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土壤砷污染?種它!

土壤砷污染?種它!

目前,土壤砷污染這個難題已經引發了大家的廣泛關注。針對砷污染土壤修復,國內外學者開展了大量研究,從物理、化學的角度開發了系列土壤修復技術。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的發現,將土壤砷污染修復推向了一個小高潮。

蜈蚣草:「吃砷」的超富集植物

眾所周知,由於毒性較高,大部分砷污染土壤上植物都不能正常生長。然而蜈蚣草卻顯得如此與眾不同:它不僅可以在砷高度污染的土壤中茁壯成長,還可以將大量的砷從土壤中吸收到體內,並將它們富集和儲存到葉片里。基於以上特性,科學家親切地將蜈蚣草稱做神奇的「吃砷」植物。

蜈蚣草屬蕨類植物門,根狀莖直立,短而粗健,植株高可達150厘米。研究表明,蜈蚣草砷抗性極強,在砷濃度高達1500 mg·kg-1的土地上,它仍然可以正常生長;同時,蜈蚣草可迅速將砷吸收並將其積累到地上部分,其地上部分富集砷的濃度高達 22630 mg·kg-1 (超過乾重的2%), 比土壤中的砷濃度甚至還高10倍以上。

圖1 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

蜈蚣草「吃砷」特性的發現為砷污染土壤的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通過將蜈蚣草種植在砷污染的土壤上,讓它把土壤中的砷吸收和富集到地上部分,再將地上部分刈割,進而高效地清除土壤中的砷。

該修復技術治理效果永久、修復過程無二次污染、治理成本低廉、後期處理簡單,成為近年來科研人員日益青睞的土壤修復技術。目前,以該蕨類植物為基礎的土壤修復體系已成功地在我國湖南、雲南、廣西、河南、河北和四川等全國多個地方進行研發示範,總修復面積達2000多畝,為砷污染土壤修復工程的全面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蜈蚣草「吃砷」的秘密

什麼讓蜈蚣草如此神奇?這還要從蜈蚣草龐大的轉運體系和豐富的解毒系統說起。

蜈蚣草對砷的轉運和積累主要包括砷的吸收、砷的裝載、砷的卸載和區隔化四個環節。土壤中的砷被蜈蚣草的根系吸收,並通過共質體途徑和質外體途徑進入蜈蚣草體內。進入根部的砷絕大多數被迅速轉運至地上部分,並主要被區隔化到羽葉的液泡中,從而完成砷的轉運和富集的過程。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人員發現,蜈蚣草的砷轉運由主動轉運和被動轉運系統共同介導完成。其中ATP結合盒(ABC)轉運蛋白、主要協助轉運超家族(MFS)蛋白家族、P型ATP酶蛋白家族、砷反向轉運蛋白(ACR3)家族、硝酸鹽轉運蛋白(NRT3.1)家族和水通道(MIP)蛋白家族的成員在砷處理後大量誘導表達,被認為是蜈蚣草砷轉運的六大轉運蛋白家族。其中水通道蛋白PvTIP4;1、砷反向轉運蛋白PvACR3和PvACR3;1已被證實參與到了蜈蚣草根的吸收、液泡膜區隔化等過程。

在砷解毒上,蜈蚣草也蘊藏著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發展的特殊機制,以幫助其緩解砷積累引發的毒害。據統計,蜈蚣草液泡中的砷含量占其體內總砷含量的90%以上。液泡如同監獄一樣,扣押了大多數毒害細胞的「砷」,此處砷的富集保證了蜈蚣草正常生理過程的運行,從而賦予蜈蚣草強大的砷抗性能力。

對大多數植物而言,砷的積累還會引發氧化應激反應併產生活性氧(ROS), 如超氧陰離子、羥基自由基和過氧化氫等。這些物質的積累會對細胞產生極大的毒害作用。研究發現,在有砷條件下, 蜈蚣草中非酶類抗氧化劑, 如抗壞血酸和谷胱甘肽(GSH)等的含量以及抗氧化酶SOD和CAT等的活性,都遠高於其在非超富集植物中的活性。這表明蜈蚣草具備了比非砷富集植物更高效清除ROS的機制, 能夠有效地降解砷脅迫引發的有害物質。

此外,蜈蚣草還具有強大的蛋白降解能力以緩解內質網脅迫。內質網是蛋白合成和摺疊修飾的重要場所,只有正確摺疊的蛋白才能維持生命的正常活動。砷作為有毒的重金屬元素,會導致大量錯誤摺疊蛋白產生,一旦錯誤蛋白的積累量超過內質網的承受能力,就會引起內質網應激反應,危害植物健康。

有意思的是,儘管蜈蚣草體內積累了大量的砷,但並未在蜈蚣草中檢測到內質網應激反應。這是因為,在砷環境下,蜈蚣草的內質網關聯降解通路(ERAD)和泛素化降解通路(UPP)會被迅速激活,將錯誤蛋白迅速降解,從而保證了蜈蚣草的正常生長。

在砷處理後的蜈蚣草中,還檢測到大量谷胱甘肽(GSH)和谷胱甘肽S轉移酶(GST)的存在。由於谷胱甘肽S轉移酶(GST)可以催化遊離砷(As)和谷胱甘肽(GSH)形成As-GSH複合物,從而顯著降低遊離砷的毒性,暗示蜈蚣草強大的砷解毒能力可能與GSH和GST有關。

讀到這裡,大家知道這種神奇的植物「吃砷」的秘密是什麼了吧。

圖2 蜈蚣草砷超富集網路

工程植物的構建:植物修復的未來

蜈蚣草作為一種蕨類植物,主要生長在南方的濕潤和溫暖環境中,這嚴重地限制了它作為植物修復材料的的應用範圍。因此,篩選和培育出生物量大、生長速度快、環境適應性廣的工程植株已成為當今植物修復領域新的研究目標。

近年來,科研人員已經在模式植物中對工程植株的構建進行了初步的探究。比如,將水通道蛋白PvTIP4;1轉化到擬南芥中,可以顯著提高轉基因擬南芥的砷積累量;而將PvACR3轉化到擬南芥中,不僅提高了轉基因擬南芥的砷積累能力,且還不影響其正常生長。

這些研究都為未來植物修復的應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如今,科研人員正在致力於把「吃砷」秘密分子武器武裝到生物量更大、適應性更強並能進行再利用的植物中,如芒草、甜高粱等能源植物,以在未來把蜈蚣草這種神奇的砷清除能力應用到更廣闊的地方。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安以質為本。我們相信,通過深入解密更多蜈蚣草的砷超富集分子元件,植物修復的明天會更好!

作者:閆慧莉 高逸偉 何振艷

來源: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科院之聲 的精彩文章:

離子聚合物衍生複合材料光催化研究取得進展
研究發現李斯特菌劫持巨噬細胞線粒體自噬新機制

TAG:中科院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