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生物谷電子報2019年2月刊

生物谷電子報2019年2月刊

生物谷電子報2019年2月刊

文/生物谷

-聚焦癌症領域熱點-

大象的基因能抗癌?對大象研究有望找到人類抗癌良方!

http://news.bioon.com/article/6733919.html

大象擁有一種特殊的方式來預防癌症,即在機體遭受任何傷害之前大象首先會將其摧毀。他們想通過研究闡明大象為何在對抗癌症上表現這麼有效。

癌症生物標誌物重要研究成果解讀!

http://news.bioon.com/article/6734069.html

隨著新技術允許科學家們深入研究基因組和外顯子組,一類新的稱為環狀RNA(circular RNA, circRNA)的RNA可能發揮著一種有趣的作用。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密歇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對多種癌症中的circRNA進行了編目,並進行了初步研究,表明這些穩定的結構可能作為血液或尿液中的癌症生物標誌物。

所有癌細胞都是一樣的嗎?並非如此!

http://news.bioon.com/article/6734344.html

一項發表在PNAS雜誌上的研究報告中,研究人員在一種塑料設備上捕獲了單一的癌細胞,提取其DNA並且繪製出了其序列圖譜,研究者利用光學標測(optical mapping)技術提供了癌細胞基因組的大規模信息,這種技術的工作原理就好像一張世界地圖,上面有森林、湖畔和山脈,但沒有像道路、房屋和小城市這樣的細節信息。

靶向聚焦癌症幹細胞有望開發出癌症治癒療法

http://news.bioon.com/article/6734040.html

在一項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就發現了一個新靶點,他們在不同癌細胞的生長過程中鑒別並分離出了一種被稱之為起源細胞的特殊細胞類型;當研究者對源於人類乳腺腫瘤的癌細胞進行研究後他們發現,在癌細胞群體中佔比0.2%的癌症幹細胞或許具有非常特殊的特性。

-聚焦生物醫藥領域熱點-

常用藥物不容小覷!竟有這麼多功能!

http://news.bioon.com/article/6734353.html

用於治療阿片葯中毒的救命葯納洛酮竟然可以降低雄性大鼠中風後的大腦炎症。這項臨床前研究發表在《eNeuro》上,為開發首個促進成年人殘疾的第一大誘因——中風康復的藥物奠定了基礎。

腸道微生物藥物的研發

http://news.bioon.com/article/6733657.html

3月29-30日,生物谷將在上海舉辦2019第五屆腸道微生態與健康國際研討會,本屆會議主題為「從科學研究到臨床證據」,從腸道微生態基礎研究到臨床轉化都有對應的環節,內容著重從創新技術角度解決科學問題, 比如微生物成像、單細胞測序,代謝組學分析, 微流控技術等;也有專門針對腸道菌群臨床試驗及轉化應用的內容,亦可以學到臨床研究設計方法或思路。

過去五年來最令人害怕的五種抗生素耐藥性細菌

http://news.bioon.com/article/6733642.html

2016年11月,巴基斯坦出現了一株傷寒沙門氏菌。它對五種抗生素有抗藥性,只留下一種口服抗生素(阿奇黴素)能夠治療它。此後,已報告有858例此感染病例,僅巴基斯坦省就有4人死亡。令人擔憂的是,這種傷寒沙門氏菌菌株已經從多葯耐葯(對至少三類抗生素產生耐藥性)變為廣泛抗藥性(對兩類抗生素均有抗藥性)。它通過獲取一塊稱為質粒的DNA來實現這一目標,該質粒已經包含了所需的所有新抗性基因。

- 為您推薦 -

Nature期刊評選出2019年需要關注的7大技術

http://news.bioon.com/article/6733883.html

我們的實驗室剛剛參與了一項分析來自6個物種的25萬個細胞的研究工作,結果表明負責先天免疫反應的基因快速地進化,而且在不同物種之間存在著較大的細胞間差異---這兩種特徵有助於免疫系統產生有效的和微調的反應。

我們還將看到我們在單細胞水平中同時觀察不同基因組模式的能力取得進展。比如,我們將能夠觀察到稱為染色質的蛋白-DNA複合物是開放的還是封閉的,而不是僅局限於RNA。這有助於了解細胞分化時的表觀遺傳狀態,以及免疫系統和神經系統中的表觀遺傳記憶。

生物谷推薦:2月必看的重磅級研究Top10

http://news.bioon.com/article/6734278.html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悉尼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一種用於製造彈性外科凝膠劑(膠水)的原料—彈性蛋白原(tropoelastin)或能促進幹細胞生長並幫助機體進行自我修復。幹細胞能幫助機體修復並組建包括皮膚和肌肉等多種人體組織,多年以來研究人員一直在尋找新方法讓幹細胞能夠更好地發揮作用,但並未取得顯著的成果。

2019年2月8日Science期刊精華

http://news.bioon.com/article/6733671.html

藥物本是用於治療很多患者,但是一些患者遭受這些藥物的毒副作用。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給出了一種令人吃驚的解釋---腸道微生物組(gut microbiome)。他們描述了腸道中的細菌如何能夠將三種藥物轉化為有害的化合物。在這項新的研究中,Goodman、Zimmermann、Zimmermann-Kogadeeva和Rebekka Wegmann研究了一種抗病毒藥物,它的分解產物可引起嚴重的毒副反應,並確定了腸道細菌如何將這種藥物轉化為有害的化合物。他們隨後將這種藥物給予攜帶著經基因改造後缺乏這種藥物轉化能力的細菌的小鼠,並測量了這種毒性化合物的水平。利用這些數據,他們開發出一種數學模型,並成功地預測了腸道細菌在對第二種抗病毒藥物和氯哌嗪(一種抵抗癲癇和焦慮的藥物)進行代謝中的作用。他們發現20%至80%的源自這三種藥物的循環有毒代謝物由腸道細菌產生。

科學研究無止境 這些新的研究發現或會讓你眼前一亮!

http://news.bioon.com/article/6734106.html

有史以來第一次,科學家們對人體免疫系統進行全面測序,人體免疫系統比人類基因組大數十億倍。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范德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對這個龐大而又神秘的系統的一個關鍵部分---編碼循環B細胞受體庫的基因---進行了測序。他們發現了令人吃驚的抗體序列重疊,這些重疊可能為開發在不同人群中起作用的疫苗和療法提供了潛在新的抗體靶標。作為一項大型的多年計劃的一部分,這項研究旨在確定人們能夠應對和適應各種各樣疾病的遺傳基礎,相關研究結果刊登於國際雜誌Nature上。

吃堅果真的會讓你變胖嗎?答案是否定的!

http://news.bioon.com/article/6734358.html

澳大利亞飲食指南建議人們每天攝入30克堅果(一小把),但我們很多人都知道堅果的熱量和脂肪含量都很高;那麼攝入堅果真會讓我們體重增加嗎?答案是肯定的,如果適量攝入堅果則不會讓我們體重增加,堅果中的脂肪大多是有益脂肪,除此之外,機體並不會吸收堅果中所有的脂肪,我們只會攝入堅果所提供的營養物質。

科學家解讀多巴胺的奧秘!

http://news.bioon.com/article/6734232.html

幾十年來,心理學家一直認為神經遞質多巴胺是一把雙刃劍:在大腦中釋放,作為獎勵,訓練我們尋求愉悅的體驗,但也是一種不斷追求導致成癮的「藥物」。根據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一項新研究,這只是多巴胺的一面。另一方面,多巴胺也是為了應對不愉快的體驗而釋放的,例如觸摸熱茶壺,可能是訓練大腦以避免將來使用它們,相關結果發表在Neuron雜誌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物谷 的精彩文章:

Nat Neuro:阿爾茲海默症重大突破!提高腦細胞線粒體自噬消除阿爾茲海默症癥狀!
Commun Bio:新研究揭示脊髓再生的奧秘

TAG:生物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