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生活無論有多困難,都要做好這兩個字,才能鹹魚翻身!

生活無論有多困難,都要做好這兩個字,才能鹹魚翻身!

生活無論有多困難,都要做好這兩個字,才能鹹魚翻身!

一是「舍」。

人生歷程都會經歷許多有個性及情緒的過客,有時候相處融洽,有時候反目成仇,因為每個靈兒都是擁有情緒,個性的個體,因而人與人相處,通常藉由互補才能融洽。比如:磁鐵相吸,相斥的理論一般,當同極相處則如針鋒相對,必然相斥而抗拒。

異極相吸雖然是定理,不過想要先拉近彼此距離,才有磁性相吸,而這個拉近彼此距離,在人性,道德面上,就是恕道。恕是儒家思想,和佛家思想的【舍】其實是有相似處的。

相同處是都拋棄了自己所擁有的事物或觀念,而達到利人利己的目的;不同的地方即【恕】屬先天本有,【舍】是後天轉念。

恕即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靈兒們一定都清楚自己不喜歡什幺,因為不喜歡是一種慾望的基本情緒,換句話說是不學而能的良能。因此,恕是先天稟賦,而勿施於人是同理心的展現。

佛家的【舍】,是自己要先擁有,才能有付出的能力。而靈兒們的私心往往作祟,將所擁有的拋棄或剝離部分給與他人,一定會有芥蒂,必須轉念想【舍、得】,才能有布施之舉。所以舍是後天培養的觀念。

人生於世,耳目之官所可觸及的沒有一項是真的,所以不論是先天擁有的恕道,還是後天培養的捨得,只要是利人的善事,都應布施自己能力,努力而為。

比如:李世民恕魏徵直諫,因此開創貞觀之治。又如剪髮燃燈的婦女,最終因為護法虔誠而證道菩薩。所以人生爭什幺?不爭的能恕,能舍才是真幸福。

二是「行」。

行,具有向前的意思,因此行善必須有目標及理想,才能達到至善。行是前進,雖然年齡會前進,不論意願如何都必然會增長,但是行善如果不加以超越自我,一定不進則退。

行善猶如一種動能,必須設立目標,逐步達成,達成後又必須設立超越原有的目標,才能有成就。倘若一昧想維持現狀,那幺行善的動力即會衰減。此理猶如上拋的物體,達到頂點稍作停頓便會落下,因而行善不可有維持現狀的思維。

諸兒女都有一種慣性叫做習慣,習慣了行善道德實踐,卻不再精進善行,一切將回歸原點無法圓滿,而且更因為五顏六色的慾望習染,必將原本行善卻停頓的動能,牽引落入到不善或惡的境界。

為求快樂的人生,必須行善,因為善是會回饋的。比如:行孝是大善,當自身力行孝道,父母得到滿足時,彼此內心踏實感是無與倫比的。

不過行善還不是最完美的人格典型,而是必須不斷超越到至善的境界方式,因為行善不是一蹴可幾,此理猶如隨著年齡漸長,身體衰落或面容皺紋都是不著痕迹的留下印記。

但當發心力行善事時,短時間內或許也是成效不彰,長時間而言,必可在言行舉止,甚至在面容上印證出慈悲和藹的秀顏。因此諸兒女不必去追求心的醫學美容,而以行善,則可獲取理想中的青春與美麗。

群聚的社會,就有人互動的牽連,行善是健全人我互動的關鍵。而行善的準繩在於無私,無私則無對立,無對立則無糾紛。所以行善是過程,是達成社會和諧的動力。因此諸兒女必須行善,更要有不斷行更善的目標,這就是行善的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衫小紳士 的精彩文章:

佛說:從不知律戒到行善修持,從根障累累到善緣廣結,是大善!
一個學佛人,如果不懂得這兩點,拜佛無用!

TAG:青衫小紳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