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蘇軾:此前中秋思念弟弟且有宋詞佳作,但這個中秋卻是傷透了心

蘇軾:此前中秋思念弟弟且有宋詞佳作,但這個中秋卻是傷透了心

提到蘇軾在中秋節所寫的精彩宋詞作品,我們就會想到那首著名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當時的蘇軾在中秋節非常高興,然後飲酒通宵達旦,思念弟弟之時寫了那首著名的詞作,直到今天我們依然傳唱,而且經久不衰。

以下就是這首宋詞的全文: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寫這首宋詞的時候,蘇軾的內心或許有點失落,但是整體表現出來的情緒還是非常達觀的。正是因為有這種達觀豁達的心態,才會有無窮的想像力,才會寫出「我欲乘風歸去」這樣精彩的詩句。

而在詞作的下片當中,更是表達了中秋節對親人和朋友的祝願。「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他也逐漸認識到這是人世間的常態。所以在這樣的基礎上,也表達出了對於人世間這一切的祝願,「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不過在20年以後,同樣是一個中秋節的夜晚,蘇軾的心境卻已經全然不同。公元1097年的中秋節,蘇軾寫下了這樣一首宋詞,表達出了他被傷透的心。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

這首宋詞的題目是《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堪稱是蘇軾晚年情感基調最為悲沉的詞作品。當年的蘇軾已經有60歲,對於仕途已經沒有什麼指望。一生的才華就這樣在時光的流逝中消耗殆盡,他的內心是很有幾分不甘的。

所以在這首宋詞的一開始就表達出了極為悲涼的情感基調。「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人這一生就如同一場大夢,不知不覺又已經到了秋天的時候。我這一生已經經歷了多少個秋天了?如今的自己已經年近花甲,「看取眉頭鬢上」,早已經白髮蒼蒼。

在這樣一個凄冷的夜晚,在遠離朝廷的邊緣之地(當時蘇軾在儋州),蘇軾的內心極為悲傷。「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他只能就這樣端著酒杯,在中秋節的夜晚獨自對著北方。北方有他的故鄉,北方有他的親人,北方有他滿懷的期望的地方。

在這個凄冷的夜晚,蘇軾真的被傷透了心。一生所有的夢想都戛然而止,一生所有的盼望都在這時被按下了停止鍵。

四年以後,蘇軾在北歸的途中去世。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圖片原作者對本文的貢獻。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張侃詩詞 的精彩文章:

一首元曲只有28字,句句不離春天的特徵,寥寥數筆宛若一幅山水畫
晏殊詞作多有哲理之思,詩意世界中浸透人生哲理,頗有幾分情致

TAG:老張侃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