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元璋勢如破竹,為何將一儒生9字策奉為圭臬?毛主席一語破玄機

朱元璋勢如破竹,為何將一儒生9字策奉為圭臬?毛主席一語破玄機

向敬之

一代傳奇人物朱升,在反映朱元璋一生的大型歷史電視劇《朱元璋》中,卻沒有正式出場,其「九言策」也由李善長首次提出。

後來,劉伯溫來了,李善長才說是自己借用了朱升的話。

李善長不想被孤高的劉伯溫揪了剽竊之問題,還是巧妙地交代了原始出處。

看來,李善長也是聰明之人,懂得權謀術,也擅長平衡術,不像劉伯溫那般膠柱鼓瑟,看似聰明,卻太執著。

比較之下,似乎,朱升與朱元璋並無交集,毫無關係。

朱升與朱元璋的相逢,得力於大將鄧愈向朱元璋舉薦,稱朱升有諸葛孔明之能。

朱元璋勢如破竹,為何將一儒生9字策奉為圭臬?毛主席一語破玄機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朱升畫像

朱元璋聞訊後,微服前往,二顧茅廬,請回帝師。

第一顧,朱元璋「因問兵要」,朱升留下錦囊計避而不見,勸朱元璋親臨指揮:「殺降不祥,惟不嗜殺人者,天下無敵,五七年為政天下,乃成數也。」(朱升《朱楓林集》卷九)朱元璋依計而行,親率十萬大軍前往婺州,令「城破不許妄殺」,一舉獲勝。

第二顧,朱元璋親征徽州,易服來到朱升教館,遇到朱升。朱升針對當時的鬥爭形勢和朱元璋「地狹糧少」的實際情況,講出三策九字:「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明史·朱升傳》)這便是後來天下聞名的「九言策」,從戰略上為朱元璋提出了創基立國的大策。

朱升,安徽休寧人,他在元末曾考中了蒙古帝國的舉人,被授予池州路(相當於明清的府、今日的地級市)教育局長(學正),管理教育有一套方法。但是,他只幹了四年,就因不屑於朝廷的腐敗,以及地方抗暴運動不斷,慨然辭官,歸隱石門。

對於他再度出山的時間,《明史·朱升傳》並未做具體交代,只是說:「太祖下徽州,以鄧愈薦,召問時務。」

元至正十七年七月,朱元璋以鄧愈為征南將軍,胡大海為副將,率軍一舉拿下軍事重鎮徽州,隨即命鄧愈為樞密院判官守之。此後,鄧愈同胡大海合兵,擊潰以十萬人馬來犯的湖南苗帥楊完者,攻克休寧、婺源等地。

在此期間,鄧愈向朱元璋推薦了大學問家朱升。

朱元璋兩次恭請,請來了朱升,也請到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發展大計。

朱元璋勢如破竹,為何將一儒生9字策奉為圭臬?毛主席一語破玄機

朱元璋

此時,朱元璋雖得金陵,但南有糧餉最富的張士誠的降元大軍、西有擁兵最多的陳友諒的反元大軍、北是元廷最幹練的宰相脫脫統帥的征南大軍,同時還必須接受劉福通操控的義軍共主、韓宋政權小明王韓林兒節制,稍有輕舉妄動,都是眾矢之的。

縱觀天下形勢,反元的抗暴運動已經風起雲湧,劉福通利用白蓮教義將蒙古帝國為黃河恢復故道所徵調十七萬民夫,組織在一起,戴上了反元標識——紅巾。

蒙古帝國的殘暴統治,早已逼迫各地反元抗暴運動此消彼長。就在劉福通在黃河岸邊,藉助「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的讖語反元時,賣布出身的徐壽輝在湖北蘄水建立天完政權,做起了自封的皇帝來。他也宣傳白蓮教義,他也繫上了紅領巾,很快佔領了長江中游,挺進江南,橫掃蒙古勢力。

天完立國十年,大將陳友諒殺了徐皇帝,另建了陳漢帝國,成為了比徐壽輝最少強十倍的勁旅。若不是朱元璋取得了最後的勝利,陳友諒說不定成了大事。當然,那樣的話,歷史也會留給他大書特書的傳奇手筆。

浙江台州方國珍、江蘇高郵張士誠,有很多相同點,都是鹽販子起家,都是反元後投降,都是降元後做了割據王。

而朱元璋的故主郭子興,於至正十二年在濠州聚眾反元,後依附反元旗手劉福通輔佐的韓宋政權。郭子興病逝後,其子郭天敘繼任都元帥,結果被副手朱元璋陰謀殺害,取而代之。朱元璋繼承了這一支軍隊,做大做強,但在豪強環侍下,不得不尋求的新的發展機會。

他在反元的大旗下開起了小差,把目光鎖住了包括主子小明王在內的各路反王。

所以,對建國稱帝有著熱熱渴望的朱元璋,急需一條貌似韜晦、實則狠毒的帝王術。

於是,朱升的九字策,以退為進,暗蓄勢力,一直影響了朱元璋徹底消滅陳友諒後,才由小明王封的吳國公改稱吳王。

即便若干年後,李善長等力勸朱元璋稱帝時,朱元璋還說:中原未平,軍旅未息。當初朱升來見我,教天下大計: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我經常念及此三語,時刻不敢忘。你們不要太急了,此事關係極大,爾等須一一酌禮儀而行,不可草草。

足見,朱升出山,獻計獻策,對朱元璋影響甚遠。他也備受朱元璋器重,助其克饒州,下處州,搗江州。

尤在鄱陽大戰中,知彼知己,以先發火器、次發弓弩、再短兵擊之等計,大敗陳友諒,創造了以少勝多的範例。只是人們熱衷於李善長與朱元璋爭權、劉伯溫神機妙算,而忽略了這個最為朱元璋信任的傑出人物。

朱元璋勢如破竹,為何將一儒生9字策奉為圭臬?毛主席一語破玄機

《傳奇皇帝朱元璋》劉伯溫、朱元璋、李善長劇照

劉伯溫等浙東四賢的出山,並非電視劇渲染的李善長獻計,而是此次二朱會朱升的推薦。

當時,朱元璋喜出望外,又問:「處州密邇,可伐歟?」(《朱楓林集》卷九附錄《翼運績略》)

朱升主張攻取處州:「處州有劉基、葉琛、章溢,皆王佐才,難致麾下,必取處州,然後可得。」

浙東四賢,才學超群,端賴朱升的舉薦。

朱升心思也狠,欲羅其才,先克其地,斷了他們死忠或孤傲或搖擺的後路。

當然,按元政府的民族歧視政策和職業劃分標準,劉基等如果不另謀出路,重塑中國傳統社會最受尊敬的儒家士大夫地位,那麼只能是以「南人」屈居在最低賤的第四等,同時也是連娼妓都不如的臭老九。

1969年8月27日,毛澤東問周恩來是否讀過《明史》時,說:「我看朱升是個很有貢獻的人。他為明太祖成就帝業立了頭功。對了,他有九字國策定江山,『高築牆,廣徵糧,緩稱王』,我也有九個字是『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以禮觀書 的精彩文章:

清太祖興兵滅葉赫,皇太極生母遺願未了是借口,東哥也是攻擊幌子
康熙決定撤藩,索額圖唱對台戲,要對吳三桂行安撫策,有何隱情?

TAG:以禮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