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阿生細說香港樂壇的發展、繁榮與興衰(二)繁榮發展

阿生細說香港樂壇的發展、繁榮與興衰(二)繁榮發展

原文繼續,書接上一回,感興趣的讀者可以點擊小編頭像,閱讀上一篇文章,喜歡的麻煩關注和點贊,原創不易,小生感謝。

在許冠傑和顧嘉輝聯手建立起歌壇秩序後,粵語流行曲逐步走向正軌,七八十年代交替間,粵語歌壇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大繁榮局面。1978年,以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的誕生以及舉辦為節點,香港歌壇迎來第一次盛世,不論是舞台上的歌手還是幕後音樂人,都人才濟濟,香港樂壇就此邁入黃金年代。以八十年代末為分界限,可以把香港樂壇的歷史分為兩個階段,一個是平穩上升,漸漸的進入繁榮昌盛。另一個是保持前面的熱度,然後慢慢步入凋零。香港樂壇最輝煌的時候無疑就是八十年代了,本篇文章將以一位地道廣州人的獨特視角,帶領各位讀者進入這個如此美妙,有趣的世界中。


樂壇的繁榮發展

1978年,伴隨著香港流行音樂的產生及發展,由香港電台辦,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 、國際唱片協會(香港會)、香港唱片商會協辦的「 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獎 」誕生了。以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獎為重的香港八十年代可謂是百花齊放,有羅文,葉振棠等繼續在電視劇主題曲上發光發熱,有徐小鳳,林子祥一戰成名,有黃霑,盧國沾,鄭國江,林振強,林敏驄,小美, 黎彼得等的詞壇大師,也有像黎小田這樣詞曲兼修的音樂製作人發掘出一個又一個的音樂巨星,更有後來最著名的譚張爭霸事件,這些構成了一個欣欣向榮的香港樂壇,所有的人各司其職,香港樂壇逐漸進人最繁榮的時期。

第一屆 "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獎"在1978年舉辦,一經播出就大受歡迎。第一界的"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獎"中大部分的都是電視劇的主題曲。側面也反映了電視劇主題曲是帶動香港樂壇蓬勃發展的重要因素。

阿生細說香港樂壇的發展、繁榮與興衰(二)繁榮發展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第一屆"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獎"獲獎歌單

"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獎"可以認為是歌手確認歌壇地位的重要標誌,出道久一點的歌手借"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獎"鞏固自己已有的人氣,代表人物為林子祥,徐小鳳,羅文等。剛出道的歌手借"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獎"的影響力,一夜爆紅,代表人物為張國榮,梅艷芳等。如果說歌手之間的人氣、熱度是一場戰役的話,那麼"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獎"就是兵家必爭之地。退可保持現有的人氣,不被新晉的歌手拿走大部分的曝光率,進可發展新的粉絲,把別的歌手的粉絲收入囊中。有一首歌被評選為"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獎"之一,對歌手來說百利而無一會。

阿生細說香港樂壇的發展、繁榮與興衰(二)繁榮發展

徐小鳳唱片

徐小鳳,一個香港樂壇響噹噹的名字,如果說許冠傑是第一代歌神,那麼徐小鳳就是第一代歌后,毋容置疑的是它那美妙的歌唱實力。1981年演唱的《風的季節》成為其代表作品之一。1985年憑藉《順流逆流》獲得第8屆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獎 。1987年憑藉《流下眼淚前》獲得十大勁歌金曲獎。1989年在第12屆十大中文金曲獎頒獎禮上獲得金針獎,成為首位獲得這項榮譽的女歌手 。 縱橫樂壇近半個世紀,徐小鳳創下無數記錄。在她名下有數十張的白金銷量唱片,早期她曾經一晚上連演13場,也有在一年裡出版七張唱片的高產紀錄,所有錄製歌曲的長度加起來,足夠電台連續播放3天3夜。在1992年,徐小鳳在香港紅磡體育館舉辦的「金光燦爛徐小鳳演唱會」,由於太受歡迎,再加上其他歌手的參與競爭,導致主辦方不得不不斷加場,最後竟馬不停蹄地開了43場,贏了所有對手,徐小鳳因此被歌迷稱為「徐四十三」。這個驚人紀錄到今天都沒有其他歌手敢於挑戰,也很可能就此成為永恆的歌壇神話。徐小鳳以 女中音 的唱腔而著稱,她充分發揮了女歌手低音部分的特色。她以低沉磁性聲線以及樸實而不矯扭造作的演唱風格成為香港樂壇的實力派歌手。她的歌聲不高亢不激越,於平緩中放射著穿透力;她的嗓音不暗啞不滯重,於渾厚中透著感染力。她演唱的歌曲古意盎然,真醇古雅,蘊含著古典氣息。優雅的氣質、淡雅而甜美的微笑、韻味獨特的歌喉,把自己的情感溶入到音樂里,用心用情去唱,才是她的真本色。

阿生細說香港樂壇的發展、繁榮與興衰(二)繁榮發展

林子祥唱片封面

2016湖南衛視熱播音樂秀《我是歌手》中,當李克勤和葉倩文唱完《瀟洒走一生》之後,一首《啊lan日記》前奏響起,全場沸騰,大魔王林子祥從幕後緩緩走出來,高昂的聲音,有穿透性地進入觀眾的耳朵里。「原來歌還可以這樣唱」觀眾們無不發出震嘆之聲。當以為唱完之後,一首《數字人生》前調響起,一下子全場的氣氛被帶到高潮。「3 0 6 2 4 7 7 0, 3 0 6 2 4 7 7 0 ,5 3 4 2 0 2 1 3 9 4 2。。。」重複重複的歌詞,觀眾想跟上他們的調,卻發現自己早以沒有氣息去換氣。很難相信一個差不多到七旬的老人還有這麼好的中氣,這麼有爆發性的聲音。如果說鐵肺歌后是上一篇介紹的甄妮的話,鐵肺歌王就是大魔王林子祥。它的一首《十寸十二寸》可謂是樂壇最難長的歌曲之一,當年新一代歌神陳奕迅與大魔王也合唱過這首歌,前者唱到滿頭大汗,後者還怡然自樂。

林子祥是香港樂壇高音方面很厲害的男歌手之一,在他天生有一副極具衝擊力和爆破力的嗓音,換句話說就是歌喉特別「嗆」,幾乎無法模仿。林子祥有一個男中音應有的全部,又在高音區延伸上去一大截。他的高音區的極限曾去到 D5或C5(比中央C高八度)。一般的歌手總是用假音拉上去,有些很具實力的歌手即使用真音拉到高音區,嗓音也會變得尖細單調,很難像阿LAM那樣將高音拉到極限仍是充滿氣勢。林子祥在學生時期就開始組織樂隊,1980年,他憑《在水中央》和《分分鐘需要你》兩首歌曲在第三屆十大中文金曲頒獎音樂會獲兩個金曲獎而走紅。在1994年舉行的香港電台第十七屆《十大中文金曲頒獎音樂會 》上,林子祥獲頒「 金針獎 」。2003年,林子祥獲得CASH音樂成就大獎 。2016年獲得第38屆十大中文金曲名人堂獎。如果說有「歌神」的話,那麼林子祥就是名副其實的「歌隱」。

阿生細說香港樂壇的發展、繁榮與興衰(二)繁榮發展

黃霑

「 傲氣傲笑萬重浪, 熱血熱勝紅日光。。。」李連杰主演《黃飛鴻》主題曲《男兒當自強》一響起,無論你在何方,心中都會生起滿腔熱血,頓時精神抖擻。如果說這首歌的成功是林子祥那激昂有力的演唱,不如說是那振奮人心的曲調以及歌詞。 此歌改編自古曲《將軍令 》,由黃霑改曲作詞。一曲一詞便可以看出大師功力。黃霑一生作詞無數,如《倩女幽魂》《滄海一聲笑》《上海灘》等等。有人的地方,就有他的傳說,黃霑成美夢人生路:縱橫詞壇一代,寫全家國愛恨、兒女痴怨;浸淫曲苑一世,編完氣勢煌煌、情誼濃濃;遊走廣告業與文學界一生,成業內巨擘與界中翹楚。上篇文章說的曲王顧嘉輝,這篇文章不得不提的就是有」香港四大才子「之稱詞王黃霑了,「輝黃」組合可謂是香港樂壇繁華時期里的重要支柱。

黃霑,1965年進入「麗的」電視台任主持,並開始做電影配樂工作。1978年黃沾填詞的《誓要入刀山》、《倚天屠龍記》、《鱷魚淚》入選香港電台「第一屆十大中文金曲」。這也奠定了其詞壇霸主地位,1990年在「第十三屆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頒獎音樂會」上獲得「金針獎」。1994年憑藉電影《梁祝》的配樂,獲得第1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配樂。1998年他與顧嘉輝兩人在香港、廣州和東南亞地區舉辦了29場音樂會。2003年黃沾為梁漢文的專輯《03四季》寫了他生平的最後一首曲作《情常在》,有趣的是這首歌由被國人熟知的林夕作詞 ,也算是詞壇的新老傳承。2004年11月24日,因肺癌病情惡化搶救無效在香港沙田仁安醫院去世,享年63歲。這位文人雅士做人洒脫自然,「君子坦蕩蕩,脫了也一樣」「做人可以風流,但不可以下流」三句必出黃腔的大師不知不覺已經離開我們十多載了。

說起黃霑就不得不提當年與他冰"二林一黃"的另外兩位詞王了,一位是林振強,一位是林敏驄,他們活躍於香港填詞界,留下過千作品。歌手如果有幸拿到他們其中一位的詞,那是對那位歌手成就極大的肯定。香港80年代樂壇的繁華髮展,他們做出了極大貢獻。

阿生細說香港樂壇的發展、繁榮與興衰(二)繁榮發展

林振強生活照

香港流行詞壇,由70年代 許冠傑以《鬼馬雙星》的開始,以不同類型、不同詞風、不同題材、不同手法,衝擊著新一代的歌迷。 林振強這位廣告創作人出身的詞人,便是其中一位佼佼者。歌詞在他的手中,透過故事,穿越想像,潛藏於別緻奇詭的巧喻之中,變身成為具有時代感和娛樂性的新鮮面貌。他為流行詞壇開創了迥異的寫詞法,亦改變了歌詞一貫的運作模式,開闢出一個新的創作空間。林振強在80年代至90年代可說是叱咜樂壇的填詞人,歌詞在他的手中,透過故事,穿越想像,變成具有時代感和娛樂性的新鮮面貌。林振強在80年代末期的產量,是遠超過其他填詞人的;喜歡他的歌詞的人說他的奇思妙想,不絕如縷,而他歌詞的語言方式又是傳統老到的,非常注重詞句的對稱、工整、韻律。喜歡梅艷芳的讀者一定聽過《壞女孩》,《壞女孩》是梅艷芳1985年發行的專輯,共收錄了11首單曲。華星唱片製作發行。銷售僅一周就拿下八白金,三個月即突破72萬張,成為香港本地銷量最高的唱片之一。同名主打歌《壞女孩》榮獲1985年香港十大勁歌金曲。《壞女孩》的作詞者便是這位低調的林振強。2003年,這年去世的優秀填詞人獲得了當年的香港樂壇最高榮譽" 金針獎 "。

阿生細說香港樂壇的發展、繁榮與興衰(二)繁榮發展

林敏驄

還有「一林」便是林敏驄。當年譚詠麟以「愛情三部曲」即《霧之戀》(1984)《愛的根源》(1984)《愛情陷阱》(1985)成名,使其成為1980年代紅極一時的男歌手,前兩首都為林敏驄所做詞,也可見林敏驄的不凡的實力。 畢業於名校 聖保羅男女中學及香港理工大學設計系的他以其創作才華在本地樂壇大放異彩;集作詞、作曲、主持、演員、作家、歌手、監製、藝術家、設計師、名嘴、運動員於一身。數百首作品多年來在各大流行音樂頒獎禮上獲獎無數,皆成為中文流行曲之經典,作品皆耳熟能詳,是香港樂壇歷史上的主要人物之一。因為其搞笑有趣的性格,也曾被前亞洲電視總監周梁淑怡重金禮聘過檔亞洲電視,與曾志偉主持搞笑節《開心主流派》,深受觀眾歡迎;他曾與好友曾志偉出版《冇有線電台》系列大碟。此外,他亦曾任 香港電台極富爭議性的電視節目《頭條新聞》的嘉賓主持。除了給譚詠麟寫詞以外,他也給當時的另外一位與譚詠麟並駕齊驅的歌手張國榮寫過一堆的勁歌熱舞如《無心睡眠》《藍色憂鬱 》《 戀愛交叉》《 打開信箱》《少女心事》等,也造就了視為當年香港樂壇的最高潮的事件---譚張爭霸。

下篇文章會以個人角度詳細解析此事件,敬請期待,感興趣的讀者可以點擊小編頭像,閱讀上一篇文章,喜歡的麻煩關注和點贊,原創不易,小生感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