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諸葛亮病逝後,接掌兵權的為什麼是楊儀,而不是姜維?

諸葛亮病逝後,接掌兵權的為什麼是楊儀,而不是姜維?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第五次北伐。此戰,諸葛亮出武功五丈原,因未能成功搶佔北原而與魏軍僵持達百餘日。公元234年的秋天,諸葛亮逝世,蜀軍退回漢中,至此諸葛北伐結束。在蜀漢大軍撤退的過程中,楊儀和魏延兩人之間的矛盾激化。對於魏延來說,希望繼續帶兵和曹魏作戰,而楊儀則要求帶兵撤回漢中。在此基礎上,楊儀因為握有兵權,所以派遣馬岱斬殺了魏延。值得注意的是,姜維作為諸葛亮的傳人,卻沒有獲得接掌兵權的重任。那麼,問題來了,諸葛亮病逝後,接掌兵權的為什麼是楊儀,而不是姜維?換而言之,諸葛亮為什麼要把兵權交給楊儀呢?

首先,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明顯誇大了諸葛亮對於姜維的器重。在《三國志》等正史中,雖然諸葛亮將姜維帶在身邊培養,但是,除了姜維之外,王平等蜀漢將領,也受到了諸葛亮的器重。當然,諸葛亮沒有讓姜維執掌兵權,主要還是因為姜維的資歷不足。在蜀漢陣營的武將中,魏延、吳懿、廖化等將領的資歷是要高於姜維。即便同樣是魏國降將的王平,早在漢中之戰時就投靠到劉備手下了。與此相對應的是,姜維進入到蜀漢陣營中,則是諸葛亮北伐時期了。所以,如果是姜維接掌兵權的話,肯定無法服眾。

對此,在筆者看來,以諸葛亮的謹慎的態度,必然不會讓資歷還不夠深厚的姜維執掌兵權。與姜維相對應的是,早在劉備在荊州時,楊儀就跟隨了。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稱漢中王,升任楊儀為尚書。建興三年(225年),丞相諸葛亮任用他為參軍,代行相府事宜,準備南行。由此,在諸葛亮親自率軍平定南中的時候,就讓楊儀留在成都,幫助自己處理丞相府的事務了。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建興八年(230年),楊儀被提拔為長史,加綏軍將軍。諸葛亮多次出軍,楊儀總是幫他制訂規劃,籌措糧草。

值得注意的是,在協助諸葛亮處理事務上,楊儀做事不用過多的考慮,很快就利索地處理完畢。所以,楊儀的才能不僅獲得了諸葛亮的認可和欣賞,也在蜀漢將士奠定了自己的地位。在此基礎上,相對於當時的姜維,楊儀在蜀漢將士中的地位無疑更高,也即更加能夠服眾。由此,在諸葛亮病逝後,在魏延和楊儀發生爭執的時候,幾乎所有蜀漢將士都站在楊儀這邊,並跟隨楊儀回到漢中。換而言之,諸葛亮選擇楊儀接掌兵權,是比較合適的安排,對於楊儀來說,也圓滿完成了諸葛亮生前定下的計劃。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諸葛亮的安排中,楊儀只是一個過渡的選擇。

最後,眾所周知,諸葛亮的繼承人是蔣琬。但是,在諸葛亮病逝的時候,蔣琬並不在軍中。所以,在蔣琬之外,諸葛亮選擇楊儀來暫時接掌兵權。等到蜀漢大軍成功撤回後,楊儀的兵權自然也被收回了。在此基礎上,蜀漢後主劉禪根據諸葛亮的安排,拜姜維尚書令,又加行都護、假節,領益州刺史,再遷大將軍,錄尚書事,封安陽亭侯。延熙元年(238年),受命開府,加大司馬,總攬蜀漢朝政。由此,非常明顯的是,蜀漢的兵權,最終是由蔣琬來執掌。而因此心生怨恨的楊儀,於公元235年被楊儀被廢為平民,流放到漢嘉郡。此外,楊儀對此仍不自省,又上書誹謗,言辭激烈,最後下獄,自殺身亡。對此,你怎麼看呢?

文/情懷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情懷歷史號 的精彩文章:

三國四大「虎威將軍」:除了趙雲,另外三人分別是誰?
安史之亂中,太子李亨私自稱帝,唐玄宗為何承認了這一局面?

TAG:情懷歷史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