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古建分六派

中國古建分六派

千百年來,由於中國廣闊的疆域,導致人們的生活習慣發展出各地獨有的特色,也就在這片大地上留下了許多地域性的古建築。融合了設計學、美學和哲學的中國古建,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文化遺產。

中式建築目前主要分為六大派別,分別是:皖派、閩派、京派、蘇派、晉派和川派。它們或精緻,或恬靜,或威嚴。在這六種風格的建築中,有沒有你家鄉的積澱?你又獨愛哪一種呢?

京派:莊嚴肅穆 對稱第一

今天的北京,那種對稱嚴格,涇渭分明的豆腐塊式城市規劃是深入人心。其實早在古代,北京的規劃就是如此,這種「強迫症式」的對稱美學,正是中國人從古至今用以表達莊嚴和權威最為簡潔明了的建築語言。

最具代表性的,當然是已經年逾600歲的故宮。而坊間的各式「四合院」,不論是三四進的大戶人家,還是一進的民居小院,都像一個微縮的故宮,彰顯著京派建築的大氣。

置身院中,院落寬綽疏朗,四面房屋獨立,每一處雕飾,每一筆彩繪,都寓意著幸福、美好、富裕、吉祥。

皖派:磚雕門樓 青瓦白牆

皖派建築的尊貴,源於安徽居民厚重的文化積澱。青瓦白牆,磚雕門樓是它的主要特色,如今存留的大量民居、祠堂和牌坊在全國聞名遐邇,是中囯南方民居的典型。

明朝戲曲家湯顯祖就寫詩道「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可見安徽的地域文化對時代的影響。

徽派建築是最廣為人知的皖派分支,2000年時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四水歸堂」和「馬頭牆」是徽派建築最鮮明的特點。

蘇派:山環水繞 曲徑通幽

談及蘇派建築,大多數人首先會想到的是蘇州園林。園林本是建築中的一系旁支,但唯有蘇式建築能把這段旁支,發展成一門如此成熟的建築藝術,讓所有中外園林都望塵莫及。

脊角高翹的屋頂,江南風韻的走馬樓,輝映著曲折蜿蜒的流水,低調造型門廊與小道,有一種「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的閑適,讓人瞬間放下憂愁。

這種強調把景觀、建築、人文三位一體的平衡美學,以曲折蜿蜒,藏而不露的「園林」,展現給每個置身其中的遊客,令人嘆為觀止。

晉派:窯洞與晉商

氣勢恢宏、斗拱飛檐,彩飾金裝,磚瓦磨合,城樓細做……晉派的建築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精神圖騰。關於晉派建築風格,最具代表性的當然是喬家大院。穩重大氣,嚴謹深沉,極富哲思。

一般來講,晉派建築大體分為兩類:一類是山西的城市建築,這是狹義上的晉派建築;還有一種是陝北及周邊地區的窯洞,這也是西北地區分布最廣的一種建築風格。

穴居式的古老居住方式,粗獷的窯洞設計,表面是搭建在黃土上的普通民居,內里卻是陝北地區沉積數千年的歷史與文化。

閩派:土樓與設計

閩派建築以「土樓」為最為鮮明的風格符號。歷經500多年傳承,將生土夯築技術發揮到極致,單體建築規模宏大精細,地堡式建築風格沿用至今堅固無比,既可防火防震,亦可禦敵入侵。

閩派建築常見的類型有圓樓、方樓、五鳳樓、宮殿式樓等,樓內生產、生活、防衛設施齊全,樓外與天地,景觀融為一體,是建築學、社會學、規劃學等多種古人智慧的結晶。

川派:多民族文化的融合

川派建築的尊貴,在於它融合多民族智慧,吊腳樓是建築的靈魂。作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依山就造在山上,靠河就住在河邊,就勢而建,絲檐走欄,自成一派,看似隨意卻對建築學技術十分有要求。

流行於四川、雲南、貴州等地的建築風格,都可以統稱川派建築,以傣族竹樓、侗族鼓樓、川西吊腳樓,最具鮮明特色。

一磚一瓦之下,一榫一卯之間,一轉一折之際,正是這些建築凝結著中國各地,幾千年以來,對「家」深刻的理解。

註: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本文部分圖文整理自網路,無法核實真實出處,如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繫小編刪除,謝謝。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胡旅遊 的精彩文章:

不按常理出牌的三處洋流!
剛出的!中國城市實力大排名:看完令人驚訝!

TAG:老胡旅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