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海信戳破了OLED「潛規則」—幾十萬台問題OLED誰來擺平?

海信戳破了OLED「潛規則」—幾十萬台問題OLED誰來擺平?

嗨咯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的科技資訊。

海信從1969年發展至今,在電視行業馳騁五十年之久。其豐富的產品線和技術研發實力不言而喻。尤其讓國人驕傲的是,海信的激光電視走在了世界前沿,而且是完全自主研發的高新科技。這一次,外國人豎起大拇指稱讚的不是"中國製造",而是"中國創造"。

而就在所有人都認為海信將專心在激光顯示這條道上拼搏的時候,海信突然宣布:進軍OLED市場!

那是因為OLED彩電賣得很好,利潤很高嗎?不是的,在彩電市場OLED"混得"並不好。

以2018年彩電市場的銷售狀況為例。2018年中國彩電市場規模超過4700萬台,而作為全球最大的彩電市場,中國市場的OLED電視銷量僅為16.9萬台,市場佔比僅有0.35%。即便放眼全球市場,出貨量達到2.21億台,OLED電視也僅在250萬台左右。

為何OLED會混得這麼慘呢?並非是OLED不好,而是因為還有四大難題尚未解決,所以才面臨之前的困境。

那是哪四大難題呢?

一是技術不成熟,有燒屏現象。所謂燒屏,簡單解釋起來就是像素殘影,主要是由於某些像素點的過度使用而無法正常從屏幕底層消失,從而影響到屏幕全局的正常顯示。

二是OLED藍光光子的能量較高,容易引起材料的衰變,由此導致藍光壽命短。

三是受自發光限制,OLED還具有面板亮度差的缺陷。

四是價格偏高,由於量產有限,面板價格始終居高不下,很多普通消費者難忘其項背。

而OLED進入中國市場整整五年了,五年前的難題它還原原本本擺在這裡,銷量怎麼好得起來?五年來更是在市場上留下了幾十萬台的問題OLED,但是,身為中國彩電龍頭企業的海信突然入局!

一個被開發了五年的市場,海信還要入局,為什麼?眾所周知,無論哪個行業,都是先來的佔有絕對優勢,越後來的就越不容易獲得市場肯定。而這時候的海信也大可不必冒這個險,因為當前正是他們的激光彩電揚名世界的時候,可海信還是毅然而然的來了。

身為後來者想要獲得肯定,海信自然是帶來了"不一樣"的東西:海信通過六重防殘影技術的應用,解決了困擾OLED多年的"燒屏"等難題,全面提升暗場細節、運動畫面流暢度以及亮度、色域、對比度等核心指標。

作為真正的龍頭企業,早在2010年,海信就作為唯一一家電視企業參與了國家科技部863新型平板顯示技術重大項目,承擔了大尺寸AMOLED關鍵技術及工藝研究項目,並於2010年和2012年成功開發出了12吋和15吋OLED電視樣機。

此後,海信圍繞OLED材料、器件、驅動、畫質等方面進行了深度技術研發和技術儲備,並在OLED驅動系統設計、OLED顯示器結構、曲面OLED模組以及OLED使用壽命、對比度等方面掌握了關鍵技術。

而在OLED技術研發上,海信有一定的技術厚度;並在全球OLED電視滲透率最高的日本,收購了擁有最先進OLED技術的東芝電視。海信在收購東芝電視及其研發團隊之後,不斷攻克OLED技術難關,終於突破了困擾OLED市場多年的殘影、圖像衰減等技術難題。

據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的檢測數據顯示,海信65吋OLED電視A8產品的亮度均勻性達到94.7%、色域覆蓋率(BT.709)達到130.5%,暗場亮度、動態對比度、色彩精準性等關鍵指標也有出色表現。

與當前市場上相同規格尺寸、相近價格段OLED產品相比,海信OLED電視色彩畫質指標更優,擁有更豐富的色彩還原力,更好的暗場細節表現力,完全具備了一款高端成熟產品必備的優良品質。

更不用說海信解決了困擾OLED多年的世界性難題——"燒屏"。

海信走這一步是許多人沒想到的,但正如激光電視一樣,即使不被全世界看好,海信照樣能靠著自主研發創造最新的中國高科技!而海信的入局,一舉便戳破了OLED多年來的"潛規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吳拿說科技 的精彩文章:

一年利潤41億,「山寨」起家逆襲成全球第三,超越李寧直追耐克
雖再次被罰,但劉強東還有一張王牌,成立不久就已估值1000億

TAG:吳拿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