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麥粒腫,你選擇開刀還是艾灸?

麥粒腫,你選擇開刀還是艾灸?

瀕湖山人

您的私人健康顧問

麥粒腫是由睫毛附近的皮脂腺、變態汗腺或瞼板腺的局限性急性化膿性炎症,又稱為瞼腺炎。其中生於皮脂腺、變態汗腺的為外瞼腺炎,即外麥粒腫;生於瞼板腺的為化膿性瞼板腺炎,即為內麥粒腫。本病屬中醫學「針眼」範疇。「針眼」一詞首見於《諸病源候論》,又因眼瞼內應脾胃,脾胃屬土,故《證治準繩》稱之為「土疳」,其俗名還有「偷針」、「偷針窩」、「包珍珠」、「挑針」、「土瘍」等。

西醫認為本病是由化膿性細菌(以葡萄球菌多見)感染引起的瞼腺急性、化膿性炎症。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病,尤以夏秋季多見。臨床表現為:初起時,眼瞼邊緣有局限性紅腫,疼痛,觸之有硬結壓痛。如癤腫發生於近眥部,紅腫疼痛更為明顯。其附近的球結膜水腫,頗似蜂窩組織炎。發病2~3天後,頂部出現黃色膿點,破潰排膿後,紅腫迅速消退,疼痛緩解,約7~10天後痊癒。麥粒腫有習慣性,一般發病較急,多生一眼,但也有兩眼同時發生的,每多有反覆發作。

【病理闡述】

中醫學認為本病為外感風熱毒邪,客於胞瞼;或過食辛辣炙煿,脾胃蘊積熱毒,上攻於目。皆使營衛失調,氣血凝滯,熱毒上攻,壅阻於胞瞼皮肉經絡之間,發為本病。若素體虛弱,脾胃氣血不足,衛氣不固,易感風毒,或素有屈光不正、衛生不良等易患本病。

西醫認為本病為化膿性細菌(如葡萄球菌、鏈球菌)通過睫毛毛囊所屬的皮脂腺(外麥粒腫)或瞼板腺(內麥粒腫)的出口侵入,沿著排出管道上行而發生。一般病灶局限,也可擴展而侵犯多個腺組織。

【灸療辨證】

(1)癥狀表現:初起胞瞼局部紅腫,繼之形成硬結,狀似麥粒,癢痛並作,終則化膿,破潰而愈,可兼有發熱,便秘,惡寒,頭痛,苔薄黃或黃,脈浮數或數。

(2)灸療原則:祛風清熱,瀉火解毒。主要取手足太陽、手足陽明經穴和阿是穴。

(3)灸療處方:阿是穴(硬結處)、攢竹、太陽、合谷、風池、後溪、量眼穴、足三里。

(4)隨症加穴:發熱者,加大椎;便秘者,加天樞。

(5)灸療方法:

艾條溫和灸:每次選2~3穴,每穴灸10~15分鐘,每日灸治1次。

艾條雀啄灸:每穴每次灸10~20分鐘,每日2次。

艾炷著膚灸:每次選1~3穴,每穴灸2~4壯,艾炷如米粒或麥粒大,每日1次。

艾炷隔蒜灸:艾炷如黃豆大,每穴每次灸5~8壯。

燈火灸:多選用病變局部及胸椎兩旁,肩胛附近反應點。一般灸灼1次即可見效或痊癒。

生地黃敷灸:取生地黃,生南星各等分,共研細末,貯瓶備用。敷灸時取上藥適量,加入食醋或水調如膏狀,敷於太陽穴處,膠布固定。亦可將葯末撒於膠布中間敷貼穴位,每日1次。

雙天膏敷灸:取天花粉、天南星、生地、蒲公英各等量,焙乾研為細末,加食醋和液體石蠟油調成膏狀,經高壓消毒後備用,敷灸時根據麥粒腫的大小,取適量藥膏敷於病變局部,紗布或膠布固定即可。每日換敷1次。

(6)方義說明:本方具有祛風清熱、瀉火解毒的作用。取阿是穴刺之以散瘀活血;取攢竹、太陽、風池、合谷以祛風清熱、消炎明目;取後溪、量眼穴、足三里以瀉脾胃積熱而活血明目。

瀕湖山人微商城鏈接

或直接進入公眾號首頁微商城購買

偷偷告訴大家,微商城會不定時推送優惠券哦,快來搶購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瀕湖山人 的精彩文章:

艾灸調理各種失眠!入睡難,順肝;容易醒,調脾……

TAG:瀕湖山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