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入園前,教會孩子這幾個本領,少吃虧不說,再也不用擔心受委屈

入園前,教會孩子這幾個本領,少吃虧不說,再也不用擔心受委屈

導讀:寶寶上幼兒園前需要提前學會什麼?

嘉嘉小朋友今年3歲,3月份剛上幼兒園。剛去的那天早上,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一起送她入園,嘉嘉高興地和小朋友手牽手走進教室。爸爸媽媽放心地走了,可是好景不長,嘉嘉看到家人都離開後,趴在窗戶上大哭起來,那可憐的樣子,真讓人心疼。

放學回家後,爸爸媽媽發現嘉嘉的眼睛哭得又紅又腫,嘉嘉表示不喜歡上學。爸爸帶她去買了一個新書包和新玩具,嘉嘉才表示願意第二天再去,可是第二天又是哭了一整天。爸爸媽媽覺得既然開始了就不要輕易放棄,繼續每天哄著她去上學,連續一周都是這樣不開心地去幼兒園。

到周末的時候,爸爸媽媽收到了孩子的成長手冊,老師在孩子表現那一欄,寫了孩子的問題。


存在的問題

1、不會說普通話,老師說的話她聽不懂,不喜歡和小朋友交流。

2、不會自己吃飯,吃飯時到處跑,想讓老師給她喂飯。

3、上廁所不知道說,集體上廁所也不去,不會自己上廁所。

4、睡覺的時候不想睡,她害怕穿脫衣服、穿脫鞋子。

爸爸媽媽這才明白嘉嘉為什麼不開心,後悔當初沒有提前教孩子學會一些本領,導致孩子天天受委屈。


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

原來爸爸媽媽在城裡上班,工作很忙。爺爺奶奶在農村,家裡還有農活要做,不想到城裡來看看孩子。爸爸媽媽就把嘉嘉送回農村老家,由爺爺奶奶帶著。直到年後要上幼兒園了,才一起接回來。萬萬沒想到,入園前也要做一些準備。

事實上,寶寶上幼兒園的時候已經3歲,上幼兒園,從此踏上了獨立的第一步,需要提前教孩子學會幾件事,才有利於順利入園,也容易適應新的生活。


寶寶上幼兒園前需要提前學會什麼?

1、需要學會普通話

如果在家裡說方言,一定要教寶寶說普通話,因為幼兒園裡都說普通話,寶寶聽不懂、不會說,會很著急、很自卑,不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嘉嘉就是這樣,由於長期在農村生活,一直說老土話,很少聽到普通話,上學後不會說也聽不懂。老師發出的指令、小朋友說的話,她都不明白,所以總是比別的小朋友慢半拍,也顯得不合群,感覺很孤單、很自卑。

孩子剛一出生就具備強大的聽力能力,就要開始用標準的語言和他說話,讓孩子接觸各種語言和語音,孩子都容易接受。雖然然還不會普通話,也不要太著急失望,還有補救的機會。孩子語言學習能力非常強,只要爸爸媽媽堅持和她說普通話,她幾周就會習慣的。


2、需要學會自己吃飯

到幼兒園後,一日三餐都要在幼兒園裡吃,老師只管分發到每個孩子的面前,一般是不負責喂飯的,早教會孩子自己吃飯,到幼兒園裡不用擔心溫飽問題,也讓寶寶更加自信。

嘉嘉奶奶很嬌慣孩子,她不愛吃飯,奶奶就追著喂。到幼兒園後,嘉嘉就坐不住,不好好吃飯,老師也沒有那麼多時間喂她,她感覺很委屈。

在家裡堅持讓孩子自己學著吃飯,不追著喂,不強迫她吃飯,過了飯點就不讓她吃飯,只能到點吃飯,不給她吃零食,她餓了自然會吃,慢慢養成好習慣。

《孩子:挑戰》中說:吃東西以維持生命,這是人類的本能。當孩子吃飯出現問題,一定是父母的方式出了問題。吃東西是孩子自己的事,父母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少管孩子的閑事。


3、需要學會自己如廁

寶寶一去就是一整天,難免要大小便,要早教會寶寶自己大小便,才不至於尿褲子、拉褲子,讓寶寶一天都乾乾爽爽地去、乾乾爽爽地回,也會讓寶寶有成就感。

嘉嘉在家都是把便,奶奶到點就給她把便,處理的妥妥擔當。她自己還不會如廁,所以有便便時,她就憋著回家拉,有時拉在褲子里,有時肚子憋得很難受。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孩子2歲就開始學習如廁,3歲再學有點遲了,但是亡羊補牢未為晚也。趕緊給她準備一個小馬桶,鼓勵她慢慢練習起來。


4、需要學會自己穿脫衣服、穿脫鞋子

在幼兒園要睡午覺,要脫衣服脫鞋子,寶寶起床的時候要自己穿衣服、穿鞋子,以免老師照顧不過來時,孩子干著急、受委屈。嘉嘉在家都是大人給她穿衣服、穿鞋子,到了幼兒園,沒人幫她,別的小朋友都會,她不會,她也覺得不好意思。

很多媽媽都喜歡把孩子打扮成小公主,穿緊緊的褲子、穿漂亮的小皮鞋,對於孩子來說穿脫有一定的難度。可以給她選擇寬鬆的好穿脫的衣服、買帶魔術扣的鞋子,先從簡單的學起,很快就會掌握穿衣、穿鞋子的本領。

另外,大人一定退後,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她在學習過程中也會有成就感,自己穿脫衣服就不是難事了。


5、需要學會和小朋友相處

到了幼兒園,就到了一個新的社會,面對的不再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更多的是小朋友,教會寶寶和小朋友友好相處,不打架、不吵嘴,善待小朋友、學會分享。

嘉嘉在農村的時候,每天都是在外面瘋跑。周圍的小朋友很少,她都是和大人玩。所以不知道該怎麼和小朋友交往,推推搡搡的事很多。

爸爸媽媽多帶她參加家庭聚會,多帶她到小朋友多的遊樂場所,讓她接觸不同類型的小朋友,教會他和小朋友正確相處的方法。


6、需要學會和老師溝通

在幼兒園,老師就是最權威的人,有什麼為難的事要記得和老師溝通,不要不好意思,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比如身體哪裡不舒服、和哪個小朋友有矛盾,都要及時和老師說,不要憋在心裡。

嘉嘉在家所有事都是大人替她操心,不等她說呢,大人就替她回答了,她還沒有學會如何表達自己,所以,不開心時也不會和老師說,越憋越難受。

在家時,鼓勵她主動表達自己。大人不要搶在她前面說話,不要猜測她的意思,讓她大膽說出來,慢慢引導她,讓她勇於表達自己。

爸爸媽媽決定以後在家堅持和嘉嘉說普通話,儘快提高嘉嘉的自理能力和溝通能力。

總之,寶寶上幼兒園要學的內容很多,我們可以提前帶寶寶去試園,了解一下園裡的情況,讓寶寶有個親近感,從心裡上接受,再送去幼兒園的時候就不困難了。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台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凝媽悟語 的精彩文章:

產後抓住黃金瘦身期,寶媽3個月減掉30斤,瘦身秘訣就5點
新生兒丑到不忍直視,幾個月後,媽媽們卻說「幸虧當時沒扔掉你」

TAG:凝媽悟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