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寶寶不好好吃飯,有這個表現,脾胃可能已被傷害

寶寶不好好吃飯,有這個表現,脾胃可能已被傷害

文 | 幸孕姐

現在很多小孩都出現了挑食偏食,或者用零食代替主餐的不良飲食習慣,很多父母可能嘗試過糾正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也就隨著孩子去了,殊不知這樣是拿孩子的健康開玩笑,長時間下去他們的脾胃會受到傷害。來看孩子脾胃受傷害的三個層次,越靠後問題越嚴重——

配圖均源網路,圖文均無關

層次一:抵抗力變差

一日三餐,並不僅僅只是為了填飽肚子或者解饞,關鍵還是需要通過從食物中獲取熱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然後通過腸胃消化、吸收,為身體的其他器官提供動能,維持生命的基本活動。

如果孩子不能好好吃飯,喜歡挑食,那麼就會導致身體攝入的營養物質變少,不足以滿足身體各器官的需求,久而久之,各器官長期處於飢餓狀態,可能會負氣罷工或者直接報廢,孩子身體的抵抗力也會因此變差,容易成為細菌攻擊的對象,將來大病小病不斷,全家人都跟著受罪。

層次二:面黃肌瘦、不長個

當父母發現自己家寶寶面黃肌瘦,皮膚沒有光澤,而且長個的速度明顯變緩,遠遠落後於同齡人,經常沒吃一點飯就感覺胃脹,說明因為長時間不吃飯,脾胃已經受到了傷害。

長時間的空腹狀態下,腸胃內沒有食物消化吸收,腸胃道也就失去了天然的保護障,大量胃酸會直接灼傷胃黏膜,久而久之,容易引起胃潰瘍等胃部疾病,此外,長期如此可能會導致脾胃的功能損壞,如果不及時修復,即使將來能改過自新,好好吃飯,腸胃的蠕動能力也會減緩,特別容易腹脹、腹瀉。

層次三:誘發膽結石

據研究發現,一個人在正常的情況下,每天會分泌出800~1000ml左右的膽汁,它屬於一種消化液,主要是協助消化器官消化以及吸收食物中的脂肪,然後提供給身體其他器官,然而膽汁極為神秘,大部分時間都會儲存在膽囊中,並在膽囊中濃縮。

只有在受到食物的刺激下,才能順利進入十二指腸,協助腸胃道消化這些食物,如果孩子不好好吃飯,經常餓著肚子,尤其是不好好吃早餐,可能會導致膽汁長時間在膽囊內滯留,膽固醇沒辦法隨著膽囊的收縮而排出,久而久之,就會誘發各種膽囊疾病,例如膽結石。

延伸閱讀:

現在很多家庭,尤其是老人帶娃的家庭都會出現「追著喂飯」的場景,其實這是一個特別不好的現象,可能會讓他們錯過獨立吃飯的黃金期,從而養成依賴心理,將來上幼兒園麻煩不斷。因此,還是要學會適當的放手。下面給大家分享幾個訓練孩子獨立吃飯的重要時間節點:

1、8~10月齡。寶寶的手部精細動作已經慢慢發育完善,而且這一階段寶寶開始對餐具感興趣,父母可以慢慢引導他們學會吃飯,最開始寶寶可能會用手抓,父母只要注意將孩子的手洗乾淨就行了。

2、12~24月齡。此時寶寶已經能夠雙手配合,父母可以開始慢慢引導他們拿勺子,既能鍛煉其動手能力,又可以訓練他們自主進食。

3、24~36月齡。此時寶寶已經完全具備自主進食的能力,與此同時,也會出現「情緒綜合征」,對自己吃飯特別抗拒,就希望父母喂,父母千萬不能上當,為了圖省事而讓孩子放棄自己吃飯的機會,平時還是讓他們自己來,並且給他們輸了正確的進餐觀念,例如吃飯時不能三心二意等。(lyj)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母嬰參考 的精彩文章:

寶寶在幼兒園過得怎麼樣,媽媽學會這幾招,如同看監控
女人生二胎,最晚的末班車多少歲?醫生:超過這個年齡最好別生

TAG:母嬰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