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道德經》:本是一句治世的名言警句,卻被後人誤解千年有餘

《道德經》:本是一句治世的名言警句,卻被後人誤解千年有餘

想必很多的朋友對於老子這位聖賢應該是再熟悉不過了,雖然我們中國文化上下幾千年的歷史都是素來以孔儒禮儀文化作為行為準則要求自己,但是在思想深處老子的看法與論點對我們影響也頗深。

我們都知道雖然老子作為與孔子並列的聖賢之一但是在思想上卻有一定的差別,就比如在治理政事與文化禮儀上面孔子講究應當建立非常嚴格的等級禮樂制度,上下君臣之間應當恪守禮法,一切都要在適合禮樂的框架下面進行,換一句話來說就是給我們制定了行為準則以及要求。但是老子卻是恰恰相反,他講究的是放任自我應該承應天命順勢而為,不講究那麼多發文縟節,不管是對於君王還是平民都一概無所作為的順應自然的發展。

當然每一個人對於世界的理解與認知不一樣,自然得出的觀點與認知也是大不相同。但是老子在道德經上的一句話卻引起了眾人的不適與反感。可能其中有很大部分原因是來自於孔融文化當中仁義的影響,老子在道德經中所言「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意思就是天地不要仁慈把世界萬物等同草芥與廢物,聖人不應該有仁心要把百姓當做草芥來對待。這樣的思想是仁義禮觀點是大為出入,曾經一度被認為是不正經的言論。

甚至到現在還有很多的人認為老子的觀點聳人聽聞,但其中真正的原因還是我們沒有真正領悟出老子的真實用意。雖然在表達的方式上面有一點殘忍與冷酷但是其中並不道理,我們都知道世界雖然大單並不是單一的存在,換一句話來說就相輔相成的,有陰就有陽,凡事事物的產生都會有兩面性。即使是再賢明聖明的人也做不到讓所有的人滿意,相反如果對於一部分百姓關注施救扶以仁愛,那麼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對於其他百姓的不公平,是偏心的表現。再比如上天狂風暴雨的時候為了關照某一些生物的生存而改變原始的行為,那麼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對於喜好雨水的生物的不公平。

作為一位平民的話考慮不周到無所謂,但是要作為一名統治一方治理天下的君主的話就不能偏私。想要大公無私只能做到不偏不倚,順其自然天下方可大定,不知道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要向著大海吶喊 的精彩文章:

他們三人是最有希望拯救明朝,卻沒想到下場很慘,究竟為何這樣?
王安石出神入化的經典,全詩無一生僻字卻字字講究,美得令人心醉

TAG:我要向著大海吶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