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護駕有功,一躍成為滇軍中僅有的少將團長,龍雲視之為心腹

此人護駕有功,一躍成為滇軍中僅有的少將團長,龍雲視之為心腹

20世紀初,清政府為了守衛邊疆、強化統治,在雲南設立了新軍兩鎮。熟不知,這個決定將徹底葬送清政府。後來,在蔡鍔的帶領下,滇軍率先反對袁世凱稱帝,打響了護國戰爭的第一槍,成為了滇軍最早的光榮。

到了抗戰時期,10萬滇軍子弟為國捐軀,從沒有出現過投降的將領,令整個民族為之驕傲,並贏得了「國之勁旅」的美稱。然而,在滇軍中卻有一位特殊的存在,他是整個滇軍中僅有的少將團長,是滇軍首位抗日犧牲的少將旅長。


少年蛻變

1891年,陳鍾書出生於雲南省安寧縣的一個貧困家庭中。家中兄弟姐妹8人,陳鍾書排行老二,承擔了家裡的大部分重擔。

父親給他起名為「鍾書」,顯然是想讓他好好讀書,振興家族。然而他們家根本支付不起私塾的費用,僅讀了2年,陳鍾書就不得不去打工補貼家用。

就這樣,在陳鍾書11歲時,他跑到梘槽營做長工,幫地主家放牛。5年後,家中出現了變故,16歲的陳鍾書承擔起了撫養弟妹的重擔。

陳鍾書在野外開墾些荒地,種一些雜糧,艱難地維持著全家的生活。可是,追債的人依舊不依不饒。陳鍾書為了幫家中還債,毅然決然地踏上了當兵的道路。

當時,社會動蕩,當兵很可能會死,但起碼會有口飯吃。1908年,陳鍾書以十二吊銅錢的代價將自身抵為大里屯的戶籍兵,被編入滇軍19師74團。

一切都是身不由己。父親希望他成為讀書人,而他卻被生活所迫,投筆從戎,在戰火的硝煙中建立了自己的輝煌。


勤政愛民

有了早年坎坷的經歷,陳鍾書有著同齡人沒有的堅毅。他愛學習、有膽略、辦事果斷、打仗勇猛,在戰鬥中屢建奇功,很快就擔任的連長。

上過學,認識字,打仗時還有勇有謀,這些長官都看在眼裡。不久後,陳鍾書就被送進講武堂深造。畢業後,陳鍾書直接在龍雲部下任營副。

自助者,天助之。1927年6月14日,龍雲部內亂,陳鍾書在內亂中一直忠於龍雲,並卻成功地平息了內亂。護駕有功,這讓龍雲大為感動,直接授予他為38軍98師3旅6團少將團長。整個滇軍中少將旅長都沒有幾人,少將團長更是鳳毛麟角。一時間,陳鍾書名聲大振,成為龍雲身邊最紅的人物,也是龍雲的心腹之一。

1931年4月,陳鍾書調任麻栗坡特別區邊防督辦,手中的權力越來越大。可是陳鍾書並沒有迷失本心,依舊秉著父親起名時的初衷,頗有儒將的風範。

在任期間,陳鍾書經常派人了解民情,嚴懲欺詐百姓的黑惡勢力。同時,陳鍾書的治軍嚴明也是出了名的,連遠在越南的法國人都敬他三分。

為了是孩子們都能上學,陳鍾書動員當地的士紳集資興辦學校,並且鼓勵有志青年到學校任教。這些功績,當地的群眾都是看在眼裡的,誰對他們好,他們怎能不知道?

在卸任時,當地群眾紛紛來給陳鍾書送行,並送上一枚金質的紀念章。走後,百姓還為他立碑,以歌頌陳鍾書的德澤和功績。


智斗日寇

1937年抗戰爆發,陳鍾書面對家人的挽留,說道:「日本帝國主義欺人太甚,我去前線打仗,不趕走侵略者絕不回家!」

同年9月,陳鍾書被調任60軍183師542旅旅長。休整一個月後,陳鍾書從昆明誓師出發,奔赴抗日前線。

1938年4月初,部隊奉命開赴台兒庄戰場,在台兒庄北部的邢家樓一帶集合,為二線部隊。但是,湯恩伯部是一線部隊,可他們抵擋不住日軍的連續進攻,見滇軍前來支援,就撤出了戰場。

4月21日,日軍發覺湯恩伯部後撤,中間出現了空隙,隨即向我軍猛攻。一線部隊撤走了,那二線自然成了一線,60軍183師率先投入戰鬥,成為此次會戰的主力部隊,而陳鍾書部則奉命守衛邢家樓和五聖堂。

憋了好幾月的怒火,此時終於爆發出來了。滇軍將士各個奮勇爭先,在極為不利的情況下,硬是打退了日軍4次進攻。

日軍深知碰上了勁旅,不再做無謂的衝鋒,決定以強大的裝備壓倒對方。他們先是派飛機向183師陣地轟炸,接著用大炮向陣地轟擊,最後用坦克掩護步兵向183師衝過來。

躲在戰壕里的士兵早就窩了一肚子火,日軍剛衝上來,他們直接與之短兵相接,士兵拿著集束手榴彈炸毀坦克,同時也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最終,183師將敵軍趕出了一里外,而自己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傍晚,陳鍾書的隊伍抓進時間修築工事、整頓隊伍,並時刻關注著敵軍的動向。突然,陳鍾書將望遠鏡定格在500米外的一個村子裡。

那裡有一群鬼子,看起來又困又餓,僅有幾個哨兵端著槍來回踱步。陳鍾書覺得這是個大好機會,立刻組織了敢死隊,對敵營進行突襲。

下半夜,陳鍾書進行動員之後,敢死隊員趁著夜色包圍了這個村子。拂曉時,隨著一聲槍響,敢死隊員們衝進了村莊,打的敵軍措手不及。不到20分鐘就消滅了500多敵人,繳獲了許多武器彈藥。


英雄末路

23日中午,敵軍集結大隊人馬,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向542旅展開復仇。陳鍾書臨危不亂,令將士們潛伏在戰壕里不動聲色,等到敵軍的步兵一來,就組成強大的火力,打個他們措手不及。

然而,裝備的差距是很難彌補的,部隊傷亡還是比日軍多。陳鍾書每天都在不斷地親臨前線,以忠義激勵官兵浴血奮戰,視死如歸。

到了24日,陳鍾書部隊已經擊潰敵軍的40餘次衝鋒,前沿部隊傷亡慘重,彈藥更是供應不上。眼看日軍即將佔領陣地,陳鍾書身先士卒,率領勤務排躍出戰壕與日軍展開了肉搏戰。

陳鍾書接過倒下士兵手中的槍,連續刺倒了14敵人,但也身中數槍。眼看敵軍又一次向他們衝來,陳鍾書振臂一呼:「沖啊!打到日本侵略者!」接著又帶領戰士們沖向敵群,再一次擊退了敵軍。

就在陳鍾書以為勝利在望時,敵軍的一顆炮彈在不遠處炸開了,其中一塊彈片刺入陳鍾書的左眼,由從後腦穿出。陳鍾書當即倒下,壯烈犧牲。

後來,陳鍾書遺體被運往徐州。由於時間緊迫,到徐州棺殮後葬於東關外亂葬崗中。

縱觀陳鍾書一生,從一個背負家債的少年,到一個為國為民的大英雄,其中的苦楚只有自己清楚。不論何時何地,陳鍾書都沒有忘記父親給他起名「鍾書」的初衷,更沒有背叛中國人的忠義。若是用一個詞來形容陳鍾書的話,我想帶有書生氣質的「儒將」再合適不過了。

專註抗戰英雄故事,傳播正能量,以大、小人物視角還原抗戰真實場面。

任何一個中華英雄都值得被銘記!關注我,英雄就在我們身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外歷史風雲 的精彩文章:

大戰在即,日軍飛機向我軍陣地瘋狂撒錢,後全線崩潰,軍長被槍斃

TAG:中外歷史風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