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民俗文化:清明將至,你知道「春社日」和「新墳不過社」的民俗嗎

民俗文化:清明將至,你知道「春社日」和「新墳不過社」的民俗嗎

源自公眾號:小一時空

民俗文化:清明將至,你知道「春社日」和「新墳不過社」的民俗嗎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2019年3月22日 (農曆二月十六 星期五)是春社日

春社日,春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是一個漢族傳統節日。自宋代起,以立春後第五個戊日為社日。

-

按民間習俗,祭掃未滿三年的新墳要在春社日之前。所謂「新墳不過社」。

給新去世的人祭掃,一般不叫掃墓,叫"掛社"。

社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春社日。

民俗文化:清明將至,你知道「春社日」和「新墳不過社」的民俗嗎

據史料記載:

中國古代的社日節一年兩次,分為"春社日"和"秋社日"。

春社祈谷,祈求社神賜福、五穀豐登。

秋社報神,在豐收之後,報告社神豐收喜訊,答謝社神。

"社",古指土地神,《白虎通義·社稷》記載:"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廣博不可一 一敬也,故封土立社。"

-

春社指立春後的第五個戊日,同樣秋社也是立秋後的第五個戊日。

我國很多地方如湖南湖北廣東等,有「新墳不過社」之說。

即給新墳(新亡三年內)祭掃要在春社前。

掛社時,先擺放好鮮花,貢品,潑酒水,燃香燭,燒紙錢,給去世的人鞠躬或磕頭,然後燃放鞭炮。

同時給新墳理理草,去除雜草泥土;和去世的親人說說話,以表達懷念之情。

民俗文化:清明將至,你知道「春社日」和「新墳不過社」的民俗嗎

眾所周知,一般祭祖多在清明節和七月半鬼節。

尤其清明掃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

-

那麼為何「新墳不過社」,即為什麼要在春社前,而不能到清明節與老墳一同祭祀?

一般民間有這樣的說法:

對於去世未久的人來說,他們剛到陰曹地府孤獨無依,勢單力薄。

陽世親人捎去的祭品總會被別的野鬼搶奪。

而社前是冥界的法定的接收日,在這段法定的時間給新亡的人所捎去的祭品,新亡人才能悉數收取。

民俗文化:清明將至,你知道「春社日」和「新墳不過社」的民俗嗎

社日之所以如此重要,如上所述,

在原始社會的農耕時代,人們對土地十分崇拜,每年都舉行祭祀土地神的活動。

而「社」就是土地之神。

社日即民間俗稱的「土地公公生日」。

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就是社日,祭祀活動則統稱為過社。

-

古代社日一年兩次。

春天舉行時叫「春社」,秋天舉行時叫「秋社」。

春社祈谷,祈求社神賜福、五穀豐登。

秋社報神,在豐收之後,報告社神豐收喜訊,答謝社神。

-

宋代以立春後第五個戊日為社日,併流傳至今。

如果家族中有未滿三年的新墳的,按傳統習俗,應該在春社日之前祭掃。

民俗文化:清明將至,你知道「春社日」和「新墳不過社」的民俗嗎

(小一時空。圖片和史料源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一時空 的精彩文章:

詩情花意:已到山花浪漫時
中國詩詞大會:巔峰對決,第五場擂主之戰精彩紛呈

TAG:小一時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