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軍功只按人頭算嗎,一邊打仗一邊割首級如何能辦到

古代軍功只按人頭算嗎,一邊打仗一邊割首級如何能辦到

在古代,將軍進爵、士兵受賞的重要途徑就是依靠軍功。戰國時期,秦國推行商鞅變法,建立了二十級軍功爵制。此舉激發了將士的士氣,提高了秦軍的戰鬥力,也給小夥伴們造成了「軍功唯人頭論」的誤區,其實古代的軍功,除了斬首,還有其他不為人知的重要軍功。

據《戰國策·韓策》中記載:「秦人捐甲徒裎以趨敵,左挈人頭,右挾生虜。」形象地描述了秦軍光著膀子,左手拎著人頭,右手夾著俘虜,奮勇殺敵的樣子。然而斬首立功的同時,也有考核流程和諸多禁忌。此外,斬將、奪旗、先登、破陣等行為均屬於軍功範疇,相較之下,斬首不過是普通軍功而已。

圖1 秦戰車兵

小夥伴們通常認為戰場上瞬息萬變,士兵沒有時間割人頭。實際上,古代軍隊作戰並非單打獨鬥。以秦軍為例,作戰時以一乘為最小作戰單位,人數有一百人,由75名戰士和25名後勤人員組成。當一個士兵砍人頭時,將得到其他戰友的掩護,因此,《戰國策》所描述的情形是有可能出現的。

秦國對於軍功的考核有著嚴格的要求。秦軍五人一伍,若有一人戰死,其餘四人獲罪,有二到三人戰死,則加重處罰。免罰的條件是秦軍一人戰死,必須用一個敵軍人頭補償。因此,普通士兵若想取得軍功,必須先在斬獲敵首中扣除己方戰損士兵,方能計算軍功。

對於軍官而言,軍功考核的難度更高。秦軍基層指揮官「屯長」和「百將」在作戰中,所在軍隊沒有斬獲,自己將被斬首,相反,斬首達到33個,「屯長」和「百將」升爵一級。此外,在圍城戰中斬首八千以上,或者野戰中斬首二千以上,就能進行封賞,各級將官均可升爵一級。

圖2 秦弩兵

戰鬥結束後,「 暴首三,乃校,三日,將軍以不疑致士大夫勞爵。」以三天為周期,進入軍功評價封賞階段。人頭示眾三天,將軍確認無誤後,在三天內論功行賞。所在的縣在三天之內沒有落實封賞的,該縣的丞和尉都將受到處罰。

斬首耗費時間長,分量重,不利於行軍作戰,各個歷史時期都有用其他部位代替人頭的記載。在《說文解字》中記載:「馘(讀 guó),軍戰斷耳也。」古代戰爭中,割取敵人的左耳代替首級。選擇左耳,是因為古代以左為尊。這種做法以元朝為盛。另外,西夏在西北強勢崛起,也有以鼻代首的記載。

人頭如此重要,由此產生了負面影響。為了虛報戰功,出現了官兵殺良冒功、甚至殘殺同僚假冒的現象,尤以明朝為最,斑斑劣跡不絕於《明史》、《國榷》等典籍,而漢末董卓、唐朝安祿山更是這方面的專業戶。每當國家腐敗無能之時,就會出現這種現象,究其根源,無非是國家的權威性和執行力遭到削弱,部分官兵投機心理作崇導致的。

圖3 李廣(?-前119年)

唐朝大詩人王勃寫詩感嘆「馮唐易老,李廣難封。」說的就是軍功的那些事。漢文帝時,雲中太守魏尚上報軍功時,帳實不符,遭到革職,經過馮唐的直諫,方才復職。景帝時,馮唐多次犯顏直諫,被罷返鄉。馮唐復起時,已經九十歲了。李廣更是個悲情英雄,聲名顯赫,卻因軍功不顯,始終未能封爵,最後一次作戰中,竟因迷路錯過了立功的大好時機,最終自殺身亡。

比斬首更重要的軍功是斬將。將軍是一支軍隊的指揮官,在軍隊中佔據著核心地位。將軍的位置靠後,身邊又有忠勇的衛隊保護,因此,殺死一個將軍難度更高。當然,高風險意味著高收益,一旦得手,風光無限。

楚漢相爭,一代戰神項羽兵敗垓下,被迫烏江自刎。為了爭奪項羽的屍體,漢兵一擁而上,自相殘殺,死者達數十人。最終,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等四人各得其一體。漢高祖劉邦分別給予四人封侯和食邑的獎勵。其中,楊喜拉開了中華四大家族之一「弘農楊氏」的序幕,可以說一次斬將的軍功,改變了一個家族的命運。

圖4 漢代戰車

除了斬將之外,奪旗同樣引人注目。古代軍隊中,有代表皇帝的大纛(讀dào)旗,有表明身份的牙旗,有象徵國家的號旗,還有指揮軍隊的五方旗。奪下對方的軍旗,能夠打擾敵軍的部署,動搖對方的軍心,從而影響戰爭走向。

西漢名將李廣的小兒子李敢,在大將霍去病手下任職。公元前119年,李敢參加了著名的漠北之戰。與匈奴左賢王的戰鬥中,李敢悍不畏死,奮勇爭先,一舉奪下左賢王的戰旗。戰後,漢武帝將李敢封為關內侯,食邑兩百戶。李敢憑藉奪旗的戰功,彌補了「李廣難封」的遺憾。

圖5 劉徹(公元前156年 -前87年),即漢武帝

與斬將奪旗不同,破陣較為特殊。這項軍功要的不是人頭,而是鑿穿對方的軍陣,進行分割包圍,達到取勝的目的。簡單來說,就是在千軍萬馬之中,殺出一條血路。能夠參與破陣的將士,必定是膽識與勇武兼顧的悍將雄兵。

唐武德四年(621年)五月,唐軍與竇建德率領的夏軍,在虎牢關對峙。秦瓊、程知節等大將跟隨秦王李世民,趁夏軍不備,率輕騎疾速推進,順利擊穿夏軍軍陣,在陣後豎立唐軍大旗。夏軍見狀,無心戀戰,迅速崩潰。李世民乘勢追擊三十里,生擒夏王竇建德,可見破陣的威力可見一斑。秦瓊、程知節兩人因功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成為唐初名將的代表。

圖6 周勃(?—前169年),西漢開國將領

冷兵器時代的攻城戰,對於進攻方來說,簡直就是噩夢。正因如此,在古代軍功體系中,先登功勞最大。先登,顧名思義,就是率先登上城牆的將士。第一個活著登上城牆的士兵,起到了攻守易勢、鼓舞士氣的重要作用。先登之士不但賞格豐厚,名利雙收,還能得到皇帝的垂青。

西漢初年,周勃跟隨漢高祖劉邦攻打下邑,周勃身先士卒,搶先登城,立下大功。劉邦賜他五大夫的爵位。五大夫在漢朝軍功爵制中,屬於第九等,高於大夫、官大夫和公大夫,有「大夫之尊」之稱。周勃由此官運亨通,一直做到了丞相,成為漢初政壇的核心人物。

軍功的產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延續至今,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隨著冷兵器時代的落幕,現代軍隊同樣需要軍功激勵。軍功不但授予了一線作戰部隊,還表彰了訓練、執勤、科研等方面有突出貢獻的軍人,是現代軍人榮譽的象徵。

文:計白當黑

參考文獻:《戰國策》《說文解字》《漢書》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品讀 的精彩文章:

古代與名人有關的「爆款」美食,除了「東坡肉」還有哪些

TAG:歷史品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