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餵奶時總被寶寶「咬」?搞不明白這些情況,寶寶不咬你才怪

餵奶時總被寶寶「咬」?搞不明白這些情況,寶寶不咬你才怪

最近,艷艷家年僅半歲的兒子總是被「打」。艷艷表示,最近寶寶在吃母乳的過程中,冷不丁地就會「咬起人來」,小寶寶「咬起人來」不知輕重,艷艷每次被咬後,都得緩好久才恢復過來,導致現在一到餵奶的時候艷艷都心裡發慌,寶寶打也打了,責罵也責罵了,就是還是改不了「咬人」的壞毛病。

餵奶時被寶寶「咬」,其實是寶寶通過這種「壞」方式傳遞這4種信號呢?媽媽搞不清寶寶的心思,不被咬才怪呢。

一:寶寶長牙,牙板癢

小寶寶在長牙期,會覺得牙板很癢很難受,咬東西能緩解寶寶這種出牙期的不適,這時候媽媽就成了寶寶的「犧牲品」。只要一餵奶,寶寶就開始咬人了。

面對孩子無意識的「傷害」,家長可以在寶寶咬的時候,輕輕堵住寶寶的鼻子,寶寶為了能夠呼吸,便會不咬媽媽了。多重複幾次,寶寶就知道咬人是不對的行為了。

二:寶寶覺得抱得不舒服

寶寶就像個「小人精」,如果餵奶期間,他覺得自己被抱得不舒服,就會咬人抗議;或者感覺自己沒被抱穩,就像要掉下來一樣,便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僅僅咬住「救命稻草」,以防自己掉下去。

三:寶寶吃飽了

家長容易有誤判行為,有時候寶寶並不餓,媽媽卻覺得寶寶餓了,於是非讓寶寶吃東西,不會說話的小寶寶只好用「咬」來表達自己的想法了。

四:寶寶覺得好玩

寶寶不知道咬人對媽媽來說意味著有多痛,他只知道,自己一咬的時候,媽媽就會有好玩的表情出來,於是咬人便成了好玩的事。

家有寶寶愛「咬人」,如果是長牙,家長就可以給寶寶買磨牙棒,讓寶寶通過咬磨牙棒緩輕自己的不適,如果是覺得餵奶姿勢不正確,家長就得調整自己的抱娃姿勢了。此外,家長平時要多陪寶寶玩耍,並準確了解寶寶的作息,以免被寶寶「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幼芽麻麻 的精彩文章:

寶寶這種行為是缺乏安全感,若不糾正,5歲後內心可能會蒙下陰影
想知道孩子長大後如何擇偶,看現在跟媽媽親還是爸爸親就知道了

TAG:幼芽麻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