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郴州大媽大便異常老得換褲子?結腸上多了顆「定時炸彈」!

郴州大媽大便異常老得換褲子?結腸上多了顆「定時炸彈」!

近日,郴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成功開展一例腸鏡下進行內鏡粘膜切除術(又稱「EMR」),為患者摘除降結腸息肉,得到了患者及家屬的感激與稱讚。

今年51歲的唐女士是郴州市安仁縣人,半年前經常腹痛而且無明顯誘因出現解大便異常,每次大便都很稀,偶成水狀、偶成渣樣,曾診斷為結腸炎並行藥物冶療,但效果不明顯。

今年元月開始,唐女士的癥狀加重,大便更稀且來得更急,每次如廁都無法控制,經常把褲子弄髒,這令唐女士很尷尬。

今年2月,在當地醫院進行了腸鏡檢查,結果發現降結腸上長了一個很大的息肉,且病理診斷為腺瘤性息肉,此類型的息肉在臨床上容易發生癌變。醫生建議她立即住院手術切除。

長久以來的病根終於找到了,但「開刀」手術卻令唐女士傻了眼。

一定得開刀嗎,還有別的辦法嗎?

唐女士得知郴州市第二人民醫院肝病治療中心的內鏡技術非常成熟,可以不開刀而在結腸鏡下直接切除息肉。

3月初,唐女士入住郴州市第二人民醫院,經腸鏡檢查,腸鏡檢查示降結腸腺瘤樣息肉,大小約1.0 X 1.2厘米,表面結節樣不平,伴有糜爛。

「腺瘤性息肉公認為癌前病變,相當於一個『定時炸彈』,隨著息肉的增大,數目的增加,癌變機會也迅速增大,需積極處理。」郴州市第二人民醫院肝病治療中心肝病二科主任張春梅說。

張春梅主任聯合綜合內科醫生經過充分討論,一致認為,該患者適宜行內鏡粘膜下切除術(EMR)。

經過相關檢查後,張春梅主任為患者實施手術,25分鐘後一塊1.0 X 1.2厘米腸粘膜病變被完整切除。

術中出血量少,術後患者病情好轉,無不適。

全瘤病理結果:絨毛狀管狀腺瘤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

患者經過5天左右的臨床治療,恢復良好,現已痊癒出院。

張春梅主任介紹,內鏡粘膜下切除術(EMR)能實現病變的一次性剝離,創傷小、痛苦少、恢復快、住院時間短、最大限度的保持消化道解剖結構和生理功能的完好。

避免了開腹手術所致的創傷痛苦大、費用高等缺點,已被作為治療消化道早期腫瘤的首選方法。

該方法地位等同於外科手術及放化療,已成為歐美及日本主流的消化道早期腫瘤治療方法。

3月11日,即將出院的唐女士精神抖擻,在一旁的女兒也甚是開心,她激動地說:「母親在未開刀甚至連麻藥都沒用的情況下就輕鬆摘除了巨大的息肉,不僅保留了完整的腸道,還免去了很多痛苦,我們一家人真心為郴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及張春梅主任先進的醫療技術點贊!」

拓展閱讀

1、內鏡下黏膜切除術(EMR)

EMR即內鏡下粘膜切除術(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是對扁平隆起性病變如早期胃腸癌、伴有重度不典型增生的黏膜病變、扁平腺瘤、大腸側向發育型腫瘤和廣基無蒂息肉。

經內鏡下注射緩衝液到黏膜下層的空間,使病變與其固有層分離,成為假蒂息肉,然後進行圈套和電切。從而達到治療目的,或作大塊組織活檢協助診斷。

EMR通常用於<20mm的病變,這是因為用這種技術整塊切除更大的息肉是有難度的。

然而用黏膜分片切除法(EPMR)對更大的息肉是可行的。

EPMR先從病變周圍注射緩衝液使病變隆起,然後用圈套器分片將病變切除,先切除病變中央部,再切除殘餘病變。

EPMR對於結直腸大而無蒂的息肉是一種安全的方法,但是由於其高複發率應謹慎用於惡性息肉。

如果EPMR術後有殘留的息肉組織,可用氬離子凝固術清除。

分片切除後 3-6 個月內應該複查病灶處有無殘餘息肉組織。

2、EMR應用的適應證:

(1)直徑<2cm粘膜下腫瘤;

(2)無淋巴結轉移,浸潤度淺的早癌。

3、EMR禁忌症:

(1)胃腸鏡檢查禁忌症者;

(2)嚴重的心肺疾病、血液病、凝血功能障礙並有出血傾向者;

(3)病變抬舉症陰性,腫物表面有明顯潰瘍或瘢痕者;

(4) 超聲內鏡提示癌已侵潤粘膜下2/3以上者。

EMR優點:創傷小,術後恢復快,無臟器功能損害並且患者易耐受,比單純使用圈套器或電凝術切除病變更安全。

EMR缺點:受內鏡下可切除組織大小的限制(2厘米),如>2厘米,需選擇分塊切除,行EPMR或ESD術。

即使如此,EMR亦已成為治療胃腸道表淺腫瘤、早期癌及癌前期病變的有效手段。

(編輯Anne。部分圖片來源網路,僅供參考)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郴州市第二人民醫院 劉婕瑩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湖南醫聊 的精彩文章:

胎兒臍帶成「中國結」?孕婦腹中寶寶險喪命,定期產檢顯「異常」
為了養生,郴州大媽竟將鮮榨果汁「打」入血管!醫生大吃一驚

TAG:湖南醫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