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華嚴經》:心底空明,領悟佛理!

《華嚴經》:心底空明,領悟佛理!

《華嚴經》有諸經之王的美譽,是釋迦牟尼佛成道後所開示的第一部經典。後來雖然講法四十九年,但是基礎仍然在《華嚴經》,所以,也有人稱它為「諸經之母」。

《華嚴經》雖然是華嚴宗所奉持的經典,但是與禪宗、密宗都有融匯共通之處。其中內容,有佛證悟之理,盡在其中。無論大乘、小乘,無論出家、在家,皆能從中汲取智慧,圓滿自己的人生。今天,就讓雲來與大家分享一下《華嚴經》中的五個佛句,希望對於大家的開悟,或者獲得人生智慧,能夠有所幫助。

寧受無量苦,得聞佛音聲。不受一切樂,而不聞佛名。

本句大意是指,寧可承受諸多痛苦,也要讓自己能得聞佛法,即使人生再美妙,如果得不到佛法,也不願意去享受。其中的本意是,一旦聽到了佛法,將來就有機會成佛。否則,只恐自己的福報,終有用盡的一天。

佛說:「一歷耳根,永為道種。」聽聞佛音聲,就是要在自己的心中,種下成道的種子。從今以後,讓自己永遠都無需顧慮與佛的緣分。終有一天,可以得脫娑婆世界。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物而不造。

本句大意是指,世間萬物,皆是心所描繪,所謂「心造萬法」,無論一個人的愛與恨,悲與歡,都來源於人的心所感受、創造。同時,心可以為善,也可以為惡。真正將自己綁縛在娑婆世界的,不是這個身體,而是你的心。

佛說:「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要想讓自己的心清凈下來,就要明白,一切都是自己的心在其中起作用。所以,無論我們身處何處,在何境地,都要明白,境由心生。只有遠離各種顛倒夢想,才能心無掛礙,讓自己達到徹底清凈。

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本句大意是指,一個人,做什麼事情,都要做到心無所住,萬事隨緣。如果能做到萬事隨緣,心無所住,才是真正的大自在。心無所住,能不被外界的各種假相所迷惑,從事物中,自己的心能跳出來。

佛說:「若能轉物,則同如來;若被物轉,即名凡夫。」想要做到「轉物」,就要明白因果。任何事情都存在一個因果的關係,沒有因就沒有果,沒有果就不存在因。明白因果的道理之後,再去看事物,就能做到「轉物」,而不被「物轉」。特別是在事物當中,要讓自己的心跳出來,不被表面發生的事情所迷惑,就能洞悉一切,身心自在。

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本句大意是指,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的成道方法,都離不開降伏自己的心,讓心徹底地清凈,遠離顛倒夢想。明白了一切唯心造,心不動,一切也就不動,人的如來智慧德相,也就顯露出來了。

佛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世上的一切,原本就是空色一體,只因我們的心有了區別,世事就有了區別。不僅世事有區別,三世一切佛,也都有了區別。於是我們要在世事當中,去磨鍊自己的心。等到心不妄動、其體本空,才能知道,世事本空,一切本空的道理。如此,心就會徹底空明,而了悟佛理。

佛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其主要目的,並不能讓人提高境界。但是行善積德,可以讓人不做錯事,積累自己的福報。佛經上說,當人的福德積累到一定程度,也可以去佛國世界享福。所以,明白佛經中的句子,也能讓自己更加如法地去做行善積德的事,讓自己的將來,有一個好的結果。

感恩閱讀,感恩分享。願大家六時吉祥,南無阿彌陀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往雲來 的精彩文章:

誦讀佛句,讓自己收穫無量福報!

TAG:水往雲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