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洛陽保衛戰,抗戰後期的一場慘烈戰役

洛陽保衛戰,抗戰後期的一場慘烈戰役

抗戰時期,洛陽是河南省會,第一戰區駐地,這裡是抗戰前線。

1938年1月31日,日機32架首次空襲洛陽,洛陽城一片混亂,死傷無數。駐洛陽的蘇聯援華空軍12架升空與之決戰,日機被擊落4架,蘇機損失2架,日機逃亡。

1938年7月3日凌晨,日機11架分兩批空襲洛陽,炸死居民200餘人,老集、西關被炸成一片火海。

1939年3月,日機重點襲擊了洛陽的民用目標,河洛圖書館被炸,死傷上千人。

1940年,2月20日,日機108架輪番轟炸洛陽一天,國民政府禮堂(今青年宮)周圍3平方公里內被夷為平地,死人以萬計。4月28日凌晨,日機12架對老城進行地毯式轟炸,投放大量毒氣彈,死屍滿街,家家帶孝,文明街一帶數十家合家被燒死。5月初,日機派80餘架飛機再次空襲洛陽,轟炸10個小時,居民死傷無數。

1943年,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展開反攻,日軍節節失利,逐漸迫近日本本土。日本與南洋的海上交通線已被切斷,它在中國的長江補給線在美國空軍的監視下也受到嚴重威脅。

日本侵略者決定發動豫湘桂戰役,企圖打通平漢、粵漢、湘桂鐵路,掌握一條陸上交通線,以摧毀美國在中國的空軍基地,阻止美軍對日本本土的轟炸。日軍從本土及中國東北調集了各兵種部隊總計約五十一萬,是中日戰爭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進攻戰。

1944年3月,日軍制定了《一號作戰計劃》,發動了旨在打通中國東北到東南亞大陸交通線的豫湘桂戰役。

然而,由於指揮戰役的國民黨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蔣鼎文、副司令長官湯恩伯等畏敵退縮,戰略意圖過早被敵識破。河南會戰開始不久即形成我軍潰退之勢,日軍乘機大肆侵佔我大片中原國土。

河南會戰開始,河南守軍群龍無首。1944年4月18日,日軍自中牟渡過黃泛區西犯,22日攻陷鄭州。日軍分兩路進攻,一路日軍從平漢鐵路南犯,佔領許昌,另一路日軍沿隴海鐵路向西。西路日軍渡過汜水後,受阻於虎牢關,遂向南進犯,佔領密縣、登封。5月1日,日軍陷禹縣,次日陷郟縣,3日陷臨汝。

日軍由機動步兵第3聯隊、坦克第13聯隊和機動炮兵第3聯隊一個大隊組成的龍門支隊,沿臨汝到洛陽的公路向龍門逼近。5月5日,在這裡與駐守的國民黨新6師、暫第14軍所屬第83師、85師經過兩天兩夜的激戰。5月7日晨,龍門東山最高峰被敵佔領,83師、85師撤到龍門伊河兩岸,龍門陣地被敵衝破。

此時,守衛洛陽的是武庭麟將軍領導的15軍和94師。武庭麟是伊川人,副軍長姚北辰是洛陽縣人,所領15軍官兵多為豫西人。因此,這支軍隊不願看到家鄉的淪陷,保家衛國的激情高漲,武庭麟號召大家要抱定"殺身成仁"的決心。

15軍接受固守洛陽的任務後,立即對洛陽的布防進行研究。洛陽周圍原有陣地是按12個團的兵力構築的,而目前全軍只有7個團(15軍4個團,94師3個團),兵力嚴重不足。經過研究,決定把整個陣地劃分為西工、邙嶺、城廂3個地區加以固守。

軍直屬炮兵營附野炮第3連在岳村、葛家嶺、上清宮、庄王山、史家溝地區佔領陣地。炮兵的火力配備必須能向十里鋪、後海資、北陳庄、石碑凹、三山村、聶灣、安樂窩地區射擊,特彆強調要把主火力指向聶灣、東陡溝到三山村方面。

各部隊接到命令立即行動,8日拂曉已全部到達新的防區,進入陣地,構築、加固工事,進行戰前準備。

5月9日,日寇第1軍由垣曲渡過黃河,侵佔澠池後兵分兩路。一路攻克新安,從西翼進逼洛陽,一路西犯陝縣、靈寶、盧氏。同時,洛寧、伊川、嵩縣、偃師、孟津相繼淪陷。洛陽成為一座孤城。

5月11日晨,雙方先後在下池、七里河、興隆寨、翟家屯、小屯等地進行激烈的戰鬥。在兩天的激戰中,我守軍傷亡過重,兵員嚴重不足。為了節約兵力繼續戰鬥,12日晚上遂令該師放棄西工陣地,佔領新的陣地。

13日,敵人已攻佔了周公廟。西工陣地放棄後,重新調整了64師與65師的防地。64師主要防守邙山南麓史家屯經苗溝、燒溝到城西北角關帝廟一線,65師主要防守邙山望朝嶺、營庄、上清宮、庄王山、後洞一線。他們利用邙嶺的梯田斜坡、懸崖壕溝及各村民房修成槍眼,用混凝土和磚石修築隱蔽火力點,以散兵壕和交通溝把各個火力點連接起來。在火力點外面架設鐵絲網,挖防坦克壕,在防坦克壕附近埋設地雷。15軍的兩個師憑藉這些半永久性工事迎擊敵人,固守邙嶺,與敵逐村逐地進行爭奪,多次進行白刃格鬥。

5月22日,敵以63師團、坦克第3師團、騎兵旅團及野添兵團等數倍於我守軍的兵力猛攻洛陽。當日午後,飛機給15軍投送蔣介石20日手令:"著仍固守洛陽,勿輕信謠言,至遲一星期,我必負責督飭陸空軍增援洛陽。"根據這一命令,15軍再次變更部署,除東、西車站各置有力一部保持據點外,該軍主力全部撤入城內,與94師合力守衛城廂。但是,蔣鼎文、劉峙抗拒執行馳援洛陽的命令。

為了便於守城,洛陽城外挖有寬約6米、深7米至8米的城壕,壕內引來流水,形成一條人工護城河。城區各街巷挖有寬、深各2米的壕溝,壕溝上邊再以麻袋、沙土或磚石堆積成高1.5米,寬1米的牆壁。

5月23日,日軍司令官內山英太郎以"防止洛陽古城毀於戰火"為名逼迫白馬寺的僧人給中國守軍送去一紙勸降書,當場遭中國守軍司令武庭麟將軍嚴辭拒絕。當日爭奪城廂的戰鬥全面展開。敵人炮兵在安樂窩、周公廟、西關、火柴公司、苗家溝、庄王山、上清宮、葛家嶺、五里鋪、下園街等處,遍向城內及東、西車站轟擊。一天之內向城區發炮約8000餘發。當日夜晚,敵人攻城兵力已增至3.5萬餘人,戰車400餘輛,野山重炮、機械炮120門,調兵和運送彈藥共動用汽車1000餘輛。

24日拂曉,除敵機多架飛抵洛陽上空轟炸、掃射、散發傳單外,五六千敵人向94師守衛的東半城發動進攻,雙方展開激戰。中午12時,敵120門火炮向城內轟擊,炮彈如雨,暴露的工事及房屋均被摧毀。敵在炮火的掩護下,戰車300餘輛,分6路由西南城角、西門、西北城角、東北城角、東門、東南城角向城內猛攻。敵主力集中在西北城角和西南城角。午後3時,94師防守的東北城角和65師防守的西北城角同時被攻破。4時,專署及復旦中學等處均發現敵人。5時,敵戰車經北大街進至十字街口。守軍各級指揮系統被逐段隔絕。在指揮中斷情況下,守城官兵利用民房和敵人進行巷戰,逐街逐巷進行爭奪,敵人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日暮後,全城進入混戰狀態。經過激烈戰鬥,共斃傷敵人8000餘名,15軍官兵也傷亡3000餘人。在無法堅持戰鬥的情況,當夜下令,命各部奪路出城,到洛陽城外集結待命。

25日,未退出城的部分官兵在十多處街巷與敵血戰,終因人數太少,力量懸殊,洛陽淪陷。

在保衛洛陽的整個戰鬥中,共斃敵2萬餘人,我軍陣亡1萬餘人,受傷被俘三千餘人。突圍後,我軍僅存官佐316人、士兵1795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地史話 的精彩文章:

唐朝洛陽城:中國華夏第一王都,大唐盛世的見證人
蒙古境內千年兩語石碑,中文歌頌唐朝突厥文為何血淚控訴?

TAG:天地史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