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由於大家發心程度不同,佛教才分為五乘

由於大家發心程度不同,佛教才分為五乘

這裡就講到我們發心學佛,是有種種不同的原因。

有的是害怕生死來學佛的,現在活著將來死的時候要痛苦,死了以後要到什麼地方去呢?也不知道,還是來學佛吧,找個歸宿。比如現在修凈土宗,將來可以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有的人是為了救度眾生而發心的。

所以,佛教有五乘的區別:

第一是凡夫乘,他只知道做好事,不做壞事,也不想了生死,也不知道怎樣了生死。比如廟裡面初一、十五燒香拜佛的人很多,他們沒有真正了解佛法是怎麼一回事,也不知道了生死,只沾了點佛法的邊,這就叫凡夫乘,也叫人天乘。

第二就是羅漢乘,有的人是專為自己了生死而修行的,知道生死可怖,無常迅速,為趕快脫離六道輪迴而發心修行,這就是羅漢乘。

第三是辟支佛乘(或緣覺乘),與羅漢一樣,只顧自了,但比羅漢聰明,見微知著,從因悟果,所以他們修的法是十二因緣,不象羅漢修四諦法門由果究因。他們在無佛出世時,見花開花落即悟空苦無常而證道,所以較羅漢略勝一籌。

第四就是菩薩乘,是為救度眾生而發心修行的,因看到世間大眾都是生、老、病、死苦,為使大眾都能解脫,先發心自己修行,自己先解脫出來,然後再救大眾。比如有人掉到黃浦江里,你想救他,可自己又不會游泳,怎麼救?所以要先學會游泳,再學會救生術。光會游泳不會救生術還不行,你救他的時候,他會把你拚命抱住,你自己就游不動了。是故佛法有六度萬行,就是講怎樣救度眾生的,讓人知道度人的方法。先自度再度他,這就是菩薩乘。

第五是佛乘,明白一切眾生都有這個無漏智性,和佛無二無別。同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等都一樣沒有分別。我們只因妄想執著,誤認色身為我,不知道這個知覺性就是我們的法身。現在應趕快回頭,一切放下,恢復自己本有的智慧德相,圓成佛果,這就是佛乘。

所謂佛教有五乘區別,實則都是一心所造,就是由於大家發心程度不同,佛教才分為五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平常新語 的精彩文章:

這個春節,我們還欠他們一句話!感謝那些陌生人!
化身、報身、法身三個身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TAG:平常新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