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南宋愛國詞人張元干《驚蟄詩》賞析

南宋愛國詞人張元干《驚蟄詩》賞析

南宋愛國詞人張元干驚蟄詩賞析

枯木

《甲戌正月十四日書所見來日驚蟄節》

【宋】張元干

老去何堪節物催,放燈中夜忽奔雷。

一聲大震龍蛇起,蚯蚓蝦蟆也出來。

張元干,字仲宗,號蘆川居士、真隱山人,晚年自稱蘆川老隱。蘆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鎮月洲村人)。生於北宋元祐六年(1091年),22歲入仕,歷任太學上捨生、文林郎、陳留縣丞、朝議大夫等職。

金兵圍汴,秦檜當國時,入李綱麾下,堅決抗金,力諫死守,曾賦《賀新郎》詞贈李綱。紹興十二年(1142年),樞密院編修官胡銓因曾上疏反對議和,並請斬奸臣秦檜、孫近等以謝天下,被奸臣誣陷貶謫昭州,又遭秦檜等誣陷,再貶新州監廣州鹽倉,經福州時,張元干不顧個人安危,挺身而出,作《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謫新州》為胡銓送行。此事激怒了秦檜,張元干被抄家、逮捕入獄,削除名籍。出獄後漂泊在江浙一帶,同劉質夫、周德友、張孝祥等交往,約在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客死他鄉。

張元干是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的一位承前啟後的重要詞人,張元乾的詩詞早年風格清新婉麗,南渡後詞風豪邁悲壯,慷慨凄涼,頗有蘇東坡遺風,將詞的內容更緊密地與現實鬥爭結合起來,開拓了詞的境界,對後來的辛棄疾等產生重要影響,張元干與張孝祥一起號稱南宋初期「詞壇雙璧」,是宋代著名的愛國主義詞人。

這首關於驚蟄的詩創作於南宋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此時秦檜當政,權勢炙熱,當年最著名的事是秦檜孫子秦塤和狀元張孝祥之爭。當時已經內定為秦塤為第一,結果在殿試的時候,宋高宗趙構看出秦塤的策對都是秦檜的詞調,而張孝祥字詞皆美,於是親擢首選,張孝祥成為狀元,秦塤為探花。同榜進士還有著名詞人范成大、楊萬里、虞允文等,陸遊也參加了禮部考試,因得罪秦檜,指示主考官不得錄取,陸遊名落孫山。

張元干受秦檜迫害,被抄家入獄,流離失所,滯留在江浙一帶,有志難伸,心情憤懣,因此這首驚蟄詩其實是一首諷刺詩。題目《甲戌正月十四日書所見來日驚蟄節》,指出創作時間,為元宵節前日,並且正好元宵節和驚蟄節相合。

「老去何堪節物催,放燈中夜忽奔雷。」,「節物」指時節,「放燈」為元宵節賞燈,宋朝元宵節稱為「上元節」,相當隆盛,前後五日,張燈結綵,通宵達旦,從天子到百姓,徹夜狂歡。

「一聲大震龍蛇起,蚯蚓蝦蟆也出來。」,「驚蟄」,古稱「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驚蟄時節,春雷陣陣,萬物萌動,所有的蟄蟲都開始蘇醒。從字面意思來說,不但龍蛇聞雷而動,就連蚯蚓和蛤蟆也開始出來了。

張元干這首驚蟄詩,詞義淺顯,通俗易懂,其實是諷刺當時的朝廷,龍蛇混雜,不但有精英人物李綱等抗金人物,也有秦檜這些烏七八糟的賣國賊混跡其中,掌握權柄,禍國殃民。表達了詩人心中的憤懣和不滿,然而位卑言輕,只好借詩詞表達對投降派的蔑視和痛惡。

2019/3/11榆木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花得木 的精彩文章:

「竹林七賢」之音樂天才阮咸
石榴盆景的鑒賞、移栽以及製作淺談

TAG:易花得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