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波音737 Max半年兩墜機;第三例艾滋病患被治癒;半同卵雙胞胎顛覆認知

波音737 Max半年兩墜機;第三例艾滋病患被治癒;半同卵雙胞胎顛覆認知

5個月內兩次墜機,國內停飛波音737max

#航空

當地時間10日早上,衣索比亞航空公司一架由亞的斯亞貝巴飛往內羅畢的波音737 Max 8客機在起飛後不久墜毀。埃塞航方面表示,ET302航班上149名乘客與8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其中包括8名中國籍乘客。

遇難的8名乘客多數是80後與90後,分別為5名男性、3名女性,有遊客、中資公司派駐人員及聯合國環境署職員3種身份,來自陝西、浙江、山東、天津和湖北等地。

此次空難是波音737 Max 8機型在5個月內第二次墜毀。去年10月29日早上,印度尼西亞獅子航空一架波音737 Max 8客機在雅加達起飛12分鐘後墜毀在爪哇海,機上189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全部遇難。

據公開數據統計,737 Max 8是波音公司目前最受歡迎的機型之一,已經向多家航空公司交付200餘架,包括國航、東航等中國主要航空公司也均在運營該機型。

國內航司已經停止運行大部分波音737MAX,不少航線改用737—800執行。此外,業內有消息透露稱,航司也已經接到民航總局通知,要求國內航司全部暫停運行737MAX。

上一起事故發生後,就有讓人懷疑事故原因來自波音737 Max飛機迎角感測器反饋數據錯誤,迎角是飛機飛行的一個重要指標,角度過大會引起失速。而反饋錯誤數據則會引發駕駛系統的錯誤糾正。

雖說飛機安全問題有疑點,但就目前的情況而言,事故的原因還需要進一步調查

第三例被「治癒」艾滋病患者出現

#醫學

「柏林病人」

今年三月,英國又報道出了一位「倫敦病人」。這位「倫敦病人」很可能成為繼「柏林病人」之後通過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方法徹底治癒艾滋病的第二個案例。這一案例登上了2019年3月5日的《自然》(Nature)雜誌。

「倫敦病人」曾於2012年確診為晚期霍奇金淋巴瘤,經過3年治療後淋巴瘤進一步惡化,在2015年決定嘗試造血幹細胞移植來做最後一搏。同「柏林病人」一樣,他被移植了來自具有艾滋病病毒抗性基因捐贈者的骨髓幹細胞,目標是同時治癒他的霍奇金淋巴瘤與艾滋病。

根據目前的隨訪,「倫敦病人」已取得了很好的抗艾效果:他已成功嵌合成CCR5Δ32/Δ32純合子,免疫細胞不再表達CCR5,且接受治療的16個月後不再服用抗艾藥物。

緊隨其後,另一組研究人員宣布了第三個可能治癒的病例:「杜塞爾多夫病人」。據追蹤患者的研究合作項目IciStem的聲明說,這名患者在接受骨髓移植後也不再攜帶HIV。

但這名杜塞爾多夫的患者停止抗HIV藥物治療僅3.5個月,這意味著想要知道他是否痊癒還為時過早。考慮到骨髓移植的風險,它們不能作為治療HIV的標準手段。柏林、倫敦和杜塞爾多夫的患者需要骨髓移植來治療癌症,而不是治療HIV,因此這種方式不會成為治療艾滋病的標準方法。

罕見半同卵雙胞胎挑戰認知

#生物

美國《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迄今為止的人類生育史上,出現了第二對半同卵雙胞胎,即胚胎中有三組染色體,1組來自母親,2組來自父親。

他們是澳大利亞的一對兄妹,2014年時,布里斯班婦女醫院的醫生在這對雙胞胎的母親懷孕期間發現了這一現象,但詳細情況現在才公開。

雙胞胎最常見的形式是異卵雙胞胎,就是生殖細胞在結合時,兩個不同的精子與兩個不同的卵子分別在卵巢裡面同時結合,再在子宮著床,分別發展為獨立的兩個胚胎,成為雙生子,他們的DNA有50%是相同的。

另一種形式的雙胞胎比例較少,是同卵雙胞胎,即一個精子與一個卵子結合,在受精卵發育的中後期一分為二,形成兩個胚胎,然後成為雙生子,他們的DNA完全相同。

但是,還有一種介於異卵和同卵雙胞胎之間的雙胞胎,在受精過程中,有兩個精子跟同一個卵子結合,這樣的胚胎會產生三組染色體,1組來自母親,2組來自父親,稱為半同卵雙胞胎。

在正常情況下,這種受精卵在繼續發育時會因為異常而中止併流產,但是,受精卵中的細胞發育通過競爭生長,形成了兩個基本正常的龍鳳胎,在發育成熟後正常分娩。

即便如此,這對雙胞胎也面臨著性別分化和隨之而潛藏的一些問題,因為這兩個胚胎都是嵌合體。基因測序比對發現,他們繼承的母系基因100%完全相同,繼承的父系基因有77.7%相同,還有少部分父系基因是源自另一個精子。

現在,澳大利亞的這對半同卵雙胞胎已經有4歲了,由於其基因與同卵和異卵雙胞胎相比屬於異常情況,因而還出現了另外一些問題。雙胞胎女孩在出生前出現血栓,醫院在其滿月時切除了她的一隻手臂。在她滿3歲時,發現其卵巢發育不全,也實施了手術切除,以免未來增加患癌風險。

含「毒品」抗抑鬱症藥物獲批

#醫藥

3月5日,美國食品及藥品管理局(FDA)批准了30多年來的第一款新型抗抑鬱症藥物,主要用於治療難治型重度抑鬱症患者。它的作用效果和機制與之前的藥物不同,常規藥物需要幾周至幾個月才能見效,這款新葯在吸入後最快僅需要幾十分鐘就能起效。

有人對這種藥物表示擔心,因為這種新葯的主要成分包含「艾氯胺酮」,是一種潛在的毒品。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艾氯胺酮是氯胺酮中的主要成分,而氯胺酮是一種麻醉藥物,也被用作派對迷幻毒品,俗稱「K粉」。

它由兩種鏡像異構體組成,艾氯胺酮是其中之一。艾氯胺酮同樣具有鎮靜、致幻等作用。有研究人員擔心這種新葯可能有被濫用的風險,同時長期使用可能產生成癮等不良後果。

20年前,美國伊坎醫學院院長Dennis Charney首先發現了氯胺酮在治療抑鬱症方面的效果。在研究中,研究人員給予7名抑鬱症患者氯胺酮後,他們都感覺到病情有所緩解,這一研究於2000年發表於學術期刊Biological Psychiatry中。由於當時這項研究規模比較小,所以並沒有得到關注,其它科學家並沒有繼續跟進這項研究。

投票反對批准艾氯胺酮的兩名FDA小組成員表達了對該藥物副作用、可能被濫用等問題的擔憂。在臨床試驗中,藥物副作用主要有出現遊離狀態和幻覺、頭暈、視線模糊等。在強生髮布的臨床報告中指出,大多數不良反應在給葯的第一天出現,並在24小時內就會消失。

為了應對副作用對患者的影響,同時也避免濫用問題,FDA提醒使用者,這種藥物可能會影響他們的認知、判斷以及思維,為了避免副作用帶來的不利影響,藥物使用者需要至少在醫療機構監測兩個小時以上。

為了防止出現濫用的情況,FDA要求,這種藥物只能在經批准和認證的醫生辦公室或者醫療中心使用,禁止帶回家使用。也就是說,所有的患者都需要每周在醫療機構進行一到兩次的治療,在監督下吸入藥物。

雌性昆蟲長出雄性生殖器

#生物

雄性動物生長「陰莖」類的生殖器官是常規知識,但是在2014年,一種嚙蟲目的小型昆蟲打破了這一規律。

研究人員發現,在巴西洞穴中四種嚙蟲目的昆蟲,雌性都演化出了gynosome(其「雄性生殖器官」,目前還沒有標準譯名),這是一種能夠勃起的、基部膜質而端部骨化的插入式構造

。雌性昆蟲在交配過程中,藉助這個穿透雄性昆蟲的生殖器官。因此,雄性生殖器也有相對的互補變化,形成了膜狀的「陰道樣」腔。

雌蟲的「雄性外生殖器」

這一發現獲得了2017年搞笑諾貝爾獎,還引發了這一器官是否可以稱為 「雌性陰莖」的爭論。一些專家反對這樣命名,他們認為gynosome只負責收集精子,而不是輸送精子。

研究人員推測,性別角色逆轉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洞穴裡面臨嚴重的食物短缺。為獲得足夠的營養和水,雌性只能通過交配從雄性身體獲得營養物質。由於雌性可以同時囤積兩份營養物質,因此,雌性對雄性的爭奪更為激烈。

加之交配時的身體位置和其他因素,雌性進化出了gynosome,而雄性則為了適應這個結構,幾乎完全失去了陽莖(雄性昆蟲的生殖器官)。

煙癮酒癮能遺傳?新研究找到相關基因點位

#醫學 #健康

煙酒成癮如果是一種「病」,它會像其他某些疾病一樣遺傳嗎?基因在其中究竟扮演了多少分量的角色?

2019年1月,國際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子刊《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發表了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劉大江教授和明尼蘇達大學Scott Vrieze教授合作率領的研究團隊的關於成癮基因研究的最新突破性進展:通過分析將近120萬人群的數據找到了400多個與成癮相關的基因位點。

對於吸煙和飲酒成癮來說,此前已被證實是一個十分複雜的由遺傳基因和環境共同影響的疾病。但總體而言,關於基因對煙酒成癮的影響目前仍知之甚少,

通過運用創新的計算方法,研究團隊發現了400多個與吸煙和飲酒成癮相關基因位點,而之前相關的位點則不超過15個。研究團隊還發現,與突觸傳遞相關的基因突變很有可能在成癮中起著關鍵作用。

劇烈運動、禁食能激活「蛋白質垃圾處理系統」

#健康

哈佛醫學院( Harvard Medical School )的一項研究表明,劇烈運動、禁食和一系列激素可以激活細胞內建的蛋白質處理系統,增強細胞清除有缺陷、有毒或不需要的蛋白質的能力。

該研究結果於 2 月19日 PNAS 上發表,揭示一種被人體用來快速啟動負責清除垃圾蛋白的分子機制,這使得細胞能夠調節其蛋白質含量,以滿足新的需求。這是一種以前未知的機制。研究表明,這種機制由激素水平的波動所觸發,而激素水平的波動是生理條件變化一種信號。

在他們的實驗中,研究人員分析了四名志願者在劇烈騎車前後大腿肌肉細胞的變化。在運動後,這些細胞的蛋白酶體顯示出更多的蛋白質降解的分子標記,包括更高水平的 cAMP ,這種化學觸發物可以啟動級聯反應,導致細胞內的蛋白質降解。

禁食,即使是短暫的禁食,對細胞的蛋白質分解機制也產生了類似的效果。 12 小時不進食的小鼠,肌肉和肝細胞內的蛋白酶體活性升高。

這些研究結果表明,在各種組織中,隨著環境的變化,蛋白質降解的速度會迅速上升和下降,而這種變化是由激素水平的波動所導致的。科學家們指出,這種反應的速度之快和持續時間之短令人吃驚。例如,實驗顯示,暴露在抗利尿激素的環境下,腎臟細胞中的蛋白質會在 5 分鐘內分解,並在 1 小時內下降到暴露前的水平。

即使生活中是最普通的活動,例如吃飯、睡覺、鍛煉,我們體內的細胞也會每分每秒的調整著它們的組成,以應對新的需求,這一切都是為了維持正常細胞功能以及避免傷害。新的研究表明,這在這個系統中,錯誤摺疊或不需要的蛋白質會被迅速移除,所需的新蛋白質被迅速合成。

本文資料來自各新聞媒體,由SME整理編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METalk 的精彩文章:

注射年輕血漿能抗衰老、防痴呆?美知名公司被FDA警告已停止治療
沒有聽診器之前,醫生是這樣聽診的

TAG:SMETal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