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文史宴:大英雄張議潮是怎樣從吐蕃手裡,為大唐收復涼州的

文史宴:大英雄張議潮是怎樣從吐蕃手裡,為大唐收復涼州的

文/於笑洋

安史之亂後,唐朝的隴右河西以及安西北庭全部落入吐蕃之手。然而晚唐時代,大英雄張議潮白手起家,驅逐吐蕃,為唐朝收復了整個涼州乃至西域的一部分。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755年爆發的安史之亂給唐朝帶來了災難性影響,叛亂在規模和後果都是空前的。

那些參與平叛的游牧民族戰士以及外國僱傭軍曾認為唐是無比強大、無法戰勝的帝國,現在他們親眼了目睹了帝國的虛弱與衰落,「天可汗」李世民時代樹立起來的威信不復存在,各種勢力開始去競相填補邊疆的政治真空。

唐的西部強鄰、位於青藏高原的吐蕃,無疑是安史之亂的直接受益者。

八世紀中葉,吐蕃通過一系列軍事擴張發展成為唐的可怕對手,他利用安史之亂後唐的虛弱,在數十年時間內攻陷了唐的大片西部領土,控制了從黃河上游到印度河上游、從天山到喜馬拉雅山之間的廣闊土地,這包括連接絲綢之路的河西走廊。

790年,全盛時期的吐蕃

對唐朝而言,丟失河西走廊不僅是嚴重的軍事失敗,也意味著固有領土變成了吐蕃殖民地,該地區數十萬唐人將迎來長期的異族統治。

吐蕃征服者視唐人為農奴,差不多把他們全都變成了贊普的私人財產,吐蕃將原有政區撤銷,州縣制被按照民族屬性劃分的部落制所取代,藏語取代漢語成為官方語言,一切與吐蕃不符的華夏習俗,比如唐朝年號紀年、華夏節日和唐裝均被禁止,在近一個世紀里唐人受盡了屈辱和苦難。

而吐蕃統治者正積極謀求在亞洲中部的霸權,他們對唐人的痛苦不感興趣。

吐蕃人並未意識到,用蠻力將一個有著古老文明的民族同化相當困難。在民間,很多唐人堅守著固有的傳統、思想、風俗和語言,他們也從未真正在強權下表示過屈服,所有人都等待著重獲自由的機會。

842年,吐蕃贊普朗達瑪被一名僧侶刺殺,吐蕃國內積蓄已久的矛盾集中爆發,緊隨而來的內戰和起義讓吐蕃在轉瞬間分崩離析,就像他當初崛起時一樣迅速。

一個野心勃勃的吐蕃東部邊境將領,洛門川討擊使(駐甘肅武山)韋.農力(漢譯論恐熱)率先發難,試圖在吐蕃眾多的造反者中取得領導地位。

843年,他擊敗並殺死了吐蕃大相兼東道節度使尚思羅,吞併了他的軍隊和部屬,並迫使河隴地區的大部分吐蕃軍隊轉而效忠於他。

但另一個吐蕃將領鄯州節度使(駐青海樂都)沒盧.贊心牙(漢譯尚婢婢)拒絕臣服,沒盧.贊心牙持親唐的政治立場,他向韋.農力發起了強有力的挑戰,他對所有人發出呼籲:「汝輩本唐人,吐蕃無主,則相與歸唐,毋為恐熱(韋.農力)所獵如狐兔也」(《資治通鑒》)。

從此,整個河隴變成了激烈交戰的戰場。而在吐蕃本土,內戰和起義一個接一個爆發,一個比一個規模巨大。

唐人的機會來了,起義首先在沙州爆發。

沙州更廣為人知的名字叫敦煌,是河西走廊最後一個陷於吐蕃軍隊的城市,這裡的唐人有著更加強烈的反抗意識。起義領導者是當地名門望族出身的張議潮。

張議潮出生於官宦家庭,他的父親是漢人、母親是粟特人,其家族在當地有著巨大影響力。他從小接受軍事教育,敦煌遺書提到了他童年就精通騎術、狩獵和戰術,具有統帥能力。唐人的悲慘遭遇喚醒了他的責任心和使命感,他決心把唐人從吐蕃奴役中拯救出來。

848年的一天,張議潮率領全副武裝的追隨者來到沙州城門,唐人全體起而響應,武裝示威最終變成了聲勢浩大的起義,為數不多的吐蕃軍隊喪失了抵抗的勇氣,他們棄城而逃(「眾擐甲噪州門,漢人皆助之,虜守者驚走。」《新唐書.吐蕃傳下》)。

輕而易舉的勝利鼓舞了起義者的勇氣,緊接著他們奪取了鄰近的瓜州。吐蕃軍隊再也沒有力量阻止起義,他們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你死我活的內戰。從此,張議潮以沙州為起點向外擴展,他要為唐人收復全部失地。

當吐蕃軍閥陷入自殺式的內戰時,張議潮率領軍隊開始新一輪軍事行動,殘存的吐蕃政府和軍隊以及不服從的游牧部落,都是他的進攻目標。

到851年,張議潮相繼攻佔了瓜州、肅州(甘肅酒泉)、甘州(甘肅張掖)、伊州(新疆哈密)和西州(新疆吐魯番),取得了一連串令人眼花繚亂的勝利。

張議潮因為擊敗吐蕃軍隊而聲名遠播,很多渴望擺脫吐蕃枷鎖的附屬民族,出於各自的目的同他進行合作或者乾脆加入他的隊伍(「河西異族狡雜,羌、龍、嗢末、退渾數十萬眾,弛誠奉質,願效軍鋒。」《張淮琛造窟記》)。

一些吐蕃軍隊殘部也被編入歸義軍,他們由自願的倒戈者和戰俘所組成。就連吐蕃軍閥沒盧.贊心牙也尋求同張義潮建立合作關係,他正面對著韋.農力所發動的殘酷戰爭。

殘酷至極的吐蕃內戰

吐蕃軍閥內戰對河西走廊的影響完全是毀滅性的,交戰雙方陷入血腥而漫長的拉鋸戰。849-850年,韋.農力在河州(甘肅臨夏)的幾次決定性戰役中,連續擊敗了沒盧.贊心牙率領的軍隊,後者被迫向甘州方向撤退。

當韋.農力表面上大獲全勝之時,他的災難卻開始了。以暴虐著稱的韋.農力決心把反對他的人淹沒在血泊中,他命令部下在河隴地區大開殺戒,狂暴的吐蕃士兵用及其野蠻的方式製造了許多暴行。(「殺其丁壯,劓刖其羸老及婦人,以槊貫嬰兒為戲,焚其室廬,五千裡間,赤地殆盡。」《資治通鑒》)。

很明顯,這隻能起到反作用,韋.農力遭到所有人的唾棄,就連他的軍隊也開始無法忍受他,厭戰的吐蕃士兵認為他沒有前途後紛紛拋棄了他,充當炮灰的附屬民族僕從軍也拒絕服從他的命令。韋.農力的勢力每況愈下,他眾叛親離。這種局面非常有利於張議潮繼續自己的事業。

在戰爭間歇,張議潮希望把唐人起義的消息報告給長安的朝廷,並向朝廷表達歸順與忠誠。但長安距離沙州長達1700多公里,信使們不僅要走完這段到處是沙漠、戈壁和草原的遙遠路程,還必須穿越充滿敵意的吐蕃軍閥交戰區。

於是,十隊攜帶同樣信件的信使出發前往長安,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沒能活著抵達目的地。851年,經過近兩年的艱苦旅程後,最終有一隊倖存者們抵達了長安。

當獲知他們的事迹後,唐宣宗李忱大受鼓舞,整個朝廷也為之轟動。隨後,朝廷宣布在河西走廊建立一個新的藩鎮,張議潮被任命為節度使,史稱歸義軍。

儘管歸義軍是朝廷完全可信賴的,但它遠遠不是唐政區內的又一個道,它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治的。隨著以後中原王朝的交替興亡,歸義軍最終演變成事實上的獨立政權。

861年,張議潮率領由吐蕃人和唐人組成的七千人軍隊,經過激烈戰鬥攻克吐蕃軍隊最後的據點涼州(甘肅武威)。涼州是唐代西北最大的城市,也是本地區政治、經濟和軍事中心。

此時,窮途末路的韋.農力發現自己的軍隊和地盤越來越少,他帶著最後的追隨者在廓州(青海化隆)一帶遊盪。866年,他被沒盧.贊心牙的繼任者——拓跋懷光的軍隊發現並消滅,韋.農力在戰鬥中被俘,痛恨他的士兵用酷刑折磨他,他的首級被送往長安獻給唐懿宗。

至此,歸義軍及其盟友解放了整個河隴地區,重新把它置於唐的主權之下,吐蕃人的勢力徹底瓦解。同時,在擊潰了一些不合作的游牧部落後,歸義軍把影響力擴大到南至青海湖和黃河上游,北至天山以東的地區。

歸義軍全盛時期的控制區域

當吐蕃不再具有威脅後,朝廷懷著複雜的心態來看待歸義軍的崛起。一方面,張議潮的自願歸順讓朝廷不費吹灰之力得到了河西走廊;另一方面,朝廷並不希望該地出現一個強大的藩鎮。

宣宗去世後,繼任的懿宗開始介入河西走廊的事務。863年,懿宗把收復區重新劃分為三個防區,即歸義軍、涼州和天雄軍,分別由三個節度使管轄,這種劃分意味著歸義軍無法單獨佔有河西走廊,歸義軍防區被限制在涼州以北。

隨後,從山東鄆州調來一支2500人的唐軍嫡系部隊(天平軍)進駐涼州,他們並非去幫忙的,而是去奉命控制這座城市。在懿宗看來這些措施並沒有什麼不對,被藩鎮困擾的朝廷經常情有可原地警惕著他們的可疑行為。

然而這一切並沒有影響張議潮對國家和皇帝的忠誠。867年,69歲高齡的張議潮被朝廷召往長安永久居住,命運決定他必須去表白自己的忠誠,他到達長安後成為事實上的人質。(「先身入質,表為國之輸忠;葵心向陽,俾上帝之誠信。」《敕河西節度兵部尚書張公德政之碑》)。

張議潮因此受到了懿宗的特殊禮遇,獲得了許多官銜和榮譽,他的事迹被人們所傳頌,並作為受人尊敬的民族英雄在長安終其餘生,872年,張議潮在長安去世。

張議潮統軍出行圖

莫高窟第156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宴 的精彩文章:

文史宴:王莽得天下人擁戴,可不是靠虛的
文史宴:浮在水脈上的省會,雖然地位尷尬,文化底蘊卻難以替代

TAG:文史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