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遊戲 > 落子成局,完美世界的算盤

落子成局,完美世界的算盤

落子成局,完美世界的算盤

完美世界手游

在中國一眾網路遊戲公司中,如挑選一個最趨向於騰訊的,這家公司是完美世界。

2月底,完美世界發布2018年業績快報,快報顯示,2018年完美世界營收80.36億元,同比增長1.34%,如去除一些外部因素,同比增長為6.24%,凈利潤17.02億元,同比增長13.16%。

而在半年報時,完美世界透露,遊戲業務的營收為26.63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的72.62%。按照這個數字去推算,完美世界2018年的遊戲業務營收約在55億元左右。

這個數字背後的意義在於,完美世界是國內在營收上僅次於騰訊和網易的遊戲公司。

而就在3月6日,此前剛剛在1月底獲得版號的完美世界旗下《完美世界》手游正式上線,這款和騰訊一起合作的產品,這款產品12個小時的新增玩家數超過了260萬,首日登頂AppStore免費榜,還拿到了暢銷總榜第二、角色扮演類收入榜冠軍的位置,目前其依舊是免費榜的榜首。

按照這款產品所展現的勢頭,GameWower預計完美世界2019年在遊戲上的業績會再進一步,或許其公司整體的營收在2019年會突破100億元的大關。

但在GameWower看來,完美世界最大的亮點不是在於其遊戲僅次於騰訊和網易的成績,而是在於其整體業務線布局的完善。

電競僅次於騰訊?

2012年10月,完美世界正式宣布與V社達成協議,拿下《DOTA2》在國內的獨家代理權。

從純粹的生意角度去看,這不是一筆好買賣。《DOTA2》在2013年4月上線時面臨這一個很大的問題,《英雄聯盟》這款產品在當時已經開始產生吸附效應,另外產生於魔獸編輯器的《DOTA》當時雖已走下坡路,但其依舊備受老玩家的青睞。

這就是《DOTA2》所面臨的問題,前有《英雄聯盟》吸納更為大眾化的新玩家,後有《DOTA》對老玩家產生的強粘性。

《DOTA2》看上去是一筆很顯然的會虧本的買賣,它的玩家數據後來也的確只是在《英雄聯盟》的夾縫當中求生。而根據相關的爆料也的確如此,在運營《DOTA2》最初的兩年當中其一年帶給完美世界的虧損是1億元左右。

但與財務上的虧損相比,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V社對合作夥伴苛刻的態度,所有用戶通過Steam平台下載,只是一開始使用一下完美的賬號,後面完全通過Steam賬號,所有的用戶數據基本都在V社手裡,而不是完美。

另外在遊戲的更新以及是否展開特定的針對中國玩家的運營活動上,完美同樣沒有話語權,所有事情幾乎都是由V社來決定。

換一句話說,完美的任務僅僅是在中國搭設伺服器,同時提供客服人員等輔助,一切與遊戲核心相關的內容,完美無法參與,你可以認為完美就是V社在中國特定法律下挑選的一個傀儡而已。

不僅僅是傀儡,甚至有的時候,完美還需要為V社去背鍋,遊戲的BUG問題,外掛問題、賬號問題,伺服器問題等等,一旦遊戲出了問題,玩家首先想到的是問候完美。

但完美依舊選擇拿下了《DOTA2》代理權,現在來看,完美是看到了背後的電競產業。

實際上,在代理《DOTA2》時,中國的電競市場雖已經展現出上升的勢頭,但遠沒有今日這般繁榮,要知道王思聰收購CCM並改名為IG的時間是在一年之前,而在王思聰帶著資本進入電競圈之前,整個電競圈的日子不好過,一些職業選手的月薪甚至只有幾千元。

大市場的環境並不好,整個電競距離主流實在是太遠了,商業環境其差,只能依靠一些外設廠商的贊助度日,一些電競俱樂部甚至不得不出席一些網吧的開業儀式以此獲得微薄的營收,而就在2013年被譽為電競奧運會的WCG也走過了最後一屆。

完美在那個時間節點上,選擇與V社合作,押寶中國的電競,這是完美所展現的超前眼光。現在看來完美收穫了想要的果實,在目前的整個中國市場,除了騰訊外,對電競涉足和了解最為深入的就是完美。

甚至,可以這麼說,中國電競除了騰訊之外,就是完美,完美藉助《DOTA2》這款產品已經將一切有關電競的產業鏈完全打通。

這個打通並不是沒有交足學費,在2015首屆《DOTA2》上海亞洲邀請上,完美所展現的業餘簡直令人驚訝,無論是玩家還是職業選手的集體吐槽也難得一見。

那屆特錦賽後完美世界總裁也是電競相關業務負責人的張雲帆正式對外道歉,「由於我們操作上的失誤出現了不少問題,對此我們深感遺憾。作為主辦方,我們對於由此給大家帶來的困擾與不便,表達真誠的歉意,並承擔全部責任。

那屆特錦賽後,傳聞中的《DOTA2》上海冬季邀請賽遭到了V社的取消,而第二屆的《DOTA2》上海亞洲邀請直到2017年才重啟。

但現在,Ti9已經正式落戶上海,從2017到2018,無論是在中國舉辦的Major賽事,還是第二屆、第三屆《DOTA2》上海亞洲邀請,完美的成績都有目共睹。

在電競這個棋盤上,完美已經完全站穩了腳跟,所欠缺的或許僅僅是一款遊戲,這也是為什麼完美當初極力的要去拿《絕地求生》代理權的緣故,根據Gamewower的信源,當初在《絕地求生》代理權上,完美世界所體現的積極性特別高。

中國版Steam的意義

電競上的布局是一方面,另外是Steam。

按理來說,已經有了《DOTA2》這款產品的代理權,並已經打通了電競產業鏈,完美完全沒有必要在2017年再次與V社合作拿下了已經在國際服運營5年之久的《CSGO》國服代理權。

代理《CSGO》同樣是一眼就能看到的虧本買賣,在已經運營的5年多時間內,只有60萬中國玩家在Steam上購買了這款遊戲已經很能說明問題。

但是代理《CSGO》,完美與V社進一步加深了彼此間的合作,並為完美拿下Steam國服的代理權做了一次伏筆。

2018年6月12日,完美世界正式宣布,將與V社合作推出Steam中國版。完美世界CEO蕭泓表示,公司將通過Steam中國推出更多遊戲產品,為中國玩家及開發商提供高品質的內容以及更優越的體驗與服務。

Steam現在的形態是一定會遇到問題的,這一點Gamewower很早就說過《解析Steam:在中國緣何而火 未來又有哪些不確定性?》 ,所以它一定要在中國展開正式的運營才行。

但進入中國,或者說和完美合作,Steam同樣會遇到很多問題,這個是完美需要解決的,一方面是如育碧宣布PC版《全境封鎖2》將僅在Ubisoft Store和Epic Games Store上發售,不再登錄Steam。

一些知名的3A遊戲大廠如今幾乎都在做自己的遊戲平台,而不是再依靠第三方,B社旗下的遊戲《輻射76》PC版在解釋為什麼沒有登錄Steam時B社的營銷主管Pete Hines向GameSpot透露,Bethesda希望能夠與《輻射76》的玩家建立「直接關係」:「老實說,當中間有一個第三方存在時,會阻礙你和玩家建立這種關係,你很難通過電子郵件或其他方式直接聯繫到他們。」

在國外尚且如此,在國內在網易、騰訊藉助資本瘋狂的牽線海外大廠時,在海外大廠產品要進中國必須尋找代理時,中國版Steam完全沒有任何的優勢。

對於中國版Steam,最大的疑問是:上線的時候它上面到底有多少資源,頂級產品能有多少,它是不是會和現在中國手游發行行業類似,面臨沒有產品可發的境地。WeGame有關《怪物獵人》的事件已經給我們上了很好的一課。

但是,關於完美的中國版Steam還有一種很有趣的解讀,這個解讀來自於「對對對我們都是業內」。在其文章《Steam必須入華》中寫道:


熟悉完美的朋友知道,完美的政府關係一直做得非常好。完美世界的CEO蕭泓,大概是最多以專家身份,出現在央視等官媒報道中的遊戲廠商高管。2013~2014年,蕭泓兩次入選企業家代表團,隨大大出訪海外。而完美旗下的產品,應該也是最多以正面形象出現在央視上的遊戲。

所以完美在Steam合作中扮演了什麼角色?可能的猜想有很多,但「商人」是可能性最低的那個。在可預見的幾年內,Steam國服不會有多少油水,商業利益是最不重要的。

分析中國政府希望Steam以怎樣的形式存在,將有助於我們進一步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

這其中,完美扮演的角色,或許相當於政府用來和steam對話的民間組織,來協調一些事情。

或許這也能解釋,為什麼《完美世界》手游是國內所有的大廠商、大產品當中第一款在版號重開之後拿到版號的遊戲,要知道網易、騰訊所拿到的版號很多都不是各自旗下最迫切想要拿到版號的產品。

當然,刨除這個隱秘的因素,中國版Steam在缺少大產品的背景下,還是會為完美帶來一些好處的,如海外和國內的中小產品,畢竟「Steam」這個品牌放在那裡,而這些中小產品也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數據。

依靠中國版Steam完美算是可以正式的擺脫研發商的身份,升級為平台方,在整體的戰略意義上前進了一步。

影視+網文的泛娛樂

除了這兩步大的戰略上的前瞻和布局,完美另外兩塊布局同樣有很強的提前卡位的效應。一個是完美影視,一個是縱橫中文網。

2016年,完美影視宣布2.5億美元投資環球影業,加上之後2017年的2.5億美元,共計5億美元,雙方簽訂的5年共同投資、製作50部電影,投資將用於環球影業未來大部分電影項目25%的製作經費,並且可以獲得這些電影項目的25%的票房分賬。

其中《諜影重重5》、《新木乃伊》、《侏羅紀世界2》、《媽媽咪呀2》均為雙方的合作產品。

而在投資環球影業之前,實際上成立於2008年的完美影視已經在國內投拍了諸如《失戀33天》這樣的高票房產品,而《非常完美》《鋼的琴》等也均為完美影視投資。

2019年影視方面的項目儲備豐富,電視劇儲備包括《青春斗》、《勇敢的心2》、《半生緣》、《全世界最好的你》等,電影儲備有《霹靂嬌娃 2019》、《精靈怪物:瘋狂之旅》等,綜藝儲備包括《嚮往的生活3》等

影業之外,再看網路文學,2013年12月28日,完美世界發布公告,稱已與百度達成最終協議,將以1.915億的價格售出旗下縱橫中文網。

但過了兩年的2015年年底,完美世界完成收購百度文學,包括熊貓看書、百度書城和遊戲影視等業務以及縱橫中文網。出去轉了一圈後,縱橫中文網再次回到了完美世界的懷抱。

在目前網路文學的世界當中,除了騰訊旗下閱文集團的一家獨大外,剩餘如17K、縱橫中文網、掌閱均在第二梯隊。其中縱橫中文網囊括了如烽火戲諸侯、夢入神機、方想等一批網路文學的大神級作家。

在網路文學的體量上,縱橫中文網相比閱文集團相差很大,但是在整個網路文學市場上,縱橫的排名並不低。

縱橫文學高級副總裁許斌曾透露,2017 年縱橫文學IP版權收入近 2 億,成交的IP包括《劍來》、《平天策》、《國色生梟》等。其他頂級IP的影視劇開發也都在有條不紊推進。據縱橫文學方面向新浪科技透露, 2017 年,公司的年利潤為 1 億元。

而在2017年的5月,其完成了由紅杉資本和完美世界領投的 8 億元融資,2018年10月獲得北京市文投集團旗下基金的戰略投資。據傳估值已經達到了45億元。

作為一家遊戲為主業的公司,完美在網路文學上的布局和當下的成績其實已經算出色,遊戲+網路文學+影視這三者的泛娛樂聯動的體量來看,完美應該同樣是僅次於騰訊在泛娛樂布局的一家公司。

而從戰略意義上去看,電競布局的深入、中國版Steam未來帶來的變數、自身泛娛樂產業的布局,完美在各個方面雖然都不是最出彩的那個,但難能可貴的是每一項幾乎都算小有所成。

這是完美最讓人感到意外的地方,當年的端游七君子,騰訊、網易、盛大、暢遊、完美、金山、巨人,目前去看,騰訊、網易毫無疑問是遊戲市場的佼佼者,但論綜合業務上的布局,完美是僅次於騰訊的一家。

在經過這麼多年的布局之後,完美交出了一份讓人滿意的完美答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