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袁紹在洛陽反對董卓時,董卓為什麼沒有殺他?

袁紹在洛陽反對董卓時,董卓為什麼沒有殺他?

東漢之亂,始於董卓,大家應該都知道,董卓這個人是很兇殘的,他一般來說不發脾氣,但是一發脾氣就是要有人掉腦袋的。《三國志》中有這樣一段記載:"誘降北地反者數百人,於坐中先斷其舌,或斬手足,或鑿眼,或鑊煮之,未死,偃轉杯案間,會者皆戰慄亡失匕箸,而卓飲食自若",董卓可以說是三國第一殘忍的傢伙了,簡直能跟李逵有一拼了。董卓憑藉著這種高壓手段,在加上一些拉攏的套路,剛柔並濟的控制了東漢朝廷。

成為了天下最有權力的人之後,為了證明自己的勢力,提高自己的影響力,董卓又開始打起了皇帝的主意。他想著行霍光之故事,廢掉當時在位的皇帝劉協為弘農王,而改立陳留王劉辯為新皇帝。這個時候因為洛陽城經過董卓的幾番折騰,已經沒有幾個人敢出面阻止他了,其中有一個君子——時任尚書的盧植站了出來,盧植也就是劉備和公孫瓚的老師,他是漢末時期的大學者和大教育家,同時還是一個有名的政治家,他在當時的社會中也非常的有名望。

盧植雖然站了出來,提出了董卓的反對意見,但是他的態度還是很委婉的,盧植說:"我們現在的皇帝從來沒有做過什麼錯事,您不能就這麼說廢就廢了啊"。結果人家董卓二話沒說,暴脾氣一上來,拿起劍就要把海內名望的盧尚書給剁了,幸虧蔡邕及時出來求情才保住了一條性命。經過這一番驚嚇,大家更是老老實實的了,誰也不敢在露出頭來找死。

可就在這個緊張的時候,一個區區中軍校尉袁紹跳了出來,袁紹說的可就不像盧尚書那麼客氣了,他說:"你想廢嫡立庶,恐怕也沒那麼容易,你以為大家會聽你的嗎?(恐眾不從公議也)",董卓一聽這話,也是頓時就火冒三丈,差點就動刀子了,罵道;"小兔崽子,天下的事兒老子說了就算,你難道認為老子的刀磨得不快嗎?(爾謂董卓刀為不利乎)",袁紹一臉不服氣的樣子,就跟董卓頂上了牛:"天底下牛逼的人不止你董卓一個(天下健者,豈唯董公)",說完把劍往身前一橫就走了。

董卓簡直就是一臉懵逼的樣子,面對袁紹對他這樣不恭敬,他竟然只是說了句他的刀子快的大話,竟然沒有派人阻攔這個"大逆不道"的袁紹,眼睜睜的看著他走了,這可真是既丟了面子也沒了里子。就連司徒楊彪都因為其意見被開除,可後來董卓竟然沒有懲罰袁紹,反而在周毖、伍瓊等人的建議下封他為渤海太守,這簡直不是董卓的形式作風啊,為什麼會出現這麼詭異的情節呢?

其實這說穿了也很簡單,因為董卓是有異志的,從他最開始拒絕解除兵權,到後來早早的屯兵在洛陽周圍,再到後來廢立新君,其實都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董卓其實和袁術一樣,在內心深處也有一個做皇帝的夢想,可見董卓也是一個有夢想而且敢於追逐夢想的男人。他在建郿塢的時候就說過:"事成,雄踞天下;不成,守此足以畢老",說的已經很明白了。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他才試圖用官職來籠絡了人才,其中就包括蔡邕、曹操等許多人,還在周毖、伍瓊這哥兒倆的忽悠下,任命張邈、韓馥、劉岱、孔伷等人為封疆大吏,這些都是因為他想拉攏一批人才,進而能夠很好的掌控全國。要知道,當時的董卓雖然兵強馬壯,也不過是佔據了洛陽而已,全國還有很多有實力的地方大佬,都能對董卓造成威脅,所以這個時候董卓就必須要安撫這些人,進而希望能夠掌握天下,所以他大多數使用了官職收買的方法來籠絡人心的。

在這種情況下,所以董卓不敢動袁紹,就是因為老袁家"四世三公"的這塊金字招牌,老袁家可不是徒有虛名,袁家經過幾代人的積澱,真正可以稱的上是門生故吏遍布天下。這裡的"門生"不僅僅指的是學生,也指那些曾投靠在袁氏門下的人,漢代的"三公"都是可以自己挑選署吏的,而且三公的署吏往往又是一個很大的群體,這些人在袁氏的提拔下,漸漸地都成了各地的封疆大吏,很多都是在外手握重兵的人。

作為在當時全國數一數二的大家族,所以董卓對袁家是極力的在拉攏的,雖然他在洛陽殺過很多人,但是卻一直對袁氏禮遇有加,就是因為他想先穩住袁氏,從而穩住袁氏的這些"門生故吏"們。所以他隨手就要把盧植剁了,卻不敢動袁紹一根手指頭,因為盧植雖然有名望,但他畢竟是一個人而已,殺了他頂多是名聲更差一點,不會產生什麼很嚴重的後果,而動袁紹可就不一樣了,那可以要面臨著被群毆的危險的。

直到關東聯軍徹底公開的討伐董卓時,而且是以袁紹為首的,這時候董卓一直以來的計劃可以說是破產了,所以他先殺了周毖、伍瓊這哥兒倆,然後將已經沒有什麼用途的老袁家滅了門,也算是出了當年的一口氣。但是他這樣一來,也就沒有了和袁氏故吏和睦相處的機會了,只能是成為天下的公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姓談歷史 的精彩文章:

同為蜀國五虎將,趙云為什麼終生沒被重用?
歷代皇帝都有皇陵,為什麼唯獨元代的皇帝沒有?

TAG:百姓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