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唇上風情:古代女子怎麼玩色?比李思思的熒光口紅複雜多了

唇上風情:古代女子怎麼玩色?比李思思的熒光口紅複雜多了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滄海明月生

豬年春晚上,在鎂光燈的照耀下,熒光橘的口紅將節目主持人李思思襯托的膚白貌美,一經亮相竟引得億萬網友齊呼:「求口紅色號」!

據人民網調查顯示,截止2月5日16時,網路上關於「李思思熒光口紅的話題」,已有4.4億閱讀量。

幾千年來在在對美的追求上,女性有著異乎尋常的熱情,不分地域、年齡、種族和時空。

婦女節,讓我們領域一下那些古代美人唇上的風情。

一,先秦時期

世界上第一隻口紅在烏爾地區被發現。這一帶是當前已知最早的文明發祥地之一,大約位於中東地區的伊拉克境內。

早在五千年前,古埃及人就已經會使用黑色、橘色、紫紅色的口紅了。而中國使用口紅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

楚國才子宋玉的名篇《神女賦》有這樣的描述:「眉聯娟以娥揚兮,朱唇的若其丹」,這裡的「丹」即指硃砂,是唇部化妝品的主要原料。

硃砂本是固體礦石,當然不能直接和細嫩的口唇接觸,於是一種類似唇膏的發明便橫空出世:將硃砂研磨成粉,拌入動物油脂,再將其凝固成膏狀,如此既能滋潤口唇,又可增添顏色。

這類產品在以色事君的後宮裡當然不乏大批粉絲,因此在皇權的支持下,這種技術非但沒有失傳,反而歷經升級侯後研發出了帶有香味的口紅。

北魏年間的《齊民要術》中,就明確記載了這種口紅的製作工藝:

將丁香、藿香投入到微溫的酒中,借酒力吸收香料之味。待浸透後用棉布過濾掉香料保留溫酒,再將牛油放入,慢火熬制,趁熱摻入硃砂細粉,並以青油增其亮度,攪拌均勻後再自然冷卻,如此即成。

這種口紅是裝在容器里的,除了不能像現代口紅一樣旋轉使用,功效上基本沒有區別。而且最重要的是,它採用純天然手工製作,真正的無化學藥劑添加,更無毒素殘留。

二,漢唐時期

漢代以後,女性的唇部化妝出現了專業的名詞:「點唇」,而且樣式上也開始統一:點唇時上唇小,下唇大,嘴角部分用粉遮蓋。魏晉時代則崇尚淡妝,即根據點唇者的嘴型稍作點綴即完成化妝。

到了唐代,國力強盛氣象恢弘,女性紛紛解放自我,用最明艷的色澤凸顯出自信張揚的個性。她們先將妝粉塗滿整個嘴唇,再用口紅畫出唇型,與漢代的化妝術相反,上唇大,下唇小。

烈焰紅唇的妝容給對方的視覺衝擊力相當強,我們如今引以為豪的盛唐氣象,其中也蘊含了女性唇間的風采。

大唐國力充裕,從上至下都洋溢著富貴奢靡的風氣。

唐玄宗的女兒永樂公主,是個化妝控,不僅親身投入到對口紅的研發事業當中,還為此專門在宮中開闢了一處種植各類香料的園圃,據記載,能用以製作口紅的植物,就多達二三十種,

為什麼永樂公主研製口紅需要種植這麼多的香料植物?

因為這個時期,沒有漱口水和口香糖,但口氣清新很重要。如此,摻入了香料的口紅,便成了撩漢的利器。

南唐後主李煜是個極會享受的帝王,他寫過一首詞《一斛珠.晚妝初過》,描寫了美女塗抹口紅再做完口腔護理後,一連串的撩漢動作:

晚妝初過,沉檀輕注些兒個。向人微露丁香顆,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

羅袖裛殘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綉床斜憑嬌無那,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

詞中的「沉檀」即是口紅的種類,依據李煜的地位,詞中美女使用的口紅應該極具奢華,堪稱古代版的迪奧。

三,唐代中期

央視版《水滸傳》有這樣一個鏡頭:神情落寞的潘金蓮獨坐窗前,將一張紅紙放在唇間一抿,雙唇馬上變得紅潤起來。這版電視劇製作精良,而且此處鏡頭的確寫實。

自唐代後,這種簡易的口紅真的在民間被廣泛使用。

這種口紅又稱:「薄片胭脂」。和裝在容器里的口紅不同的是,它的製作和材料都顯得粗劣:用棉紙浸染紅藍花汁,待其風乾後即可。

雖然攜帶方便,但使用時要先用唾液將其溶化,才能給唇部上色,這樣的場面總覺得有些不雅觀。

因為價格低廉,「薄片胭脂」便註定只會出現在底層婦女的閨閣里,那些豪門的女眷們只會用裝在盒裡的高檔口紅。

到了唐代中後期,上流社會還流行起了管狀口紅。

唐代元稹的《鶯鶯傳》里寫了這麼一段情節:

崔鶯鶯收到張生從京城捎來的化妝品,其中就有管狀口紅。鶯鶯在給張生的回信中說:「捧覽來問,撫愛過深。兒女之情,悲喜交集。兼惠花勝一合,口脂五寸。」

隋唐時期的5寸,相當於今天的15厘米,再加上從京城購買的,這份禮物應該價值不菲。最終張生成功抱得美人歸,武大郎卻只能飲恨而終,或許就在於口紅的檔次出現了問題。

四,宋明時期

自宋代到明清,女性的唇妝逐漸回到以嬌小為主流的審美,往往下唇只在中間點染一顆小櫻桃狀的口紅,以寓意櫻桃小口一點點,來襯映自身的嬌柔。

古代口紅除了常見的紅色,唐朝還流行過一陣異域風,即將嘴唇塗抹成黑色,當時這種黑色的口紅被稱作:「烏膏」。

《新唐書·五行志》記載:唐憲宗元和年間,「婦人為圓鬟椎髻,不設鬢飾,不施朱粉,惟以烏膏注唇,狀似悲啼者」。對此保守的詩人白居易就非常不滿,稱其「非華風」,類似於現代人口中的「殺馬特」。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怪異的口紅,和當時大唐與世界各國之間頻繁的往來是密不可分的。

大唐以包容四海的胸懷,向世界展示著自己雍容華貴的氣度。

一千多年後,在全世界觀眾最多的節目上,不經意間,主持人的口紅色號,卻成為了億萬人矚目的焦點,由此可見,時代已然前行,觀眾的視角也呈現出了多樣化。

值得感慨的是,在這春秋輪迴中,泱泱華夏再度容光煥發,恰如那盛唐時唇間的風情,暮然回首間,就已驚艷了整個世界。

參考資料:《齊民要術》、《新唐書》、《鶯鶯傳》《中國古代妝容配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派 的精彩文章:

《水滸傳》中的「義」與真實含義大相徑庭,演盡江湖寒冷
如今惹人剁手的促銷手段,古人已經用它們賺翻了

TAG:歷史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