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王鐸:我的楷書,也是「高度自信」的!

王鐸:我的楷書,也是「高度自信」的!

總第一四五五期;歡迎關注。

王鐸對於自己的書法,向來是「誰也不服」。一般都知道,他對自己的草書特別自負。但我們可能不知道,王鐸對於自己的楷書,也是充滿「高度自信」的。

明崇禎十六年 王鐸 行楷書王維詩卷 局部二

如上圖所示,在這本《王維詩卷》的跋文中,王鐸就表達出了自己不一般的「楷書觀」:

書綾卷鮮書楷法者,即華亭玄宰亦未之覯也。癸未十月過履吾老親翁琴言齋,筆墨硯皆精良,挑燈書二卷,俱楷,時同上黨郭漱六、山陰朱五溪。明日秣騾入紫團峰及西厓諸勝。時酒甚釅,蘇門泉聲沸響,在吾幾席。識於後,將來一披覽,於書道有進,定嫌此,欲唾於卷上。奈何奈何?王鐸。

在這段跋文中,王鐸遇到精良的筆墨,於是勃勃欲書。同時隱約表達了他的自負,因為其時聲名最隆的書家董其昌,也不曾在綾卷上寫過楷書,王鐸的這一措辭很可能暗示了書寫的難度,只有他這樣的高手才敢為。

那麼,王鐸的楷書水平到底如何呢?我們今天就來看看。

明崇禎十六年 王鐸 行楷書王維詩卷 局部一

王鐸少年期間生存艱辛,十三歲開始練習字帖,十四歲讀書,後高中進了翰林院擔任庶吉士。明滅後在清朝做官,六十一歲去世。王鐸在學習前人的基礎上,敢於創新,走出自己的風格,開闢了道路。

年輕時受明朝末期思潮的影響,他有了反思潮的想法, 表現了他不同於別人,不同於那個時代潮流的審美觀點。

王鐸學習刻苦,喜歡研究古法。他先學習羲之的行書、後又學習顏真卿、米芾、歐陽詢等書法家,博採眾長,王鐸貴在能學習古人但是卻能走出自己的路。其書法別具一格,世人稱「神筆王鐸」。

總的來說,王鐸的楷書數量少卻獨具風神,本文通過楷書作品窺見其楷書風貌。

王鐸 楷書王維詩卷 局部1

01/

「高古厚勁」的用筆之法

談到書法,便不得不說到筆法。「筆法」,從字面意思來看是指用筆的方法,指具有極廣泛的普遍性的法度和要領,這種法度和要領基本可以在篆、隸、楷、行、草各種的書體之中運用,具有極強的原則和規律性。但是具有規律性和普遍性並不等同於一樣,筆法有差異,能夠導致我們書寫出的筆劃外形也不會雷同。

概括來講筆法有方筆,也有圓筆,用筆也存在藏鋒、露鋒、逆鋒、中鋒、折鋒、回鋒等多種有差別的筆畫和形態,然而方筆和圓筆兩種是書法學習的進程中最普遍的,歷朝歷代的書法家用筆的主要區別是在方筆、圓筆的不同上。

王鐸他是以方筆為主,圓筆為輔,方筆、圓筆並用,方折起筆。他取法楷書的四大家,並且融匯貫通,學以致用。然而相對於他行草書的飛騰跳躑,王鐸的楷書則看起來沒有那麼具有侵略性。王鐸的大楷強健雄強、剛毅偉岸、大氣磅礴有些受行草書的影響。

王鐸 楷書王維詩卷 局部2

王鐸楷書手卷《王維詩卷》,書於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時年51歲。這卷書法師法顏柳,第一眼看這卷作品只覺得字跡略顯笨拙且有些生澀,然 而再一看之下,頓覺筆墨成趣,吸人眼球。此卷結體方筆為主,稜角清楚,險勁奇古。筆法既古樸剛健,有漢碑的味道,又雄強剛勁,繼承了顏真卿楷書的渾厚,將方筆、圓筆交合併用,氣象森嚴。

王鐸以筆抒情,表達出了他胸中的丘壑。當然這也是體現了王鐸在筆法上無畏無懼的大膽創新。

王鐸 楷書王維詩卷 局部3

02/

「淳古漓澌」的用墨之法

用筆之後,便要說的王鐸最為人稱道的用墨了。學習國畫的都知道墨有分五彩的說法,墨色的濃淡深淺變化讓畫面展現了出無窮的韻味也抒發了畫家的情感。

王鐸的山水畫師從荊浩,但同時也學習了董源的畫法。王鐸領悟了山水畫的用墨之法,並且大膽的將這種方法運用到了自己書法作品的之中。 我們將王鐸的用墨方法稱為「漲墨法」。

王鐸 楷書王維詩卷 局部4

常理論之,若是出現墨塊,則作品就會失去美感,然而王鐸以摻水的墨對點畫做有意識的滲暈,使得彼此兼并、融合,或者是用滲暈穿插和筆觸來加強作品的層次使得墨色變換多元化,呈現出極強的視覺衝擊,讓卷面呈現出一種不一樣的意趣。

王鐸的作品傳達給我們的是他對於墨法的深刻總結和繼承以及其超出常人的創造才華。其作品中大量有意識的漲墨和枯墨的對比,連綿的氣勢,告知了世人他那雄奇高偉的藝術特性和傑出的書畫才華。

王鐸 楷書王維詩卷 局部5

王鐸的作品之所以會給鑒賞者一種節奏感和動蕩感,首先是因為他利用了墨的反差,例如枯和濕、濃和淡。其次是用了蓄墨漲水的方法,在作品的形式上作出了突破,構造二維空間。在書寫的過程中給我們展現了一幅典雅的丹青畫的效果使這些字和我們的距離似乎更近,呼之欲出。

03/

「拙古莊重」的結構之法

結構其實就是框架,它是支撐的骨架,他承載了筆法和墨法。楷書結構是具有一定規則的。如果想要寫出體式端莊、美觀的楷書,必須在書寫時候嚴格遵守一定的筆順規則和組合規則,並且有意識的,有藝術性的進行搭配、組合和處理。

不同書家漢字結體是不盡然一樣的有寬有窄,有肥有瘦,但是在解決字形之間的各種比照時確是契合最自然的字形的,也合乎結體中對立統一的根本原理。結體的美是一種對立統一的,是在個性中尋求普遍的美。同樣的,書法的結體也就是用對立統一的手法在欹與正、疏與密、長與短、大與小、參與差、伸與縮、開與合、俯與仰、向與背等不一樣的不同中,尋求一種平和、勻稱、和諧的整體美和畫面感。

其楷書代表作《明肅府本淳化閣帖跋》,王鐸的每一筆畫都強勁有力,但是,他的「豎」也並不是筆挺的,而是有點彎的弧度的。他的每個之間的間距較小,行距也並不寬,儘管有點集中的接近,然而井井有條,磅礴的感覺迎面而來,不會給人感到蕪亂無章的,反而讓人賞心悅目。

法度之外,情理之中,訴說著王鐸的自信。而且王鐸善於將隸書結構與楷書融合,創作出一種「樸拙高古」的情味,獨闢蹊徑,為後來書家大開法門。

04/

「雄古生動」的布局之法

書法家所說的「章法」,說的是書法作品影響和構成通篇安排的規律和規則,也是布局之法。

在書法布局上,王鐸的書法觀念被黃道周、倪元璐所影響。黃道周喜歡壓緊字和字的距離,卻疏空放寬行距。而倪元璐是「行距更疏闊、字距卻緊密」。

王鐸楷書作品中的行間距的空間規劃處理上,則是「字距和行距都茂密,大氣靈變」。王鐸楷書的章法布局,有骨,有筋,有血,有肉,有精神,有意蘊,表現了矛盾的對立與統一、陰陽的均衡對稱的哲學思維。

王鐸《擬山園帖》卷收錄楷書《延壽寺碑》

其中布白的認識是其處理章法問題的關鍵點,也就是說咱們眼中不只要有「字」,也要注意「字」之外的空白,將目光放在白上而去安排黑,計白當 黑。布白在整篇作品中來講就是那些留有的不寫字的地方,給作品留有不寫的餘地,然而從單字結體上看即是是解決點畫間的縫隙。

章法是對「白」的一種運營,布白也是作品的一部 分,從另一種意義上來講「黑以外的白也是字」,是字內與字外的呼應。白和黑是彼此獨立但又相連的,我們在關聯中謀求變換,在變換中謀求白。王鐸的書法作品在在空間的處理上已經到達了一種極高的水平。

王鐸《擬山園帖》卷收錄楷書《延壽寺碑》

總結

以上述楷書《王維詩卷 》為主要觀察對象,我們可以看到,除了少量的滲化之外,整體上乾淨溫潤,點畫起止清晰肯定,書體在歐、柳、顏之間,既整飭,又饒具開張之勢。與隸書一樣,他的楷書也多有篆籀之法,如前、年、草、石、走、於等字,都是如此。

入清以後,王鐸在給友人的信中,曾經抱怨當日流行的俗字:「《六書故》《說文》,字皆有稽,所謂野字、吏書、市巷方言、稗官小說、僧道,稽諸經史,腓痹之疣耳。」(王鐸《戴明說》)可見得王鐸稽古的用意,乃在文字的正體。

王鐸這廣為大眾所接受的唐人字樣所進行的的改創,使得他的書作給予觀眾更強烈的陌生感。然而,他寫的是自己,他是高度自負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入門 的精彩文章:

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蘊含de中庸美學!
儒雅文徵明,偶爾也玩一把「盪槳筆法」

TAG:書法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