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戰鬥民族真牛!突患闌尾炎卻沒有醫生,他:幫我遞刀,我自己來!

戰鬥民族真牛!突患闌尾炎卻沒有醫生,他:幫我遞刀,我自己來!

1960年,26歲的年輕醫生列昂尼德·羅格佐夫,被蘇聯南極科考隊選中,成為隨隊醫生。11月5日,羅格佐夫登上「鄂畢號」破冰船,奔赴萬里之外的南極。經過一個月的航行之後,科考隊終於抵達目的地。

在南極,羅格佐夫每天的任務很簡單,就是給科考隊員檢查身體。但是,由於人手不足,最閑的羅格佐夫就成了「萬金油」,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他的身影,成為兼職氣象員、駕駛員。1961年2月,經過隊員們9周的努力,新拉扎列夫科考站終於建成。可加班加點的工作,卻讓羅格佐夫有點吃不消。

4月29日,羅格佐夫突感右髂部位疼痛難忍,不久又發起低燒,噁心嘔吐。身為一名醫生,羅格佐夫知道自己患上了急性闌尾炎,可外面的暴風雪太過猛烈,根本不可能搭飛機回國治療。而科考站里除了他之外,其餘的人都沒有醫學知識,更別提動手術了。

4月30日,暴風雪還沒停,最近的醫生距離科考站還有1600公里。但羅格佐夫的病情已經更加嚴重,體溫飆升,如果再不治療,很可能就殞命於此。急性闌尾炎雖然是一種常見病,但處理不當會引發嚴重的併發症,甚至死亡。對此,羅格佐夫心知肚明。

各種保守治療無效之後,羅格佐夫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自己動手術。一張床、一盞燈、兩張桌子,組成了臨時手術室。一名工程師站在旁邊,拿著鏡子對著他的腹部;一名氣象學家負責遞送手術器材。還有第三個人站在旁邊,隨時替換噁心嘔吐的那兩位助手。

羅格佐夫自己心裡也沒底,麻醉劑讓他頭暈目眩,甚至看不清鏡子里的腹部。憑藉多年的臨床經驗,他只好用手摸索闌尾的位置。時間過去了40分鐘,失血與麻醉讓他越來越虛弱,只好每隔5分鐘手休息十多秒。

兩位助手一邊保持通風,防止羅格佐夫昏迷,一邊給他擦汗,終於熬到了手術成功。當羅格佐夫看到切下的闌尾時,驚出一身冷汗。闌尾的末端已經發黑,頂多再撐一天就會穿孔,若是那樣,他必然凶多吉少。

105分鐘之後,羅格佐夫完成了手術,並將傷口縫合。身旁的兩位助手一輩子也沒見過這場面,看起來比羅格佐夫還虛弱,站在床前,臉色比床單還要煞白。經過手術,羅格佐夫的病情得到了控制,2周之後便徹底恢復,並開始了正常工作。

他的事迹傳到蘇聯之後,英雄般的事迹受到民眾的熱烈追捧,但羅格佐夫卻認為不值得大肆宣揚,甚至拒絕接受表彰。但這件事過於震撼,蘇聯政府還是給他發了勞動紅旗勳章。2000年,66歲的羅格佐夫因肺癌去世,他的手術器材被聖彼得堡博物館收藏。

看來,戰鬥民族的名號,真不是白叫的,你們認為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圓桌派 的精彩文章:

美國王牌軍號稱不敗,卻被我軍打掉番號,作為戰例編入日軍教材!
九一八事變,日軍12架飛機,東北軍200架飛機,為何打不過?

TAG:圓桌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