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說印度永遠無法成為超級大國?太絕對了,只能說印度缺陷太多

為何說印度永遠無法成為超級大國?太絕對了,只能說印度缺陷太多

這個定義比較絕對,凡事不是一成不變的,但對於印度成為超級大國的問題,只能說印度暫時無緣參與全世界霸權爭奪,因實力差距太遠。

印度人自己一直把「超級大國」當做一個目標;其實成為超級大國(世界中央國家)是每個民族國家的天然夢想,只不過有的國家表現的比較明顯,有的國家表現不明顯,有的國家有自知之明,有的國家沒有自知之明罷了。

然而印度給世人的印象就是表現極其明顯,擁有「超級大國」夢想的國家,而且非常沒有自知之明。大的歷史跨度來看,真正的「超級大國」概念,也基本上開始於15~16世紀的新航路開闢後,正是因新航路的開闢,整個世界被鏈接成一個整體,把全世界地區捲入了比拼和文明交流之中,才有真正意義上的超級大國。

在新航路開闢之前,有也雄踞歐亞大陸的大帝國,如亞歷山大帝國帝國、波斯帝國、蒙古帝國等,但這些國家影響力和今天的「超級大國」影響力還是差了點,畢竟世界很多「蠻荒之地」沒有接入。新航路開闢之後,進入殖民帝國時代,葡萄牙和西班牙先後成為超級大國,之後換庄為荷蘭,再換庄為英國和法國。二戰後,美國和蘇聯成為超級大國,1991年蘇聯解體,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

看以上軌跡可知,超級大國不是一成不變的,是要經常換庄的,這說明每個國家都有機會成為超級大國,印度自然也有。的確是這樣,但印度機會不大,唯一依仗的就是十幾億人口的體量,其他因素都沒用看出印度有多少超級大國的潛質。

具體解析:

1、印度國家統一過程很奇葩,印度次大陸這塊土地上,印度從來都是一個地理名稱,而不是一個國家名稱,印度境內邦國林立,處於分裂狀態,歷史上也誕生不少大帝國,但無一例外都是外來民族征服者建立的,但最大區域也只佔印度的一部分,沒有完全統一印度過。

17世紀初,印度迎來了真命天子——英國殖民者,英國人用高超的統治技術,用200多年的時間統一了印度次大陸,也就是英屬印度,印度國家雛形才形成。也就是說印度統一是被英國人強行捏合在一起的,歷史太短,民族眾多,沒有足夠的時間來融合消化。看似對外張牙舞爪的印度,實際內部很脆弱,獨立勢力遍地都是,只要有外力大力扶植,印度就可能被瓦解。

2、印度內部的種姓制度是一個極大的軟肋,該制度雖然在官方被廢除,但根深民族基因的東西怎麼可能說根除就根除,若這個赤裸裸公民其實無法根除,就無法發揮印度人的創造力和潛力,靠著少數上層精英努力成為超級大國就是痴人說夢了。

3、印度綜合實力很弱,超級大國無異例外擁有龐大的國土和規模相當的人口,綜合實力更不用說,要非常強。而印度人口規模絕對夠數,但國土面積狹小不足以支撐超級大國的目標,這也就是印度一直有侵略擴張的霸道思想的原因。而且印度國內經濟落後,更是拖累了印度向外擴展影響力的腳步,印度的當務之急就是發展經濟,讓國民吃飽飯。之後再想著構建「超級大國」的宏偉藍圖,不然一切都是空中樓閣,很虛。

4、印度和周邊國家的關係不好,導致印度在防禦外敵上耗費太多精力,比如世仇巴基斯坦,印巴衝突以及持續半個多世紀,還有印度一直視北方大國為敵人,很不明智,在沒有足夠實力時,就到處招惹是非無異是自取滅亡。苦練內功才、與周邊國家達成和解才是印度首要任務。

綜上所述,印度先要成為超級大國,基本上是沒有希望的,成為超級大國不僅要有足夠的實力,還要有足夠好的運氣。正如美國1894年就取得世紀工業產值第一,而真正成為超級大國還是等到半個世紀(二戰之後),美國人的運氣就是在這期間打了兩次世界大戰,否則美國還是沒有機會取代英國,登頂超級大國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正世界觀察 的精彩文章:

美國2018年GDP超20萬億美元,能佔世界GDP多大比重?

TAG:大正世界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