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深度!屠宰行業要變天了

深度!屠宰行業要變天了

2018,一個幽靈,非洲豬瘟的幽靈,在中華大地遊盪。

為了對這個幽靈進行圍剿,廟堂之高和朝野之下、畜牧局和公安局、養豬的和殺豬的,都聯合起來了。

在前期推送文章中,君臨提到:

作為豬肉消費第一大國,由於產銷區的不匹配,市場預期豬瘟導致生豬產區母豬存欄大幅下滑,極大影響來年的豬肉供給。

需求剛性,供給減少,價格必然會上漲。

邏輯很順,市場一點即燃。

養豬股以一浪賽一浪的漲幅,讓不少賺的盆滿缽滿的投資者,早已忘掉全行業尚在豬周期低點沉淪的事實,開始憧憬未來豬價衝破雲天的壯美詩篇。

老話不累述,作為獨立研究機構,這次我們想思考的更深入些,看的更長遠些。

中國歷史上,曾多次重演了一種特殊現象——「運動式治理」。

所謂運動式治理,是高高在上的皇權通過捕捉到某些可能威脅其統治的「事件」,在處理「事件」的時候,由於官僚機構的敷衍塞責、大事化了,往往又會讓皇權認識到常規治理機制的不足。

通過「事件」這個突破口,皇權可以發動一場自上而下的「運動式治理」,既可以解決常規治理機制下無法解決的問題,又可以敲打官官相護的官僚。

一直以來,國家希望上游養殖業要提升產業水平,規模化;下游屠宰業要定點、上量,杜絕私屠爛宰。

但喊了多少年,還是老樣子。

上面有上面的願景,地方有地方的算盤。

從這個角度看,非洲豬瘟,正是這樣一個重磅「事件」,新時代的「運動式治理」也隨之上演。

這不只是一場簡單的疫情,而會深刻推動中國生豬產業全面變革。

受益者除了上游養殖外,下游屠宰也必然迎來發展的轉折。

不過要說清楚這事,還是先要將「運動式治理」的邏輯一一道來。

1

秦滅六國以來,為統治這個中央帝國,在一代又一代儒家士大夫的努力下,我們發育出了早熟的官僚體系,形成高度中央集權的國家制度。

中央對各領域有著最高和最終的決定權。

帝國遼闊疆域、民族構成複雜、不同區域在經濟、文化、社會組織上的千差萬別,使得下層官僚在解決實際問題時面臨挑戰,時常力不從心,導致基層政權的失控和失敗。

與此同時,權力和資源集中在上層,又進一步削弱了地方政府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即有效治理能力。

如今的「土地財政」,正是這一歷史困境的現代投影。

在「一管就死,一死就放、一放就亂」的循環中,輪到地方增強有效治理能力的周期,往往會放飛自我、偏離失控,對中央集權產生威脅。

這是中央帝國的歷史宿命,千年來無法根本解決,只能在動態中尋找平衡。

「運動式治理」,正是千年來我們找到的一套應對機制,針對常規治理失敗產生的暫時替代糾正機制。

美國漢學家孔飛力在《叫魂》中,描述了乾隆盛世中一件離奇的「叫魂」案。

本是一場民間以訛傳訛的妖術流言,但叫魂妖術需要割鞭子做道具,這就上升到清代的意識形態問題。

於是,叫魂這個「事件」,被敏感的乾隆解讀為「謀反」,引起他的高度警惕。

而處在問題一線的地方官,眼見為實,根本不信這些子虛烏有的「妖術」,更鄙夷迷信的愚夫愚婦。

但他們守土有責,既要回應上面的關切,又要糊弄過去,以免被扣上「失察」的帽子。

於是,在乾隆眼中:

「地方官出於自身利益總是對手邊的問題輕描淡寫以減輕他失職的過失」。

對此,他很不滿意。

經過「打招呼」、「樹典型」的準備工作,乾隆親自督導了這場捲入各級官府「捉拿妖首」的大清查。

畢竟是古代,技術有限,信息傳遞失真,加之整天揣摩上意的馬屁官帶節奏,皇帝誤判了形勢。

一部誣陷栽贓、嚴刑逼供、人人自危的鬧劇上演。

這是歷史上一次典型的運動式治理。

通過打斷、叫停官僚體制中各就其位、按部就班的常規運作。

代以自上而下、政治動員的方式來調動資源、集中各方力量和注意力來完成某一特定任務。

社會學家周學光教授,在其《中國國家治理的制度邏輯》中,從組織學的角度提出了上文涉及的國家治理的觀察和分析。

在書中,他提出三個有意思的遞進式問題:

1、與其他古老文明相比,為什麼中國文明有機體可以在歷史上生存如此之久?

2、為什麼中國在歷史上有一度輝煌的文明歷程,又有長期停滯徘徊的經歷?

3、為什麼中國社會在近幾十年里突然迸發出巨大的活力?

雖然周老師沒有明示,但貫穿他的分析過程,「運動治理」這套機制,很大程度上在中央集權應對急劇變化的現代社會挑戰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2

按照常識,「運動治理」必然有成功和失敗。

叫魂是一個失敗例子,當然,其他失敗案例也不少。

成功的例子也很多,就拿供給側改革中解決「殭屍企業」來說:

殭屍企業中,國有和集體企業比例最高,集中在重化工業,造成原因主要有:

1、為了穩定與就業,政府不斷給瀕臨破產的殭屍企業各種補貼和貸款。

2、地方政府惡性競爭,通過優惠政策和補貼,來支持國家列入重點扶持行業的本地企業。

3、銀行信貸歧視,有政府背書的國企,貸款獲取容易,利息還低。

對地方政府來說,留著殭屍企業,有利於本地就業和財政,但對總盤子來說,就是個腫瘤,這不就是常規治理的失敗嗎?

供給側改革,由改革最高機構牽頭並號令。

地方政府在巨大壓力下迅速動員起來,頂著大規模去產能導致失業的社會不穩定風險,通過下指標這樣的鐵腕手段強力推進,也有兼并重組、債務重組等溫和方式。

效果立竿見影,拐頭向上的PPI,「運動治理」功不可沒。

觀察成功的「運動治理」,有三個條件至關重要:

一是最高層要關切、批示、推動;

二是師出有名;

三是實事求是進行頂層設計。

從這個角度一一對照,再看非洲豬瘟給行業帶來的影響,就會意識到,這事沒那麼簡單。

第一、黨政領導進行過多次批示,豬瘟議題上過國常會,上了政府工作報告,總理親自抓。

第二、有過基層工作經驗的同志就清楚,在推行政策時,往往會面臨「合法、合理」的道德問題。

一個好故事可以打動人心,同樣,好理由會讓工作事半功倍。

大家都記得在中國乳業的重生之門——「三聚氰胺」事件。

隨後推行的乳業清理整頓,三個月時間,全國45%以上的廠家被強制停產、淘汰。

效率之高,摧枯拉朽。

供給端經歷了巨大的調整,集中度大幅提高,推動了產業規範化、規模化和現代化的發展。

乳業格局經過「運動治理」後大幅改善,龍頭走出長牛行情。

「三聚氰胺」師出有名,「非洲豬瘟」同樣如此。

第三、實事求是進行頂層設計,是決定「運動治理」成效的核心。

而要理解這個核心,需要藉助一份重要文件。

接下來,咱們一起學習分管總理《在全國加強非洲豬瘟防控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的主要精神。

3

全文9200多字,分三部分:

正確認識和把握當前非洲豬瘟防控形勢——提高認識;

堅決打好非洲豬瘟防控的攻堅戰——具體對策;

切實抓好豬肉市場供應和生豬產業的健康發展——中短期目標。

重點是第二部分,著墨最多,而且水平很高,直指問題關鍵,尤其是關於調整優化生豬生產流通方式的內容。

原文要點如下:

1、最大限度減少生豬長途調運,要切實加大屠宰產能布局調整,支持建設現代冷鮮肉品流通和配送體系,原則上就地屠宰,變運豬為運肉;

2、要鼓勵和支持大型養殖企業集團在省一類和同一個大區內布局全產業鏈,推行育、繁、養、宰、銷一體化的融合發展新格局。

3、全國分成幾個動物防疫大區,區域內產銷大致平衡,成立部級聯席會,副省長牽頭協調,不要弄廳長去,出了事找你;

4、生產流通的方式要變調豬向調肉轉變;

5、禁止跨省調運活豬,這不是權宜之計,是長期的措施,大家要開始調整,要調整。

高層其實清楚的知道,豬瘟之所以能在短時間肆虐神州,跟較為落後的生豬生產流通格局大有關係。

我國生豬消費以熱鮮肉為主,農貿市場是主要銷售渠道,熱鮮肉保質期短的特點決定了要就近屠宰、銷售,這導致屠宰行業十分分散。

同時,大量的小養殖戶的存在,又為分散的小屠宰提供了豬源。

從養殖到屠宰,一方面是雙分散格局;一方面又存在產銷不匹配,存在大量活豬調運。

節點多、環節多,範圍廣,這種生豬養殖圍繞銷售區域分布的格局,給監管、防疫帶來了巨大的困難。

怎麼辦?

9千多字,其實就一句話最值錢:

「生產流通的方式要變調豬向調肉轉變」。

最好把這句話貼在腦門上,默念一百遍。

這不是領導的空話套話。

3月5日,東南大區牽頭省廣東發布《南方六省(區)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區域聯席會議框架合作協議》。

規划了湖南、廣西、廣東、福建、江西、海南六大省份的流通政策。

作為中國最大的生豬消費大區,毫無疑問,全國都盯著這第一份協議,作為全國樣板,將影響行業最終格局。

要點如下:

1、5月31日和10月31日兩個節點後,禁止全國其它省(市、區)生豬調入本區域,六省(區)區域之間禁止生豬調運;

2、5月31日和10月31日兩個節點後,全國其它省、六省區域之間的生豬產品進入本區域實行備案管理,門檻是年屠宰量50萬頭、30萬頭以上,具備冷鏈儲運設施和非洲豬瘟自檢能力;

3、全面取消所有生豬交易市場,生豬及其產品一致實施「點對點」調運,即肉豬由養殖場直接調運至屠宰場,種豬、仔豬由養殖場調運至養殖場;

4、2021年3月31日之後,南方六省一致化行動,南方六省(區)地級市與地級市之間實施「運肉」。

千言萬語還是一句話——「調豬變調肉,就地屠宰、冷鏈運輸、冷鮮上市」。

這意味著啥?

屠宰行業要變天了!

4

在美國,豬肉消費以冷鮮肉、肉製品為主,保質期相對較長。

與我們迥然相異的消費習慣,決定了美國的生豬養殖圍繞生產區域分布,由屠宰企業主宰豬肉產品流通,行業高度集中。

國內的屠宰行業的分散,也在於消費習慣,行業龍頭整合成本極高、難度極大,全行業屠宰產能利用率長期低下。

養豬是2B生意,而屠宰賣肉是2C生意。

意味著屠宰賣肉的品牌和渠道壁壘一旦建立,定價權就拿到了,下游的價值遠高於上游。

而上游的生豬養殖,則是標準化商品,並無定價權可言。

所以美國生豬養殖龍頭多由大型屠宰企業向上游收購而來。

非洲豬瘟,表面上是防疫的問題,本質上是生豬生產流通的問題,體制內精英很清楚。

政治挂帥,一把手工程,壓實責任。

這輪「運動治理」,終結目標就是對標美國模式。

屠宰要開始從消費區向養殖區轉移。

屠宰行業萬年集中度低的歷史,要趨勢性的徹底扭轉了,養殖和屠宰的價值天平將擺向屠宰一端。

宏觀上看,這個邏輯真的非常非常硬。

微觀上看,還有另一條「運動治理」的支線。

讓我們回到2009,風暴眼中的重慶。

在那場震驚全國的打黑運動中,曾擒獲中國頭號悍匪張君的「打黑英雄」——文強,此時安靜的坐在被告席上。

昨日的英雄已墮落為黑社會保護傘,與他一同受審的,是他罩著的重慶南北「肉霸」——王興強、王天倫。

二王涉黑、行賄、聚眾鬥毆和強迫交易等8項罪名成立。

肉霸的人生軌跡何其相似,出身貧寒底層,通過機敏的頭腦和手段,結交權貴、欺行霸市,一步步往上攀爬。

13歲就開始販豬的王天倫,帶領親戚,靠著打打殺殺,逐步控制了老家合川的6個鄉鎮的生豬收購市場。

不願將生豬交其屠宰的,打!

在其地盤上高價收購生豬,打!

偷偷到其他地方進肉的,打!

2003年,他注意到重慶政府有意解決定點屠宰場散亂臟問題,經過運作,拿到定點屠宰資格的他又將暴力觸手伸進了重慶主城區。

收豬的時候壓價,賣肉的時候抬價,不服就打,頂嘴就砍。

一位有多年代理訴訟經歷的重慶律師這樣形容:

「面有面霸,肉有肉霸,菜有菜霸,海鮮有海鮮霸,包括大腸、小腸,一籠多少錢都有人壟斷,豬肝有豬肝的壟斷,腰子有腰子的壟斷,簡直無所不在。」

沒有人能夠弄清楚,在平凡的一天中,我們的生活與多少個黑惡勢力形成了直接或間接的聯繫。

類似屠宰這種進入門檻極低的行業,往往將中國底層社會最殘酷的暴力生存邏輯演繹的淋漓盡致。

2009年的山城,只是地方保護,裙帶關係、基層治理薄弱的一個縮影。

市場經濟告訴我們,肉霸的問題,歸根結底還是市場集中度的問題。

試想,市場上只有幾家大的肉製品寡頭壟斷,站穩品牌和渠道,從供給側改變不健康的熱鮮肉消費習慣,肉霸是沒有生存根基的。

為什麼沒有奶霸、可樂霸、醬油霸,道理就在這裡。

市場創造一切,除了市場本身。

一個運轉良好的市場經濟,需要法治,需要更大的暴力來制止暴力。

2018年1月,中央發出《關於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通知》。

注意用詞:鬥爭。

通知強調:要聚焦涉黑涉惡問題突出的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領域,把打擊鋒芒始終對準群眾反映最強烈、最深惡痛絕的各類黑惡勢力違法犯罪。

成效斐然。

截至2018年12月底,中央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第一輪督導顯示:

10省市打掉涉黑犯罪組織100個,摧毀惡勢力犯罪集團1129個,查封、凍結、扣押涉案資產49.43億元,查處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問題2896件3021人。

各地剷除肉霸新聞 來源:網路

5

中國最好的屠宰資產在哪裡?

A股,雙匯發展(000895)

作為全國唯一完成了屠宰產能和銷售渠道全國覆蓋的企業,將無可爭議的成為這次生豬流通大變局中最大的贏家。

屠宰跟養殖是2C和2B的區別,生意邏輯截然不同,短期錢能砸出養殖產能,但砸不出肉品的品牌和渠道。

雙匯不僅有全國的屠宰產能覆蓋,還有自己的冷鏈,下游肉製品。

可以賣價最優的進行全國區域調運,消化不同部位,成本優勢非常明顯。

北方人豬大腸吃的少賣不上價,沒關係,運到四川去,吃火爆肥腸,運到北京去,吃鹵煮火燒。

屠宰要上量才能賺錢,而瓶頸就在渠道動銷能力。

論渠道,雨潤強勢地區是華東;新希望是西南;上海梅林主要是上海;龍大肉食是山東華北。

全國性公司的競爭優勢對區域性公司來說,是降維打擊。

乳品市場就是典型,全國市場上,蒙牛伊利完全碾壓上海光明、廣東燕塘、新疆天潤、北京三元

區域性公司就算能打造一個爆款,巨頭會迅速複製,並用渠道優勢把你按在地上摩擦到生不如死。

就拿2018年中報來說:

雨潤,虧損5.41億港元;

上海梅林,營收118.06億,利潤僅2.91億;

龍大肉食,營收36.23億港元,利潤負增長34.84%,僅0.87億港元;

新希望業務較多,經營尚可,但肉食品業務(含屠宰和肉製品)毛利率僅為6.75%,雙匯屠宰是10.28%,肉製品是29.98%。

無論是規模還是營收質量,雙匯都一枝獨秀。

實際上,2016年以來,雙匯屠宰份額就開始上升,2018年上半年屠宰量更是大增30.42%,聯繫到上文的支線,大家都懂。

2018,雙匯新一代管理層全面接班,從人事安排可以看出。

重要崗位全是一線成長起來的「本土幹部」,這表示將繼續保持保守穩健的作風。

對消費品企業來說,這不可或缺,深陷地產泥潭的雨潤,殷鑒不遠。

最大的變化在營銷,罕見的啟用一名「空降幹部」——李凱,這是位曾幫助怡寶奪得全國頭把交椅的營銷專家。

為了彌補過去營銷上的不足,雙匯下了大決心。

雖然君臨一直在聊屠宰,但不管屠宰再怎麼牛逼,對雙匯來說,肉製品曾經是、未來也是最最核心的業務。

作為最重要的盈利來源,雙匯的一切資源,營銷、人才、研發、設備都在圍著肉製品運轉。

高溫穩不了,低溫上不去,肉製品的停滯,品牌和渠道肯定不會背鍋,這是思路問題。

埋頭殺豬的雙匯是典型的工廠思維,離市場需要的產品思維太遠。

政策風口來了,收購的債還完了,幹部也調整了,勁敵祝義材也殺回來了,雙匯太需要一位強勁的挑戰者。

事情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扛起屠宰上量大旗的雙匯,大概率又站在新一輪成長周期的起點。

可惜,市場還一窩蜂的忙於打板養豬股,未能看得更長遠一些。

讀到這裡,也許你會想,「這家公司我能投嗎」?

這不是一個拍拍腦袋就能輕易做出的決定,因為除了基本面的機會分析,還需要對財務風險、業績確定性、業務競爭格局等進行更深入的考察。

更多信息可關注「君臨」獲取。

作者:君臨團隊.

更多成長股分析、行業解讀盡在「中國新一代投資研究服務機構」——君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君臨 的精彩文章:

漂亮!5G華為產業鏈火熱前瞻
摺疊屏神股,拼的是技術還是想像力?

TAG:君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