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國白起一生的四大戰役,三次都是「以少勝多」!

秦國白起一生的四大戰役,三次都是「以少勝多」!

白起出生的年代,秦的國力就已經十分強大了,秦昭襄王十二年,秦國制定了東進擊敗三晉圖謀天下的大戰略,強將成了秦國最急需的人才。在此背景下,白起這位將領迎來了展示自身才華的大舞台。秦昭襄王十三年(前294年),白起擔任左庶長,領兵攻打韓國新城(今河南伊川縣西)。自此之後,白起成為秦昭襄王手下的一員大將,為秦國向中原地區擴張立下了汗馬功勞。在戰國四大名將中,白起一生經歷了四大戰役,分別是伊闕之戰、華陽之戰、鄢郢之戰、長平之戰。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四場戰役中,前三場白起都是在兵力劣勢的背景下贏得勝利,只有長平之戰時,白起率領的秦軍才多於對方。

一、伊闕之戰

首先,伊闕之戰,是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秦國為打開東進中原通道,由大將白起率秦軍在伊闕(今河南省洛陽市龍門鎮)各個殲滅韓國、魏國、東周聯軍的作戰。在伊闕之戰中,魏國、韓國、東周三國出動了24萬的大軍。當然,實際上的兵力重要來自於魏國和韓國,對於東周來說,主要是後勤補給上的支持。與此相對應的是,白起則率領了多少兵馬呢?對此,根據《戰國策》、《史記》等史料的記載,白起率領的秦軍大約在10—12萬左右,也即最高只有魏韓聯軍的一半。但是,秦之銳士的戰鬥力明顯領先,加上白起各個擊破的戰術方案,最終成功重創了韓國、魏國的大軍。

二、華陽之戰

公元前275年,趙國與魏國進攻韓國的重要城邑華陽,韓國向秦國求救,秦昭襄王便派遣武安君白起、穰侯魏冉和客卿胡陽率軍救援韓國。在華陽之戰中,白起率領的秦軍只有10萬左右。與此相對應的是,趙國、魏國的聯軍則達到20萬人左右。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和伊闕之戰一樣,華陽之戰又是一場兵力懸殊的戰役。但是,其結果依然是白起以少勝多。對此,在筆者看來,這一方面是因為戰國中後期,秦軍的戰鬥力在商鞅變法後實現了領先,另一方面則是華陽之戰,白起的千里奔襲讓魏國和趙國沒有防備。

三、鄢郢之戰

鄢郢之戰發生於周赧王三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79年-前278年),也是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而且,相對於伊闕之戰、華陽之戰,白起在鄢郢之戰更加危險。在前兩場戰役中,白起即便戰敗還有退路。不過,在鄢郢之戰中,白起率領數萬秦軍深入到楚國腹地,隨時有被楚國數十萬大軍圍殲的可能。進一步來說,在兵力懸殊的背景下,白起又深入敵方腹地來客場作戰,無疑是犯了兵家大忌。但是,因為楚國將士疏於防備,戰鬥力不足,加上白起率領的秦軍置之死地而後生,所以,在鄢郢之戰,白起攻破楚國別都鄢(今湖北宜城東南)、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重創楚軍主力。

四、長平之戰

最後,雖然長平之戰也是以勝利而告終,但是,相對於以上三場戰役,長平之戰的勝利和秦軍兵力上的優勢存在直接的關係。在長平之戰中,秦國總共投入了60萬左右的大軍。與此相對應的是,趙括率領的趙國大軍,則在45萬人左右。正是因為兵力上的領先,秦軍才能夠順利實現對趙軍的包圍,也即趙括多次突圍,都沒有衝破白起設立的包圍圈,這是秦國最終獲得勝利的重要原因。當然,長平之戰的取勝,離不開白起的指揮。只不過,在白起一生的四大戰役中,只有長平之戰是以多勝少,而另外三場則都是以少勝多。對此,你怎麼看呢?

文/情懷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情懷歷史號 的精彩文章:

曹魏四大防守名將:一人擊退關羽,一人抵擋諸葛亮!
江陵之戰:關羽兵敗身亡,呂蒙步入巔峰!

TAG:情懷歷史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