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罕見趙孟頫臨陸柬之《文賦》,筆精墨妙!

罕見趙孟頫臨陸柬之《文賦》,筆精墨妙!

趙孟頫善於吸取他人的長處,因而在書法上獲得較大的成就。尤為可貴的是宋元時代的書法家多數只擅長行、草體,而趙孟頫卻能精究各體。後世學趙孟頫書法的極多,趙孟頫的字在朝鮮、日本非常風行。

趙孟頫在中國書法藝術史上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和深遠的影響力。

他在書法上的貢獻,不僅在他的書法作品,還在於他的書論。他有不少關於書法的精到見解。

他認為:「學書有二,一曰筆法,二曰字形。筆法弗精,雖善猶惡;字形弗妙,雖熟猶生。學書能解此,始可以語書也。」「學書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筆之意,乃為有益。」

在臨寫古人法帖上,他指出了頗有意義的事實:「前人得到古碑帖數行,專心學習,便能聞名於世。

何況《蘭亭集序》是王右軍(王羲之)滿意的書法。如果不停地學習,怎麼會擔心書法勝不過別人。」這些都可以給我們重要的啟示。

趙孟頫與夫人管道升同為中峰明本和尚的弟子。

趙孟頫精通音樂,善鑒定古器物,其詩清邃奇逸,書畫尤為擅名,篆籀分隸楷草書俱佳,以楷書、行書造詣最深、影響最廣。

趙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響的書法家讚譽很高。據明人宋濂講,趙氏書法早歲學「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趙構)書,中年學「鍾繇及羲獻諸家」,晚年師法李北海。

王世懋稱:「文敏書多從二王(王羲之、王獻之)中來,其體勢緊密,則得之右軍;姿態朗逸,則得之大令;至書碑則酷仿李北海《嶽麓》、《娑羅》體。」此外,他還臨撫過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於篆書,他學石鼓文、詛楚文;隸書學梁鵠、鍾繇;行草書學羲獻,能在繼承傳統上下苦功夫。

誠如文嘉所說:「魏公於古人書法之佳者,無不仿學」。虞集稱他:「楷法深得《洛神賦》,而攬其標。行書詣《聖教序》,而入其室。

至於草書,飽《十七帖》而度其形。

他是集晉、唐書法之大成的很有成就的書法家。同時代的書家對他十分推崇,後世有人將其列入楷書四大家:「顏、柳、歐、趙」。

明代書畫家董其昌認為他的書法直接晉人,評價其書法「因熟而俗」。

趙孟頫交友甚廣,與高克恭、錢選、王芝、李衎、郭祐之等相互切磋;

直接受其指點的有陳琳、唐棣、朱德潤、柯九思、黃公望、王蒙等。他工於篆刻,以「圓朱文」著稱。

趙孟頫的傳世書跡較多,有《洛神賦》、《道德經》、《膽巴碑》、《玄妙觀重修三門記》、《臨黃庭經》、獨孤本《蘭亭十一跋》、《四體千字文》等。

傳世畫跡有大德七年(1303年)作《重江疊嶂圖》卷、元貞元年(1295年)作《鵲華秋色》卷,圖錄於《故宮名畫三百種》;皇慶元年(1312年)作《秋郊飲馬》卷,現藏故宮博物院。

趙孟頫博學多藝,文學藝術開創一代風氣。經學主治《尚書》,尤精於禮、樂之學。對律呂之學也有精深研究,頗得古人不傳之妙,著有《琴原》、《樂原》各一篇。篆法尊《石鼓》、《詛楚》,隸書法梁鵠、鍾繇,行草崇二王(王羲之、王獻之),晚年又受李邕影響,各種書體,冠絕古今,天竺、日本均以收藏其翰墨為貴。他手書佛、道的書法,有許多散於名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拒付文人 的精彩文章:

小野道風——最接近王羲之的日本名筆
藏在美國人手裡的「書聖」名筆

TAG:拒付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