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一幫日本人製造「失去十年」,下手比美國人還狠

一幫日本人製造「失去十年」,下手比美國人還狠

魯曉芙,財經作家,旅居歐洲,以荷比盧為基地,從事全歐洲投資併購業務。

中國經濟已經國際化了,不了解歐洲,有時候,你就不了解中國。

歡迎關註:魯曉芙看歐洲。合作請聯繫微信:Xiaofu_Lu

?日本經濟泡沫破滅,很多人認為是美國在背後施壓,通過廣場協議等逼迫日元升值。

其實,日本的一幫經濟官員,要負主要責任!

日本過去為世界經濟強國,房市在1989 年達到高峰,後來卻因泡沫經濟後至今都還沒有完全恢復,這背後恐有「陰謀論」。

日本泡沫經濟破滅

股票漲,房地產也漲。以1980 年東京商業地價指數100 為基數,到1985 年漲到120,1988 年漲至334。房市在1989 年達到高峰;當初日本地價最高的地王,位於東京銀座的文具行「鳩居堂」附近,地價每平方公尺高達1200 萬日圓,連續第十七年蟬聯日本「地王」寶座。

圖片說明:東京銀座的文具行「鳩居堂」

位於東京的皇宮用地,其總值一度比美國整個加州還高;1990 年僅東京都地價就相當於美國全國土地總值。至於全日本,在1989 年底,土地資產總額約為2000 兆日元,是美國土地資產總額500 兆日元的4 倍。所以當時有人說出「賣掉東京,就可以買下整個美國」、「只用皇居的土地,就可以買下整個加拿大」等豪言壯語。

上漲如此快速,泡沫在1989 至1991 年間崩滅。到1993 年,原為東京都房價最高的銀座一帶,與高峰時期相比,跌幅高達七至八成,住宅用地則跌幅達到六成。在房地產投資比例較高的企業紛紛宣告倒閉,當中尤以不動產開發商和營建公司比例最大,21 家主要銀行宣告有1100 億美元壞帳, 當中有三分之一與房地產有關,創下戰後上市公司企業倒閉最高紀錄。

從此日本步入所謂「失落的10 年」、「20 年」…… 可以說一直到今天都還沒有完全恢復。所有當初說日本比別人強大的特色,像是產業政策、終身僱用制、年資薪資制、中心衛星工廠制度、集團企業……等,一夜間全部失效,都被認為是導致日本倒下的「毒藥」。

通產省不見了,改組為「經濟產業省」;終身僱用制不見了,派遣勞力興起,目前日本非正規員工,含兼職、打工、契約社員、契約職員及派遣社員,佔整體勞工比率接近4 成。

現在日本的年輕人很可憐。大學畢業生,如果在畢業一年內,沒有找到正式職缺(社員)的工作,那以後可能一輩子都必須做派遣人員。所以,再小、再偏遠的公司,再低的薪水,只要可以拿到「社員證」(長期合同),就一定要去做。

從1972 年起,日本GDP 穩居世界第二,到了2010 年, 被中國超過。

可以說,1990 年的泡沫經濟,是日本經濟的分水嶺,泡沫之前的日本,意興風發,泡沫之後,衰退萎縮。

日本泡沫經濟後,經濟一直沒有完全恢復,大學生若畢業後一年內未找到正式職缺(社員)的工作,恐一輩子只能做派遣人員。

日本經濟破滅的直接推手,不是美國政府,而是日本經濟官員?

那為什麼會產生泡沫經濟?尤其令人不解的,是中央銀行為何要讓貨幣供給如此快速地上升,而不知所節制?

?

文獻中出現了兩種不同的答案。一個是「恐慌論」,大意是說日本經歷廣場協議的日元大幅升值,大驚失措,害怕經濟衰退,所以在貨幣政策上大踩油門,速度過當而沒有警覺,導致資產價格上升太快,終而產生泡滅。

另外一個是「陰謀論」,與美國有關。提出後者主張的, 是一位德籍教授,叫李察.維納教授,他在日本發生泡沫的年間, 在證券公司 擔任經濟學家,對於日本為何發生泡沫,進行深入的研究和訪談。他的主要發現如下:

一、日本中央銀行(在日名稱為「日本銀行」)有個潛規則,就是每年都透過「行政指導」,把次年放款額度成長目標,發給各商業銀行。後者視此如命令,貫徹執行。1980 年代末,諸多商業銀行向央行不斷反應,表示放款額度目標過高,會產生泡沫和呆帳風險,但央行不為所動,繼續要求執行。

二、日本央行總裁由大藏省官員轉任,和央行本部官員升任輪流擔任,一人一屆。但來自大藏省的總裁不進入業務管理,實質業務,包含放款額度目標的行政指導,由擔任副總裁(準備擔任下一任總裁)的央行本部官員控制。

三、已經位於「總裁升遷之路」的央行本部官員,會在新人進入央行不久後,就選定有特殊背景的人,作為下一任接班人,稱作「王子」;歷任總裁(及副總裁)利用此關係, 建立起「師徒關係」,終生不變。

在1984 至1989 年期間擔任副總裁的三重野康,是央行本部官員,師承前川春雄, 後者師承佐佐木直18。維納認為這三人長期把持著日本銀行的運作,重要決定均是他們三人商討後決定;即使佐佐木直在1974 年已離開日本銀行,前川春雄依然會向他詢問意見。

四、佐佐木直的前身是一萬田尚登,而後者的前身是新木榮吉。參與戰爭動員、戰後被當作戰犯調查的新木榮吉, 後來與美國友好,曾出任駐美大使。 佐佐木直則於卸任總裁後,在1980 年代擔任經濟同友會主席,這團體是自民黨重要政治資金來源之一。此二人是日本央行的「嫡傳系列」祖師。

五、1985 年10 月31 日,廣場協議後一個月,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召集幕僚議事,探討日元升值後,日本在新形勢下的中期經濟發展計劃,決定成立一個名為「經濟構造調整委員會」的首相私人諮詢機構。成員共17 人,橫跨當時日本政經學三界的巨頭,責任座長為當時剛從日銀總裁退下來的前川春雄。

前川於1986 年4 月,向中曾根遞交了《國際協調下的(日本)經濟構造調整研究會報告書》,簡稱《前川報告書》。報告一開始就強調「時機經已來臨,日本需要從傳統的政治、經濟管理模式及生活方式,作出歷史性的改變。假如日本不作出變革,國家將停滯不前」,假若要實施這改革, 「國家的財政及貨幣政策,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

1987 年, 也就是在美日貿易摩擦的高峰,屬於偏右且親美的中曾根首相訪問美國,並將此計劃交給雷根,作為日本決心改革的證明。為實施這計劃,前川春雄定期與銀行的高層見面,包括當時的日本銀行副總裁三重野康,及1994 年成為三重野康接任人的福井俊彥。

六、「帶來改革,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製造一場危機, 令人民對現有制度感到不滿,並且要求改革,同時把舊制度的既得利益者,趕出權力核心,令改革出現。相似的改革行動,在1960 至1970 年代出現在南美洲,一群出身芝加哥學派的經濟自由主義者,先後在智利、烏拉圭及俄羅斯實施『休克療法』,發動經濟危機以改變現存制度。

而這些日本銀行出身的總裁,似乎想模仿他們。為了創造危機,首先是製造經濟泡沫再將其戳破,令人民活於谷底中。」

所以,這些日本央行官員,故意擴充放款到危險的地步,然後猛力收縮經濟,讓日本經濟面臨崩潰,從而讓各界檢討既有的制度,做出根本的改變,如此才能從根本解決日美貿易摩擦問題。

日本是美國在東亞地緣政治上最親近的盟友,但碰到貿易,從以上討論可看出,美國下手很重,沒有留情。

當然, 如果以上日本泡沫經濟的陰謀論屬實,那急欲解決日美貿易摩擦,以向美國投誠的日本領導人和官員,通過美國極力倡導的「休克療法」,成功的搞倒了美國經濟,對付「自己人」比美國下手更重,其負面效果,一直到今天還存在。

編輯:鶴立高崗 格式:黃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