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走路也能修鍊內功!「行禪」的這5大功效,「打坐」還真沒法比!

走路也能修鍊內功!「行禪」的這5大功效,「打坐」還真沒法比!

很多人以為禪修一定要坐著修,但是當他實行過行禪之後,他的坐禪功夫將大有進步而且他的身體會更健康。

若想更成功地練習行禪,必須在步行時使腳底保持和地面平行,並且在提起、移前及踏下時,持續仔細觀察腳底的感覺。當一個人已經熟練地學會及理解它,行禪對他就很有用處了。

當你步行時,頸項和背部必須挺直,腳底移動時必須與地板平行,眼光投在兩公尺前的地板上。觀察每一步腳底的感覺。移動右腳還是左腳,不要概念化。提起、移動或接觸,不要概念化,而只觀察腳板或腳趾的感覺(腳板與地面是平行地移動)。

走了一陣子之後,你就會覺察到感覺。當你提起你的腳時,覺知腳底略有粘粘的感覺。要有正念,不要東張西望,要覺知腳板以及你所走的路。

如此,你會發覺從腳底、腿部、膝蓋、身軀甚至頭部有許多的感覺。盡量專註觀察你每一步伐所產生的感覺。行禪時,觀察提腳、往前移腳及踏到地板的感覺,並體驗「身觸」的生滅。禪修者的認知愈來愈深入,愈來愈清楚,將體驗到「意觸」以及其他效應。

當一個人獨自在房子修習時,他可在一個室內打圈子。然而,最好還是找一處可以來回步行的地方。沙地比水泥地對健康有益,而木材地板也可以。

行禪的正確方式:往上提腳使腳底平行於地板,要同時提起腳跟與腳趾。移腳時,腳趾直接指向移動的方向而不是向外側。踩下時,腳跟和腳趾要同時到達地面。

行禪引起的感覺如下:移動時腳底有刺痛,腳底的麻或熱的感覺向上移動到腿部、胸部感到緊悶、頭部暈眩等,你不用擔心任何感覺的產生,因為它們都會自然地消失。

最好的現象是這些感覺傳到胸部中心產生一種刺痛的感覺。這時,禪修者就應停止步行,站定,持續專註在這感覺上。這樣禪修者將對他的全身會生起「正知」,對感受以及每一時刻所作的行為越來越了解,越來越敏銳地覺知了。

佛陀教導行禪時說,禪修者對自己的每一個步伐都要「正知」。

行禪有五個益處:

(1)有耐心去步行長距離而不疲睏。

(2)工作有恆心,這是佛陀在練習禪修時所強調的。初學的禪修者,不易坐、站或步行一段長時間,因此他最好由行禪開始,過後他就會比較有耐心了。

(3)增進健康︰你會發現當你在行禪時,身體各部的神經都活躍起來,全身熱起來,身體冒汗。佛陀曾說過身體的不正常的活動會產生病痛。

(4)飲食容易消化,這就是為什麼行禪可治療胃病。

(5)行禪所獲得的功效可以維持很久。

其他要點:

行禪能發展覺知的平衡性、準確性與專註的持久性。在禪修期,通常以相同的時間,一整天交替進行坐禪與正規的行禪。一小時是段標準的時間,四十五分鐘也可以。對正規的行禪來說,禪修者可選擇一條大約二十步長的小路,循著步道慢慢來回行走。

在每天的生活中,行禪也是很有幫助的。禪坐前的一小段時間,例如十分鐘,進行正規的行禪,對心的專註很有幫助。

除此之外,行禪所發展的覺知對我們很有幫助,因為身體在一天之中,總是四處活動。行禪會發展覺知的平衡性、準確性與專註的持久性,在行禪時可觀察到很深奧的佛法,甚至獲得證悟!

事實上,不在禪坐之前行禪的行者,就如開部耗盡電池的車一樣,很難在坐禪時啟動正念的引擎。

將心繫在走路的感覺上:

行禪由注意走路的每個步驟組成,如果走得相當快,則注意腿部的移動,而在心中默念:"左、右、左、右。"並覺知整個腿部的實際感覺。

如果走得慢,就要注意每一腳的抬起、移動與放下,不論任何一種情況,都要努力完全把心繫在走路的感覺上。當你走到步道盡頭,立定、轉身再度開步時,都要注意有什麼動作發生。

除非遇到地上有障礙物,否則不要低頭看腳,在你致力於覺知感覺時,心中留存著腳的影像,對你並無助益。

你要專註於感覺本身,而那不是視覺的。對很多人來說,當他能純粹地認知諸如光、痛、冷、熱等身體的所緣時,這是個了不起的發現。

通常我們將行禪分成三個不同的動作——將腳抬起、移動、放下。為了維持精確的覺知,我們清楚地區分這些動作,在開始時,心中輕輕地默念每個動作,並讓覺知確實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丹道探索 的精彩文章:

真人不露相,當你修成真人時,你就會明白這些」修道真諦「!
我發現,有個「毛病」,所有的修行人都會犯!

TAG:丹道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