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中藥有寒、熱、溫、涼之分,服用中藥之前須要認清其藥性才可

中藥有寒、熱、溫、涼之分,服用中藥之前須要認清其藥性才可

一切疾病的發生不是人體自身的功能紊亂,就是各種致病因素對人體的侵襲,使人體的陰陽失調而致,也就是說人體的音樂偏盛或偏衰就會產生疾病。一般來說,陽盛生熱病,陰盛生寒病。各種中藥都具有各自偏盛之性的特點,人們就是利用藥物的這個特點祛除外邪,調整臟腑功能,糾正陰陽的偏盛、偏衰的,從而達到治病的目的。

葯的偏盛之性,就是指藥物的寒、熱、溫、涼四種藥性,俗稱為「四性」,也叫做「四氣」。寒涼與溫熱是藥物的兩種不同屬性,寒涼屬陰,溫熱屬陽。寒涼葯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的作用,主要來治療熱性的病症;溫熱葯具有散寒、助陽的作用,主要是治療寒性的病症。寒與涼,溫與熱只要同種藥性程度上的差別,所以「涼」也可叫做「微寒」,「寒」可叫做「大涼」;「溫」可叫做「微熱」,「熱」也可叫做「大溫」。

那麼,大家可能有疑問了。藥物的寒熱之性是怎樣知道的呢?它是從藥物作用於人體所產生的反應上表現出來的。也就是服用了某種藥物之後,從服藥者的感覺、效果上歸納出來的。比如夏天很熱,吃了西瓜後感覺很涼爽,從而可知西瓜是涼性的;冬天很冷,服了生薑湯後覺得全身暖和,所以生薑是溫性的。

同樣的道理,高熱煩渴、口渴的熱性病人,服了石膏、知母、黃連之後,熱退渴止,煩躁解除,這些藥物就是寒性的;一個受涼引起的寒性腹瀉,用了生薑之後,瀉止痛除,那麼這些藥物就是溫性的。

我們服用中藥治療疾病必須對症用藥才可取得好的效果,如果不明白藥物的寒熱溫涼及其作用,不加選擇的用藥,則達不到治療的目的,甚至產生不良的後果。比如受涼引起的惡寒無汗,鼻流清涕,全身酸痛的風寒感冒,應該生薑、蔥白等辛溫發散的藥物為宜。若是用了涼性的薄荷、桑葉等治療,則病情不但不會變好,甚至會加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揚康 的精彩文章:

嗓子常干癢、疼痛怎麼辦?中醫告訴你緩解慢性咽炎的好療法
孩子不小心氣管進入異物怎麼辦?關鍵時刻你需知道這些急救方法

TAG:揚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