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二戰日本伏龍特攻隊藏在海底,武器卻只有一根竹竿,幸好沒實戰

二戰日本伏龍特攻隊藏在海底,武器卻只有一根竹竿,幸好沒實戰

當二戰進行到1945年時,已接近尾聲。歐陸的戰事不說,在廣袤的太平洋上,美軍已經掀起一波又一波反攻的浪潮。到這一年,失去聯合艦隊的日本已經無力在海上抗衡美軍。失去艦隊的同時,也意味著海上補給線的中斷,本就資源匱乏的日本戰敗只是個時間問題。但是,日本仍無意停止戰爭,想出了很多稀奇古怪的辦法,比如,今天我們要介紹的伏龍特攻隊。

隨著戰事的推進,日軍覺得排雷已經沒有太大的必要了,而是需要一套自殺式水雷系統,這一套人工排雷系統也就順勢被改造成了一套自殺式裝備。於是「伏龍」單兵水下攻擊系統成型,也就是常說的「伏龍」特攻隊。這個伏龍特工隊,名字取得很驚人,可是看了他的裝束,絕對能讓你眼前一亮。

與「神風」一人一機一彈換一艦的精神類似,伏龍同樣企圖依靠單兵,完成對一整艘軍艦的狙殺。需要的工具十分簡單,只需要竹竿一根。在竹竿頭上綁上水雷,守株待兔般的潛伏在海底,等待潛艇或者艦艇的經過。這支特工隊是日軍本土作戰的一環,當美軍軍艦登陸時,他們潛入水下,步行數十分鐘,甚至是數小時,從軍艦下方給予其殺傷。其實這套裝備設計之初並不是出於這個目的,而是用來掃雷的,只不過由於後來戰事吃緊,日本人被逼的沒辦法了,於是將這個裝備稍加改裝,就成了伏龍自殺性裝置。

這支特工隊是日軍本土作戰的一環,當美軍軍艦登陸時,他們潛入水下,步行數十分鐘,甚至是數小時,從軍艦下方給予其殺傷。其實這套裝備設計之初並不是出於這個目的,而是用來掃雷的,只不過由於後來戰事吃緊,日本人被逼的沒辦法了,於是將這個裝備稍加改裝,就成了伏龍自殺性裝置。

這種戰術看似奇葩,卻是日本人垂死掙扎的表現。竹竿都用上了,你說他們會輕易投降於任何一支非日本的武裝力量嗎?日本在1945年上半年研發成功的「伏龍」單兵水下攻擊系統,其中就是在竹竿上捆上炸藥包,配發給士兵,士兵也就因此成為了「伏龍」特攻隊。按照最初的方案,「伏龍」單兵水下攻擊系統有潛水員和水雷組成,還有配套的水下混凝土工事和母船供氧裝置。後來日軍考慮到隱蔽性,由母船供氧的方案被撤銷,改為由潛水服自帶氧氣瓶和二氧化碳吸收供氣系統。而且,系統還要配上6公斤的鉛和流體食物供給系統,重量進一步增加。總體算下來,這套潛水服共計58千克,一名日本兵當時也就是50多千克的水平,相當於背著一個死人在打仗,而且是在水下潛水,難度可想而知。

到1945年8月15日為止,日本各地的工廠共計為「伏龍」特攻隊生產了超過1000多件潛水服,整個訂單量則高達8000多件。按照原定計劃,日本海軍想要訓練超過6000人,並給他們配發1萬餘個用於攻擊的水雷。到了戰後美軍得知了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事:那1萬多個水雷連一個都沒造好。也就是說,那批被叫到前線去的潛水員如果沒有趕上日本投降,怕是真要用竹竿大戰鋼鐵艦船,如果真發生了,這在戰史上可稱奇葩事件的前列了。

日本軍方提出的讓「伏龍」特攻隊在水下5~7米深的地方活動10小時的設想並不現實,主「伏龍」隊員潛到水下等待美軍艦艇靠近近海再用手上5米長的竹竿將水雷捅向目標艦,這也無異於守株待兔,儘管「伏龍」們不怕水雷引爆之後自己的灰飛煙滅。最終,二戰結束「伏龍」也沒參加實戰,胖子和小男孩一到,日本人就投降了,日本計劃訓練的6000名伏龍,也因此保命了性命。

據史料記載,伏龍特攻隊可能有過2次實戰行動,但是毛都沒撈到,潛水員就掛掉了,具體哪兩次了解的,可以跟大家科普一下,值得一提的是,1945年6月10日,「伏龍」隊所在的土浦海軍航空隊基地遭美軍B29轟炸,第14期甲種飛行預科練習生,連同訓練中的第15,16期,以及作為先遣隊員的第23期隊員及教官共計281名於空襲中陣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武二次方 的精彩文章:

戰機不是那麼好改裝的,三哥沒弄好,結果火箭彈就射到自家機場
將兩架戰機拼到一起,這就是二戰德國的黑科技,被稱為雙體怪物

TAG:軍武二次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