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大學生「頭腦發達」之外 還應「四肢發達」

大學生「頭腦發達」之外 還應「四肢發達」

「頭腦發達」之外,我們還應「四肢發達」

每周二和周四的17點50分,我總會準時站在北京體育大學的公共健身房門口——我從來不是一個人在「戰鬥」。18點,傳達室的阿姨一揮手,我們這一大群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就像餓虎撲食一樣衝進去,晚到一丁點兒,可能就搶不到跑步機了。這間健身房建築面積超過一萬平方米,跑步機超過五十台,健身需求很高的教職工和學生總能輕易地把它填滿。

健身房不開門的時候,我們的健身熱情也絲毫沒有消退。在我的寢室,每天下午都會出現這樣的對話——「今天是在屋裡跳健身操還是下樓跑步」「今天天氣還不錯,我們去操場跑步吧」「今天不想下樓了,我們在寢室里鍛煉吧」……

但這樣的現象不是放諸四海而皆有。大概是因為在體育類院校讀書,我看到了大家高漲的運動熱情。其實,有些大學生對運動健身興趣比較低,有高校為了倡導學生強身健體,要求學生每個學期必須完成一定的鍛煉量,還需要用「打卡」等方式做記錄。部分同學一開始不想「打卡」,但鍛煉了一段時間,也開始享受各種形式的體育運動。但有部分同學對學校提倡的運動依然「不感冒」,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部分學生甚至想出代跑操、代打卡的「生意經」,還有「搖手機神器」「計步神器」的湧現。

為了防止有學生鑽空子,一些高校又推出各種新的考核制度,不願鍛煉的學生卻依然能想出新的應對方法。本來是一件好事,卻成了學生和學校「鬥智斗勇」的鬥法場。

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體育鍛煉在一些人眼中是一種「負擔」。本科生每年都要進行的體測還會成為一些學生吐槽的「槽點」。

一些大學生從小到大隻重視學習成績,很少關心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他們把認真上課、好好考試看作評價學霸的指標,但不免吐槽學校的日常鍛煉考核指標、吐槽體測項目。

可是,一個800米都跑不下來的人,又怎麼可能有足夠的體力和精力,去圓滿地完成所謂「重要的事」呢?

誠然,我們可以討論學校考核的運動方式是否合理,也可以討論體測的項目有沒有更加科學的可能性,但大學生的體質需要增強這一點,不容置疑。

體測是督促大學生運動的一種方式,學校要求學生日常鍛煉更是鞭策學生增強體質的直接辦法。與其在20歲出頭就抱怨自己脫髮、失眠、肥胖,不如在最好的年華把最好的體質留住,為奮鬥的青春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根「豆芽菜」頂不住一顆充滿思想的頭腦。少年強則國強,四肢和頭腦都發達的大學生越多,年輕人工作中突發疾病、猝死的悲劇性新聞才能越少。身體是自己的,大學生應當從自身出發,認識到運動的重要性。

與此同時,如何培養大學生的運動興趣,也是全民健身相關領域專業人員應當思考的問題。

作為一名喜歡健身的大學生,我建議體質測試製定相對豐富的形式和相應的標準,讓大學生能以自己擅長和喜歡的形式完成測試;同時建議政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全民健身配套設施和場地的建設,尤其是在人口密集的居民區;高校在鼓勵大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同時,也應提供更加充足、多樣的場地,鼓勵學生以自己喜好的方式參與足量的體育鍛煉。在此基礎之上,相關部門可以在政策制定層面,將體育參與情況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考核,制定合理標準,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大學生。

作為祖國未來棟樑,在「頭腦發達」之外,我們還應「四肢發達」。

李婉葉鶴 來源:中國青年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藍色地球要變色了!
教育要聞:取消特長生招生彰顯教育公平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