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彭漣道長:全真道修行的現狀與隱憂

彭漣道長:全真道修行的現狀與隱憂

全真道的出家修行,在唐代以前就已經形成,只是沒有像重陽真人和七真以後那麼明確規定。

本來,重陽真人體道德、南華之大義,「不階師友,悟絕天人,融合三教經典,弘揚全真道,開創中國道教一個新的時期。要求弟子捨身出家,旨在勉勵弟子,舍己利人,即是因公而忘私,體天道而行,行無為之事,利益社會,於國則忠,於天則敬,與萬物則齊,以致超越生死,就與《道德經》「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道乃久,沒身不殆」相通了。實際上,真正的全真派出家弟子就是超越的國際共產主義戰士,但這樣的人是很少的,大約萬分之一吧。

時下,全真教門衰微,所說的衰微,指的是全真教門下弟子的實踐修行方面。從目前全真教的發展來看,看起來成千上萬的宮觀廟宇,百千萬數的信眾弟子,各式各樣的大型道教活動,以古代相比,可以說算得上是興盛的了。

出家人士無外乎以下數種,各自對應自己的種類,即知修行的所在:

一、因家庭原因出家的,包括父母不和,夫妻異路,朋友感情離析等等,這是一種無奈,或者失落逃避而出家。當然也有因緣際會而出離者,這是少數,屬與偶然。

二、因身無適從而出家的,包括老而無子女,少而少雙親,身有殘缺,衣食無著落等等。這些出家是勉強的,不是為真正信仰而出家。

三、因生存利益出家的,包括以廟養家的、為求工作而出家的、宗教企業家、道商、借神靈以斂財的等等,這些,一方面也在弘揚全真文化,另一方面以它為遮掩,暗行偏離全真信仰的事。

四、因喜愛武俠、仙俠、隱逸、而出家的,他們崇尚易、卜、星、相、武術、養生、醫學、符咒、科儀、琴、棋、書、畫等等,這些人有上進心,但這不是因為對全真信仰有足夠的認識而出家,久而久之,有的有一些才能,因為實用,容易獲得一些名利,在使用中,掌握不好一個度,以致偏離全真教義,有的因失望或還俗,有的因抱怨而渾渾噩噩以度平生,有的變本加厲,禍害教門。

五、因孝義而出家的,包括祖上信仰遺傳,為父母、親人、師友、還願,生死殉情的,這些人不為自身利益出家,品德比較高尚,只是他們是因私愛而出家,並不在乎自己是不是修全真。

六、沒有道教神仙信仰苟且偷安的、為了財利而住廟的。為某種特殊因素蓄意毀壞教門信仰的。這些人比實際出家人能辦事,再通過一番佞巧,加上一點所謂的實幹後,變本加厲回收付出。這些人算是教門的禍殃。

以上種種出家人士,皆與真正全真信仰有別,若果能在修行中覺悟全真之所在,頓然發心,可以逐漸完善自我,以期超越生死,與《道德經》「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相合。若是停留在自己的日常認識上,則其行為,偏離全真宗旨,不可能成為全真。

除了以上幾種以外,還有一種,景慕聖賢仙佛之道,把弘揚全真或者弘揚道教當作一份自己的責任去出家,名為出家,實則無所謂出家與不出家。但這一類出家人,因為立志超越生死,在修行中困難重重,將會受到很多魔考,包括來自父母親人、財色名利、身體傷殘,飢苦交加等等,很多道友立志,遏欲存誠,克服很多魔考。然而,在父母親人這兒倒下的不少。其它影響,是不應該,只是父母這兒,難免沉滯。

由於這一部分修行人立志出家,大多是父母所愛,都是隱忍割捨,在接人待物中,觸景生情,見到別人慈孝,免不了有一些對父母的歉疚。再加上年輕出家,家境富裕的還好,家境清貧的,一旦父母生活有困難,疾病無人照料,沒錢就醫,宮觀又不作關注,有些道友承受不起,難免泄氣,有的還俗回家照護親人,逐漸消沉,從而進入《道德經》「中士行道,若存若亡」境狀,實為可惜。

鑒於這種情況,我呼籲教門人士和來自十方的善信,在發願修行的同時,能施惻隱之心,稍稍解囊相助,讓這些出家修行人能少一些後顧之憂,盡心為社會、國家和教門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聖賢仙佛垂教,世間真功德,唯有無求布施,扶助真修行人修道有成功德最大,真修行人是聖賢仙佛傳薪弟子,善待真修行人即是真正契合聖賢仙佛之心。誠能如此,功德無量。

(道教之音編輯整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之音 的精彩文章:

相信自己,比依賴別人更重要
一年又一年,春節過去了,你心中曾留下什麼?

TAG:道教之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