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兩會關註:關於待遇、編製、評價……朱永新、劉希婭這樣為教師說話

兩會關註:關於待遇、編製、評價……朱永新、劉希婭這樣為教師說話

導 讀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為教育現代化提供人才支撐。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面向教育現代化的新要求,如何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激發教師隊伍活力,讓教師找到從教的幸福感、滿足感、榮譽感?

3月5日晚上,「兩會E政錄」特邀全國政協常委兼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全國人大代表、重慶謝家灣小學校長劉希婭就此接受專訪,他們說了哪些和教師密切相關的事情呢?

兩會關註:關於待遇、編製、評價……朱永新、劉希婭這樣為教師說話

左起:劉希婭、朱永新、《中國教師報》采編中心主任康麗

精彩觀點

朱永新:

1. 真正幫助教師重新理解教育,重新認識教師職業的內在價值,這是第一位的。

2. 未來的教師一部分是編製內的,一部分則可以通過政府採購的方式來解決。

3. 教師不在於說工作時間多長,而在於能不能從工作中獲得幸福感。

劉希婭

1. 有好待遇就會有好老師,有好老師就會有好教育,有好教育就會有祖國民族的好未來。

2. 簡政放權,讓學校真正招他自己想要的人,還可以讓不優秀、不合格的老師合理化地走出教育行業,這恰恰是一個機制創新的過程,可能會帶給學校更好的隊伍活力,給學校更多的用人自主權。

3. 教師要讓自己的生命狀態成為孩子們的榜樣,成為社會風尚的引領。

1

期待教師工資待遇落實落地

中國教師報:兩位代表委員都聆聽了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報告中特別提到持續抓好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落實。當時二位在台下聽到這句話時,內心是怎樣的感受?

朱永新:很高興,因為教師待遇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義務教育教師工資落實落地、績效工資怎麼樣更有效的問題,也是大家一直關注的問題,政府工作報告能夠關注教師的問題,反映了廣大教師的心聲。

劉希婭:聽到這句話,我特別激動,在和許多一線教師互動時,大家也很期待很激動,同時感覺到特別的溫暖,這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的具體落實,同時也感受到,政府在過緊日子的情況下還把教師工資待遇拿上議事日程,作為教師很感恩,同時也充滿了期待。

有好待遇就會有好老師,有好老師就會有好教育,有好教育就會有祖國民族的好未來。相信接下來各方會重新研製教師績效工資的管理辦法,因為教師績效工資還是存在一些制約教師隊伍積極性發展的問題,很期待新方案的修訂儘快啟動。

持續抓好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落實看似是一句話,但讓我們在體會感恩感謝的同時也充滿了期待和信心。

2

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

中國教師報:最近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裡面提出了十大戰略任務,其中一條就是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去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了《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這些文件都與教師有關,在二位看來,這些文件能讓教師收穫哪些紅利?

朱永新:這些文件才剛剛頒布,絕大部分還沒有完全變成具體的政策,所以我覺得政策效應的顯現還有一個過程。這次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教師工資待遇只是第一步,接下來對教師隊伍建設可能還會有一些具體的、新的措施,這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比如教師培養的問題,師範教育體系再造的問題,師範教育課程改造的問題,教師培養流程方法的問題,教師進修培訓的問題,教師薪酬的問題,這些目前還沒有具體、完整的方案出來。接下來,還有許多配套的具體工作方案要進一步推進。

劉希婭:兩個文件的頒布讓一線老師很振奮,我記得,《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是2018年中央深改組研究的第一份文件,就是關於教師的問題,這讓我們深切體會到習近平總書記說的那句話——努力提高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讓廣大教師享有應有的社會聲望。我們把這些舉措理解為提高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的體現。

這一年來,全國教育大會、重慶市教育大會、九龍坡區教育大會的召開,都讓我們具體感受到各級黨委政府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尊師重教的氛圍也是前所未有,我們第一次聽到市委領導、區委領導講教師隊伍如何發展,這是非常好的輿論氛圍、社會氛圍。我也非常贊同您說的這個落地還需要很長的路,也期待各級黨委政府積極、儘快地回應總書記對教育尤其對教師的這份期待。

3

創新思維,為破解編製難題開藥方

中國教師報:《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到,切實解決教師結構性、階段性、區域性短缺問題。教師短缺問題通常與編製問題聯繫在一起,您對此怎麼看?

朱永新:教師編製問題是個老問題,但是我覺得可以在解決編製思路上有所突破。

大家要看到,編製在原則上是不再增加的,因此在現有的框架內解決教師的編製問題難度非常之大,特別是幼兒教師,還有中小學教師。首先,我們的編製在定編時就定得偏緊,其次,編製管理還是延用過去「大班額」時代的做法,這不太適合今後的小班化、個性化教學。所以我個人的意見當然是爭取編製,但是不妨跳出編製來思考教師隊伍建設。

我提出兩個方面的解決思路:

第一,用同工同酬的辦法解決教師編製問題。編製的主要問題在於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社會保障體系,這個問題如果能解決,再加上落實退休以後的待遇,解決了基本工資、績效工資、獎金等,這樣一來,聘用教師與在編教師沒有任何差別,編製問題不是很突出了。現在的問題是,在編教師跟沒在編教師的收入差距很大,有時,錢的問題比人的問題、編製的問題更關鍵。

第二,現在已經到了一個購買公共服務的時代。也就是說,未來的教師一部分是編製內的,一部分則可以通過政府採購的方式來解決。現在我已經看到一些公司在為學校提供課程,未來還會有更多課程公司,比如數學公司、語文公司等,沒準質量不比學校的老師差。

所以,我覺得編製的問題要突破編製,用創新的思維去破解,當然我們的部門也要提供更寬鬆合理、更有利於教師成長的編製體系,這個並不矛盾。如果考慮到教師培訓、「二孩」政策、教師生育這些因素,我們現在的教師缺的不是一點點,光用編製來解決難度非常大。

劉希婭:我也非常贊成這個觀點,教師的增量不一定要在編製內解決,完全可以通過創新管理機制、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簡政放權,讓學校真正招他自己想要的人,還可以讓不優秀、不合格的老師合理化地走出教育行業,這恰恰是一個機制創新的過程,可能會帶給學校更好的隊伍活力,給學校更多的用人自主權。

同時,也可以對我們教師的存量進行清理優化。在我的調研中,一些地方總體不缺編,但其實許多學校都缺編,這就是一種結構性缺編,一方面是學科性缺編,一方面是一些行政機關抽調教師,導致教師「在編不在崗」,這種情況很普遍。

4

教師要有活力

首先得從重負之下解放出來

中國教師報:讓教師留得住、教得好是我們的目標,但現在也有教師反映負擔比較重,在您看來,什麼樣的負擔是教師不應該承擔的?

朱永新:今年兩會我專門寫了一個提案,就是要減輕教師的非教學性負擔。去年我還提過一個保障教師休息權的提案。

負擔的第一種是許多非教學和非教育的任務,第二種是各種各樣的考試評估檢查,第三種跟教育有一點點關係的,現在許多教師對學生承擔著無限責任。這讓教師沒有時間成長備課研修,甚至於沒有正常的家庭生活,我覺得這對教師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劉希婭:這個話題應該是近兩年教育系統內部非常熱的話題,近一兩年,一些教師跳槽辭職,可能有人認為是待遇不高,但也可能是基於過重的負荷。教師要有活力,首先得把他從重負之下解放出來。

朱永新:劉校長講到教師的精神負擔問題,應該引起特別關注。這些年來關於教師、教育負面的報道比較多。其實我們有大量的可歌可泣的優秀教師的故事,這些都是中國好故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我們的報道宣傳不夠,所以你們媒體的任務還是很艱巨的。

與此同時,一些學校對教師的排名,都成為教師的一個緊箍咒,讓教師都很焦慮,自己班上的孩子成績掉下來一點,自己教的學科稍微差一些,他都很緊張,這個的確應該是要關注的。

劉希婭:是的,對教師工作的專業性評價急需跟上,我們很多的評價還是以簡單的分數和升學率為準,甚至有些地區的教育業績報告裡面只看有多少人考上了重點大學,而沒有科學地按照教育發展的規律來評價教師,所以教師會在夾縫中感覺到很為難。

我們的輿論應該多宣傳正面的案例。經常聽到同行們說,教育界這樣的感人事迹比比皆是,就是很少有人報道。許多人還有一種看法,就是老師做到什麼程度都是應該的。

5

怎麼找到教師職業的幸福感、尊嚴感

從讀懂教育開始

中國教師報:提起減負,我們會想到另外一個詞——增效,此消彼長,我們應該在哪些層面提高效率,比如培訓,比如教研,讓教師隊伍充滿活力,增強教師從教的幸福感、榮譽感?

朱永新: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新教育實驗從發起到現在19年的歷程中,發現了一大批優秀的教師,這些教師工作的強度並不亞於其他教師,但他們不覺得是負擔,因為他們找到了自己職業的尊嚴,找到了自己存在的價值,發現了教育存在的魅力。當一個人沉迷於一件事情,對這件事情有著濃厚的興趣時,那就不是壓力。最關鍵的是讓教師找到自己職業的幸福感、尊嚴感。

新教育提出了「職業認同+專業發展」的教師成長體系,職業認同即教師應該了解教育是做什麼的,教育有什麼別樣的意義、獨特的價值,真正走進教育這個神奇的世界,會發現人是那麼美好的存在,教育是那麼幸福的事情,教師會找到教育的意義,尋找自己人生的榜樣。

專業發展即專業閱讀、專業寫作、專業交往。通過專業閱讀站在大師的肩膀前行,通過專業寫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通過專業交往站在團隊的肩膀上飛翔。所以教師不會感覺到是負擔,新教育的許多教師,把大量的時間用於閱讀、寫作、記錄成長的故事。所以,教師不在於說工作時間多長,而在於能不能從工作中獲得幸福感。

劉希婭:我們有大量的老師在自己的崗位上幹得有滋有味,包括我們謝家灣小學,這麼多年的課改,教師們利用節假日研發課程、研究孩子,平常放學後,也會有好多老師自發留下來,大家沉溺其中,從脫胎換骨的變化里感覺到自我拔節的聲音,同時看到孩子們的變化,在和同行分享的過程中體會到專業研究對自己的改變,他會有價值感,真的叫樂此不疲。

由此我想到,整個社會要樹立一種風尚,不要光看到一些負面新聞,要看到那麼多學校、老師優秀的經驗,無論師德師風還是教育方法都可以帶給大家啟示,讓全社會去認可他,讓全社會去尊崇他。有時候,這樣一份認可遠遠比一份獎金重要持久。

去年,謝家灣小學獲得了「中國質量獎」,區委書記在全區給我們頒獎,號召全區向我們學習,學校教師都激動得熱淚盈眶。馬斯洛理論提到,最高層次的價值就是自我價值的實現,整個社會要一起多搭建平台,讓教師體驗專業的成長感和事業的成就感、生命的意義感,在這個過程中堅定教師從教的信仰、從教的恆心。

同時,還要給教師更多培訓的機會,當教師的視野、格局到達一個高度的時候,他會覺得內心充盈,生活很有滋味,從事教育也會生動多姿,教出來的孩子才會靈動,有創造力。

但是現在的教師培訓也有一些問題。我建議,培訓應該以校本培訓為主,因為學校差異很大,校長最明白怎麼培訓自己的隊伍,培訓經費應該下沉在學校,我也曾經建議,我們的校本培訓經費應該由過去的3%提高到10%,這也是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具體的舉措,能幫助每位老師獲得自己發展的有效路徑。

朱永新:一些教師不被尊重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專業性不夠,像醫生,沒有人敢不學醫就拿著手術刀去給病人開刀。教師是一個專業性非常強的職業,世界上有哪個職業面對的對象如此複雜、充滿不確定性,而且每天都在變化之中?人是最複雜的個體,作為教師如果不懂得人,不懂得兒童的心理,不懂得人成長的規律,他就不可能成為優秀的教師。但是僅僅懂得人還不夠,這個人是怎麼學習的,人是怎麼認識這個世界的,人的大腦是怎麼加工信息的,人與人之間為什麼有那麼大的差異,這需要腦科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各方面的知識,沒有任何一個職業需要有如此豐富全面專業的知識體系,只有作為專業性的教師掌握了這樣專業性的體系,才能夠真正地明白教育。

所以我們提倡專業閱讀,因為人最偉大的教育思想就在最主要的教育經典里,同時我們特彆強調教育寫作,真正的思考是從寫作開始的,不善於思考的老師就像拿著一張舊船票,每天重複昨天的故事。現在人工智慧的教師在向我們走來,優秀教師更要不斷地思考、不斷地成長。教師的專業性非常的重要,我們現在的一些師範教育培養體系,其實並沒有根據教師成長的規律來設計教師培養流程,我一直有一個夢想改造教師培養體系,真正按照教師成長規律來重新塑造教師。

6

如何快速促進專業成長

教師也有自己的「吉祥三寶」

中國教師報: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教師身上也承擔著許多責任與期待,由此說到教師專業成長這個問題,我想當教師成就了自我,也就有了自己的幸福人生。二位對教師的專業成長還有哪些好的建議?

朱永新:其實教師專業成長就是兩個問題,第一個職業認同,給我一個做教師的理由。過去比較注重的是給教師知識技能,其實給教師真正的責任感、真正對教育理解的價值感,比知識技能還重要。真正幫助教師重新理解教育,重新認識教師職業的內在價值,這是第一位的。

第二是專業發展,即「三專」,專業閱讀、專業寫作、專業交往,我們稱之為教師成長的「吉祥三寶」,這是教師成長的基本規律。一個教師如果能把職業認同和專業發展緊密結合,就有了成長的雙翼,就能夠飛得更高。

劉希婭:我想和教育同行們分享三點感受。

第一,堅定信仰,堅定信心。無論我們的教育、教師現在面臨什麼樣的問題,還有多少坎坷去面對,我覺得都要堅定信仰、堅定信心。教育是改變社會最系統、最深刻的路徑。

第二,廣涉獵,多角度,用更廣的視野和更高的格局充實完善自己,讓科學性去詮釋、支撐教師的專業性。現在我們要深學教育學、腦科學、心理學的理論,要有更廣闊的視野,通過多種方式的學習來支撐詮釋我們的專業性,贏得社會更好的尊重。

第三,活出我們自己的人生精彩。我曾經給許多老師講過,你的生命狀態就是最好的課程,你的一顰一笑、一言一行、一招一式就是最好的課程,教師要讓自己的生命狀態成為孩子們的榜樣,成為社會風尚的引領。讓我們的教師文化成為教育文化的代表,讓教育文化成為我們國家民族文化的代表。

朱永新:我當時在大學做老師的時候,我的學生都是師範生,我給他們寫的最多一句話是,挖掘教師職業內在的魅力。許多人做教師會有倦怠感,但我們也要看到教師好的一面,比如說,教師的孩子成才比例最高,再比如說,教師有那麼多的學生,人緣是最豐沛的,所以真地走進教師職業,挖掘其內在魅力,教師會更加熱愛自己的職業。

中國教師報:當老師還是很幸福的。

劉希婭:對,現在社會也有很浮躁的現象,但是我們還是要沉下心來,挖掘教師職業帶給我們人生的潛在價值、與眾不同的價值,這也會讓我們更有滿足感。內心的平和充實是一種方法,也是一種力量,也是一種幸福。

7

代表委員給一線教師哪些建議?

中國教師報:最後,請兩位代表委員用一句話來表達對一線教師的期許和建議。

朱永新:我把我們新教育的這句話送給大家——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劉希婭:因為是老師,孩子們的純真帶給了我們生命的純凈,孩子們的多樣性讓我們的生命富有挑戰性,孩子們的成長給我們的生命賦予了與眾不同的意義和價值。

教育即影響。世界上沒有哪一份事業能夠像我們這樣,通過影響孩子去影響一個區域、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甚至一個世界的方向和未來。

所以,讓我們一起享受這樣一份事業,在這一份事業中,讓我們去盡享因為孩子、因為教育帶給我們的與眾不同的、不可替代的生命意義所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四大法寶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