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楊娜:人民性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之根

楊娜:人民性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之根

哲學社會科學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時的講話中指出,文藝創作、學術創新擁有無比廣闊的空間,要堅定文化自信、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堅持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這是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後,再次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建設發展指明方向,提出更高要求。

為人民的需求服務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

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告訴我們,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實踐的主體。而社會實踐作為理論的源泉,是理論生命之樹常青的保證。人民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創造主體、實踐主體和受益主體,人民的需求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的根本,為人民服務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宗旨。具體包括三個維度的理解:

一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應立足人民的需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切成就都歸功於人民,一切榮耀都歸屬於人民。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應立足客觀實際,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開展實地調查研究,收集、整理、關注並及時解答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回應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唯有如此,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才能找到現實的依託點,才能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此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現實邏輯起點。

二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應堅持人民的立場。哲學社會科學作為思想上層建築,在任何社會形態中都忠實地代表和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屬性。《共產黨宣言》指出:「任何一個時代的統治思想始終都不過是統治階級的思想」。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集中反映的是黨和人民的思想和觀點,代表和維護的是社會主義制度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堅持人民的立場,堅決反對為某個人、某個階級或集團的利益服務。這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價值依託點。

三是中國特色社會科學應指導人民實踐。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當前,國內外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戰也十分嚴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說明國際國內環境的新變化都對國家、社會乃至個人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這就要求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要引導人民了解自己,了解世界;不僅要理解個人發展的難題與機遇,更要清醒地看到國家與社會發展的艱難與前景。此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實踐歸宿。只有堅持人民的立場、立足於人民的需求並落實到人民的具體實踐之中,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才能歷經時代考驗,實現繁榮發展,保持先進性而長盛不衰。

為人民立言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根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學藝術創造、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首先要搞清楚為誰創作、為誰立言的問題,這是一個根本問題。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理論功能就是為人民代言為人民立言。這是由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識形態屬性所決定的。回顧近代世界與中國歷史,文藝復興之後,現代文明在西方國家快速發展,諸多哲學社會科學學科也如雨後春筍般在西方出現,這一趨勢不但大大推動了西方各國的現代化進程,而且為人類現代文明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這也直接決定了西方哲學社會科學在理論研究上的先發優勢。西方國家在哲學社會學科研究上的方法論優勢地位,決定了其研究的「西方中心主義」傾向,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立場與觀點。因此,為人民立言不能簡單套用或照搬西方哲學社會科學的基本立場和話語體系,要立足世情、國情與民情,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觀照現實,構建中國自身理論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和規則體系,提出具有自主性、獨創性的理論觀點;要講人民真懂真信的理論問題,讓哲學社會科學原理為群眾所掌握、所運用;要敢於應對人民與國家所面臨的外部挑戰,主動將研究視野投向國際,構建嚴密的理論與邏輯體系,引導民眾講好自己的故事,講好中國故事。使得為人民立言不僅成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縱深發展,也成為我國學術國際話語權的基石。

為人民培根鑄魂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文化文藝工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就屬於培根鑄魂的工作。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作為人民的理論,就是要為中華民族舉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園。理論的產生並不意味著培根鑄魂工作的終結,理論能否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信仰與行動指南才是關鍵。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不僅要立足於人民的需求和為人民立言,還需要做到以下三個堅持:

一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這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誌。馬克思主義包含了豐富的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提供了最基本、最科學、最系統的方法論指導。只有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才能實事求是觀照民眾的生活,客觀公正地認識、解決人民的需求與問題。

二是要堅持與時代同步伐。哲學社會科學是歷史的產物,體現了不同時代不同社會發展階段民眾的社會實踐,具有鮮明的時代烙印。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要關注各時期國際國內環境的變化、關注人民需求的演進、關注不同階段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這樣才能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為群眾解疑釋惑,把學問寫進群眾心坎里。

三是要堅持原創性。當前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還存在不足,或沉迷於以往思想資源而不思創新,或迷失於西方理論而不求創造,理論脫離實際,話語體系疏於民眾等問題。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要紮根本土、深植時代,在充分吸收傳統文化的精髓和西方現代文明發展成果的基礎上,善於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打造易於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

(作者單位:海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第二十七屆萬壽論壇在京舉行
再見 童年的小丸子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