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揭秘大馬士革刀起源之謎

揭秘大馬士革刀起源之謎

大家好,歡迎來到匠人工坊!

早在公元前6世紀,印度和斯里蘭卡的金屬冶煉廠開發出一種坩堝工藝技術,該技術生產出一種異常高純度的高碳鋼。在印度,它這種鋼鐵被稱為Telangana,Wootz或Ukku鋼。現代稱為烏茲鋼(Wootz steel)。

考古證據表明,坩堝鋼鐵工藝最初始於泰米爾納德邦(印度南部的一個邦)。這種冶煉方法是將黑錳礦、竹炭及某些植物葉子密封在一個陶爐里燃燒加熱熔化,形成金屬團,然後反覆熔化、冷卻,在這個過程中,金屬從木炭中吸收碳,並且所得合金以非常慢的速率冷卻,產生具有不同碳化物含量的可見晶體結構的材料,最後煉成高純度的鋼錠。

斯里蘭卡Samanalawewa地區發現了數千個建於公元前300年的鍊鋼爐。這些鍊鋼爐面向西方建造,利用季風風力在爐中產生熱量,生產這種高碳鋼。

從3世紀開始,這些鋼錠作為商品被販賣到波斯等地,成為了武器製作材料。

公元500年左右,波斯的匠人開始以烏茲鋼為材料,配合特定鍛造技術打造刀具,主要是彎刀。這些刀具有獨特的條紋和斑點,並且擁有當時任何其他兵器所無法比擬的力量和切割能力。而這種優勢就來自用來製造它們的鋼鐵。

12世紀的阿拉伯旅行家Edrisi提到印度鋼鐵是世界上最好的鋼鐵。其顯赫名聲的另一個標誌是用波斯語來表達——給出一個「印度答案」,意思是「用印度劍切割」。

11世紀,法國和英國軍隊在十字軍東征期間發現了這種波斯人使用的表面布滿花紋且性能強大的刀。據說這些刀具具有幾乎神話般的特質,例如能夠在不失去鋒利的情況下穿過騎士的刀刃甚至是岩石,可以輕鬆割裂漂浮在半空中的羽毛,並且在與撒拉遜人的多次戰鬥後仍能保持其性能優勢。

十字軍帶著這些刀的傳說故事回到了歐洲,他們揮舞著刀片,穿過漂浮的手帕,刀身彎曲90度而不會斷裂。

歐洲人把這種先進的武器叫做大馬士革(Damascus)刀,而鍛造大馬士革刀的金屬稱為大馬士革鋼。大馬士革刀在歐洲受到了極大歡迎。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大馬士革刀的性能遠超其他武器的硬度、韌性、強度。

大馬士革是敘利亞的首都,也是中東地區最古老的城市。但大馬士革從來都不是以出產鋼鐵聞名,而是當時中東地區貿易網路的中心。因此,大部分的大馬士革刀都是從這座城市向西傳向歐洲。

歷史學家認為,古代的大馬士革刀可能是在公元900年至公元1750年期間在敘利亞大馬士革附近製造的,在十字軍東征期間迅速獲得了聲譽。

直至今天,大馬士革刀因其具有傳奇性的古老歷史,優異的性能以及刀身靚麗的花紋仍受到眾多刀具愛好者的喜愛,穩居世界名刃之首。

? 匠人工坊出品大馬士革刀-合璧

? 匠人工坊出品大馬士革刀-長風

? 匠人工坊出品大馬士革刀-冷月1號

我是刀匠張勇,微信公眾號:匠人工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匠人工坊 的精彩文章:

如何通過外觀判斷一把大馬士革刀的品質優劣?
什麼鋼材最適合做刀?

TAG:匠人工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