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讀這本《切爾諾貝利的悲鳴》,描寫這次事故最直接的關鍵詞:痛苦

讀這本《切爾諾貝利的悲鳴》,描寫這次事故最直接的關鍵詞:痛苦

這本《切爾諾貝利的悲鳴》,描述的第一個關鍵詞就是痛苦。

切爾諾貝利事故帶給人最直接的傷害,就是核輻射導致的肉體的死亡、病變和殘疾。這種疼痛會痛到什麼程度呢?親歷者描述出的細節讓人不害而栗。

讀這本《切爾諾貝利的悲鳴》,描寫這次事故最直接的關鍵詞:痛苦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一位去世的消防員的妻子講到,她丈夫死前的最後兩天,嘴裡會湧出細小的內臟器官碎片,這些碎片讓她丈夫咳嗽不止,甚至窒息。一位去世的清理人的妻子也講到,因輻射患上淋巴癌的丈夫生前的狀態:下巴挪位,脖子消失,舌頭從嘴裡垂了下來,鮮血從他臉上的各個部位流了下來,一滴一滴地落在臉盆里,就像擠奶工擠進桶里的牛奶。這些關於死亡的描寫,很生動,卻也很驚人,讓人毛骨悚然。

讀這本《切爾諾貝利的悲鳴》,描寫這次事故最直接的關鍵詞:痛苦

對切爾諾貝利人而言,死亡似乎成為了一種解脫,因為活下來的人,還要經受各種病痛的折磨。一位在核污染區定居的老人講,她一到晚上,全身疼得厲害,兩條腿就像被針扎了一樣。讀到這,你可能會感同身受般地因為疼而咬緊了牙根。緊接著,一位深入切爾諾貝利地區拍攝的攝影師的故事又刺痛了你的神經。他描述了一幅恬靜的田園美圖:枝繁葉茂的蘋果樹,忙碌的蜜蜂飛來飛去,花園裡的鮮花爭奇鬥豔,但是他卻什麼氣味都沒聞到——核輻射導致他失去了嗅覺。

讀這本《切爾諾貝利的悲鳴》,描寫這次事故最直接的關鍵詞:痛苦

攝影師的這段講述非常平靜,卻讓你可以瞬間感受到這場核事故是多麼可怕。這樣殘忍的故事還有很多,比如,腦子裡長腫瘤、女孩天生沒有肛門和陰道、健壯如牛的人變得全身癱瘓等等等等,一個個接踵而至的奇異故事會讓你有切膚之痛,渾身上下跟著不舒服。

身體上的痛苦已經夠折磨人了,精神上的痛苦更扎心。這種痛首先表現在看著自己深愛的人一步一步走向死亡。

讀這本《切爾諾貝利的悲鳴》,描寫這次事故最直接的關鍵詞:痛苦

剛剛我們說了消防員和清理人的妻子陪伴丈夫走向死亡的過程,在她們的講述中,還穿插講了她們相戀的美好往事。一邊是妻子對丈夫的摯愛,一邊是死神對丈夫的召喚,在愛與死亡的碰撞下,這種痛苦可想而知。與摯愛的分離還表現在父母與子女間。一對夫妻,看著年僅6歲的女兒遭受病痛的折磨時,妻子情緒激動地說,「我寧願女兒死,也不願讓女兒受到這樣的折磨。乾脆我死掉好了,我真的受夠了」。作者原原本本把講述人「胡言亂語」的狀態呈現出來,於是,一個飽受痛苦折磨的母親的形象在你的腦海里久久揮之不去。

讀這本《切爾諾貝利的悲鳴》,描寫這次事故最直接的關鍵詞:痛苦

這種痛苦,除了表現在與人的分別外,還表現在與故鄉的分離上。因為核污染,許多人被迫離開他們祖祖輩輩生活過的地方,他們被倉促地趕走,就像被驅逐出境的罪犯。有人跪在自家房子前,苦苦哀求疏散他們的士兵;有人從母親的墳前抓了一把土裝在袋子里離開;有人帶走了自家的大門,而這扇大門最後成了擺放女兒遺體的棺材。

讀這本《切爾諾貝利的悲鳴》,描寫這次事故最直接的關鍵詞:痛苦

在居住者和清理人的描述中,都講到過切爾諾貝利附近村莊的風景是多麼美麗,然而,越是聽到他們平靜回憶故鄉的風景美如畫時,人們背井離鄉的場景就顯得越酸楚。最後,還是有一些老人堅持留在了污染區,也有一些人不顧核輻射的威脅返回了家鄉,他們覺得落葉歸根才能讓內心安寧。可在外人看來,回到一個空氣、水、食物中到處都充滿輻射的污染區,這樣的落葉歸根,也跟背井離鄉一樣,充滿了凄涼的色彩。

讀這本《切爾諾貝利的悲鳴》,描寫這次事故最直接的關鍵詞:痛苦

這就是作者通過記錄切爾諾貝利倖存者和見證者的聲音,為我們展現的第一種感情:痛苦。無法估量的核輻射,讓個體的生活深陷痛苦深淵。他們背井離鄉,飽受死亡和病痛的折磨。肉體和精神上帶給人的雙重痛苦,讓我們看到了這場事故的殘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六百八學歷史 的精彩文章:

戰爭會奪走愛的能力,戰爭會奪走希望的能力,一個德國士兵的回憶
輕武器圖鑑之手槍,這次的手槍圖,都是上了年紀的

TAG:六百八學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