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長平之戰後的虛弱趙國為什麼還能打敗燕國?

長平之戰後的虛弱趙國為什麼還能打敗燕國?

趙國在長平之戰後一年的時間又經歷了邯鄲之戰,在這兩場戰爭中,趙國元氣大傷,輕壯幾乎一空,趙國岌岌可危,但在這種時候,趙國仍然將圖謀不軌的燕國打的滿地找牙。


戰爭過程

邯鄲之戰結束五年後趙孝成王過壽,燕國派出丞相栗腹前來祝賀,實際上是來打探趙國虛實,畢竟趙國虛弱,不止燕國,大家都想咬一口。栗腹回國後,向燕王喜說趙國虛弱,國中幾乎都是半大孩子,可以攻打,燕國朝堂一片贊同之聲,除了樂間反對,但被燕王無視,燕國發兵六十萬攻打趙國。

燕國軍隊分為兩路,一路由丞相栗腹帶領,攻打鎬邑,一路由燕國將軍卿秦帶領攻打代邑。趙國派出了廉頗、樂乘組合,廉頗守鎬邑,樂乘守代邑,就這樣兩方對上了,戰爭形勢最先在代邑發生改變,樂乘擊敗並俘虜卿秦,緊接著廉頗就在鎬邑打敗並殺了栗腹,廉頗乘勢進兵,包圍燕國都城,燕國割讓五城趙軍才作罷退走。


作戰意志不同

對於趙燕兩國來說,雙方對於此次戰爭的態度不同,趙國作為一次衛國戰,而燕國是當做一次痛打落水狗的機會,而態度的不同對戰爭雙方的意志也有著重大影響。

趙國自長平之戰失敗後,全國上下陷入一片悲痛之中,畢竟長平之戰失去的四十萬幾乎涉及到趙國全國的每一戶家庭,所以當秦軍再度攻擊邯鄲城時,趙國雖然此時國力衰微,但全國百姓眾志成城,反秦意志極其堅決,最終才能堅守邯鄲城,等來了魏、楚兩國的援軍。當燕國來襲時,趙國明白這是燕國趁人之危,邯鄲之戰剛剛過去不久,趙國上下堅定一戰的情形剛去不遠,對於燕國的侵略,趙國自然會堅定意志,奮勇殺敵。

燕國對於此次戰爭的態度並不堅決,可以說只是想趁著趙國虛弱撈上一筆。燕國朝堂上定議攻趙時,燕國就有不同聲音。在戰爭過程中,燕軍在代邑失敗,廉頗偷襲栗腹,雖然栗腹穩住了陣腳,但燕軍內部還是不很穩定,以至於栗腹謀劃好了攻擊方案卻被叛徒出賣,廉頗將計就計,誘敵深入,一舉殺了栗腹。


主帥的能力不足

燕國的丞相栗腹其實並不是一個草包,他少年時曾經在齊國的稷下學宮學習,和趙國最後的名將龐暖是朋友。在燕武成王十年,他曾經輔佐燕王打敗胡人,拓地千里。

栗腹在和趙國的戰爭中,栗腹一開始也並沒有什麼重大失誤,但他的隊友卿秦在對上樂乘卻是個豬隊友。卿秦兵敗被俘,燕軍士氣受到打擊,當天夜裡廉頗就突襲燕軍,栗腹帶兵撤退,收攏殘兵後和廉頗連戰三次,竟然士氣大振,這其中固然有趙軍軍力下降,戰鬥力已經大不如之前的原因,畢竟曾經的趙軍能夠和秦軍作戰不落下風,但栗腹的才華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雖然栗腹有才華,但是他對比身為戰國四大將的廉頗又差得遠。廉頗最擅防守,栗腹攻不下廉頗,在隊友兵敗後,自己軍心大亂之時被廉頗找准機會打敗,雖然後來收攏了敗兵,有了謀劃,但還是被久經戰事的廉頗輕鬆拿下。一頭獅子帶領一群羊也能擊敗一頭羊帶領的一群獅子,況且燕軍還不是獅子。

戰爭開始前燕國對於此次戰爭的意識就不足,燕國只是覺得趙國國中兵力不足,有機可乘,準備並不充分,趙國在經歷過邯鄲之戰後基本人人都經歷過戰火洗禮不能小瞧,燕國雖然有人看出問題,但無奈燕王不聽。到了真正面對趙軍的時候,栗腹卿秦又根本不是廉頗樂乘的對手,所以燕國才會在趙國虛弱之時進攻卻仍然落得個慘敗的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天故史匯 的精彩文章:

戰國初期的魏國吊打秦國,為什麼不先滅亡秦國?
衛子夫、許平君和趙飛燕:飛上枝頭變鳳凰卻死於非命

TAG:天天故史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