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因為功勞大有兩次免死的機會,為何一次誣陷就讓李淵對他下殺手

因為功勞大有兩次免死的機會,為何一次誣陷就讓李淵對他下殺手

范蠡在功成身退時給同事留下一封信,信中有「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句子。後來的事實證明,歷朝歷代都有這樣的現象。唐初的劉文靜,雖然臨死前也發出這樣的感慨,但他的死另有深意。

因為功勞大有兩次免死的機會,為何一次誣陷就讓李淵對他下殺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劉文靜很早就看出李淵和李世民父子不是久居人下之人,而李世民,也早聽說了劉文靜的才幹,在他被隋煬帝關進監獄的時候,親自到獄中探望,和劉文靜討論天下大事。就是這次探望,讓劉文靜成了李世民的人,也為他後來被殺埋下隱患。

起兵之前,需要先除掉隋煬帝安排在李淵身邊的兩個監視者。劉文靜用一封誣告信很輕鬆地就搞定了。起兵之後,李淵又派劉文靜出使突厥,希望得到始畢可汗的幫助。劉文靜對始畢可汗曉之以理,讓他很痛快地答應支援。

因為功勞大有兩次免死的機會,為何一次誣陷就讓李淵對他下殺手

這是劉文靜在文韜方面的才幹。武略方面他也很不含糊。在潼關與隋軍大戰時,劉文靜利用對方的懈怠,暗中派奇兵襲擊,大敗隋將桑顯和,又派兵追擊企圖逃回洛陽的屈突通並生擒了他,平定了新安以西廣大地區。

公元618年,李淵稱帝,劉文靜被封為納言,負責修正法律。之後,他又兩度跟隨秦王李世民征討西秦,被封為民部尚書,陝東道行台僕射,名譽上是宰相級別,卻沒有實權,且第二年就跟著李世民去鎮守長春宮。

因為功勞大有兩次免死的機會,為何一次誣陷就讓李淵對他下殺手

從太原起兵的主要謀劃者,到勝利後的皇宮門衛,這樣的結果讓劉文靜很不滿。當初,他和裴寂不相上下,他們一起鼓動李淵父子起兵,又一起為李唐的天下出生入死立下大功,而且,劉文靜自認為比裴寂有才幹,又有戰功,怎麼也得比裴寂官大一些。但事實恰恰相反,不但他的官職比不上裴寂,就連在皇帝面前的受寵程度,也根本沒法和裴寂比。

因為功勞大有兩次免死的機會,為何一次誣陷就讓李淵對他下殺手

劉文靜心理很不平衡。懷著滿腹失落,他在廷議時經常和裴寂對著干,還滿腹牢騷,抱怨李淵對自己不重視。他的牢騷給自己的帶來了滅頂之災,一個失寵的小妾誣告劉文靜謀反,他被關進監獄。

審判時,劉文靜很真實地表達了自己的不滿:我就是心裡不平衡,同是晉陽起兵的策劃者,為什麼裴寂現在混得比我好得多?

對於劉文靜的表述,李淵根本不聽,因為他已經給劉文靜快下了定論:謀反。儘管大臣不認同李淵的結論,儘管李淵曾經許諾劉文靜有兩次免死的機會,儘管秦王李世民再四為劉文靜求情,劉文靜還是以謀反罪被殺。臨死前,他發出了「高鳥逝,良弓藏」的感慨。

因為功勞大有兩次免死的機會,為何一次誣陷就讓李淵對他下殺手

劉文靜被殺,表面上看是他自己的牢騷造成,實際上卻是李淵和李世民父子勢力較量的一個表現。唐初,朝廷分成三股勢力,一股是皇帝李淵,一股是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還有一股是秦王李世民。李淵和李建成一條心,可以合二為一,李世民是他們的對立面。

李世民貌似勢力單薄,但因為他軍功卓越,手下人才濟濟,加上善於籠絡人才,勢力越來越大,李淵也越來越覺察到這股勢力對自己的威脅、對太子的威脅。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試圖削弱李世民的力量。劉文靜被殺就是其中之一。因為劉文靜是李世民的人。

因為功勞大有兩次免死的機會,為何一次誣陷就讓李淵對他下殺手

李淵用這種方式告訴李世民,我才是皇帝,是這個國家的主人。這也就難怪李世民求情不管用了。他越求情,劉文靜死得越快。

不過,李世民最終還是取得了勝利。他當了皇帝後,沒忘記給劉文靜平反。劉文靜如果地下有知,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坊 的精彩文章:

安史之亂的爆發,唐玄宗最大的敵人負有很大責任
唐玄宗為什麼會開創盛世?他有什麼個人魅力讓人傳誦至今

TAG:讀史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