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真傳一刻】第219期:傅文錄-鄭盧醫學脈法學習感悟

【真傳一刻】第219期:傅文錄-鄭盧醫學脈法學習感悟

【真傳一刻】第219期:傅文錄-鄭盧醫學脈法學習感悟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講者簡介

傅文錄,河南省浚縣人。畢業於河南中醫學院,中醫內科副主任醫師,曾任職於河南省平輿縣人民醫院,從事內科臨床工作30餘年,現已退休。曾投師於時振聲教授、石景亮教授、陳守義老中醫,深得名師言傳身教,名家指點迷津,臨床醫術日趨成熟。一貫熟讀深思四大經典,活用精研四小經典,湯證論治運用得心應手。崇尚火神派鄭欽安扶陽學術理論,近些年來潛心於研究學習火神派學術思想,並在臨床中努力實踐這一「扶陽助正,回陽返本」的心法,頗有心得。

中醫家推薦

鄭盧醫學學術思想與臨床風格獨特,重視人體正氣與邪氣的判斷,及正邪雙方力量的對比狀態,據脈立法選葯組方,達到扶助正氣、扶持陽氣,抑制邪氣、去除陰霾的最終目的。今天傅文錄老師與大家分享學習鄭盧醫學脈法的一些感悟,脈下判斷正氣與邪氣,體會邪正始終交織的特點,有助於大家更好的理解脈法葯三位一體的鄭盧醫學。

■ 溫馨提示:本文約5685字,閱讀大概需15分鐘。宜泡一壺清茶,慢品。

▽ 傳講拾錄 ▽

在過去我們所學的脈法,基本上都是單獨的診脈,與法與葯沒有任何聯繫,而鄭盧醫學非常重視脈法的臨床判斷,以切脈來定法,法定之後而後再選擇所用之藥物,形成了獨到的脈法葯三位一體的治病模式。今天我就與大家分享個人學習鄭盧醫學脈法的一些感悟。

如何脈下判斷正氣(陽氣)

鄭盧醫學最為重要的就是扶助人這一口氣,這一口氣就是陽氣,也即人身的正氣。《內經》中有:「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我們要清楚的認識到正氣到底是否正常,因為一切疾病的發生過程,就是人體正氣不足所致,如彭師所說:「正氣不充滿到哪裡,哪裡就要生病」。鄭盧醫學非常重視人體正氣與邪氣的判斷,形成了獨到的理念與臨床方法,那在我們診脈的時候,就是要體會出病人脈搏跳動過程的這一口氣之中,正氣與邪氣處於一種什麼樣狀態。

但是在我們過去所學的脈診中,幾乎所有的描述針對邪氣而言的,至於正氣在診脈下怎樣把握,大多數書本上無法講清楚,也無法給出我們一個很好的方法。鄭盧醫學是怎麼樣判斷人體的正氣呢?從左手尺脈上著手,就是彭師在《大醫火神師徒傳道錄》中所說的,左手尺脈按壓至骨,來感覺手指腹下的感覺,其跳動緩力神的狀態

為什麼這種判斷方法,能知道人體內正氣虧損的情況呢?因為左手尺脈屬腎,腎陰為坎水,其坎卦象內涵是:外面二陰夾一陽。人體的一切所有生機,都體現到這腎坎一陽中,因為坎水一陽的搏動,就是人體正氣、陽氣在升動過程中的反映,而人所謂的「一口氣」,就是指這坎中一陽。因此,感悟這左尺脈手下坎中一陽的搏動,就能知道目前病人正氣虧損情況,而且還能知道,當病人什麼時候尺脈坎中一陽的搏動達到正常的時候,其病人的正氣、陽氣就是被扶持起來了。這樣判斷人體正氣的診脈方法,是鄭盧醫學最為獨到之處,這是在我們所看到的文獻資料中,唯一的獨到方法。

判斷人體脈診中正氣的另一種情況,就是判斷整體雙手寸關尺中的緩力神。緩、力、神,彭師在《傳道錄》中講的非常詳細而且具體。從文字字面的讀起來很是容易的,但是真正體悟起來也並非是一件易事。為什麼呢?因為,感受脈搏跳動過程中的緩、力、神,其實就是感覺脈搏跳動過程中這一股子脈氣。脈氣是什麼感覺呢?就像是一股子水流在我們的手下流過。我們所感覺到的緩力神,就像是一個清靈透徹小人從我們脈流中經過。正氣所反映出的情況,主要體現在六部脈診中之緩力神,那麼,怎麼樣把握六部脈診中的緩力神呢?根據彭師在《傳道錄》中所講,我們體會到:六部脈中的緩力神,主要體現在五臟脈中,即浮中沉,或是舉按尋中,以中按或沉取中得出。如果從浮中感覺出,這一定是邪氣存在了。

為什麼我們要從五臟脈中感覺緩力神呢?彭師在《傳道錄》中所講:「五臟統帥全身」,五臟是我們的全身之統帥,而我們所做的工作也都是以五臟為中心所展開的,所以我們去感覺五臟脈中的緩力神就是在感覺其五臟之中正氣充沛的情況。《內經》中有:「所謂五臟者,藏精而不瀉也,故滿而不能實」,由於五臟一分一秒地都在不停的工作,都在運行中消耗陽氣,正常只有虛的時候,而一旦有實的時候,就是五臟有了邪氣,占居了正氣的位置,所以我們去感悟五臟脈診中這一股子清靈透徹之氣,判斷五臟脈中的緩力神,就是把握目前五臟之中其陽氣虧損到什麼程度了。

如何脈下判斷邪氣

關於邪氣脈的判斷方法,歷代脈學著作中介紹病脈的情況非常多,我們以鄭盧醫學脈法中的病脈為主,因為歷代脈法與治療是完全脫節的,只有鄭盧醫學是脈法葯三位一體的。

那鄭盧醫學脈法中,從什麼地方去把握脈下之邪氣呢?首先是手下脈診中,其失去了四季脈中流動之特點。為什麼要講失去了四季脈中流動之特點?因為一年四季人體脈搏跳動有一定的變化規律,這個我們心中要十分的清楚,如《內經》中所說:「春脈如弦……夏脈如鉤……秋脈如浮……冬脈如營」,如果在四季脈診過程中,失去了上述《內經》所述之脈象特點,那就是病脈。四季脈與五臟脈的關係:肝應弦,心應鉤,肺應毛,腎應沉,脾應緩,如果說在診脈中發現五臟脈象失去了上述五臟脈特點,這就是出現了病態,也就是說人已經生病了。

為什麼說失去這些四季脈法特徵就是有了邪呢?因為《素問·五運行大論》中說到:「非其位則邪,當其位則正」,應該出現的脈象而沒有出現,也就是說正氣沒有能力體現出這些特點,也就變成了邪氣而居。比如說,肺脈毛,就如我們用手去觸摸過去用的雞毛彈子一樣,如果說右寸部不出現毛脈,這就是邪氣占居了正氣的位置。

另外一個判斷邪氣的方法,就是感知脈失去了緩力神象。正常的脈象中呈現出緩力神的狀態,如果說整個或者是局部,失去了緩力神狀態,這就是出現了邪氣。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非其位則邪,當其位則正」(《內經》),該出現的沒有出現,這就成了邪氣,邪與正是一家。脈法中如果失去了緩力神的狀態,一般會有兩個特點:一個是整體脈象都失去了緩力神狀態,既整體上呈現出邪氣盛的狀態。二是局部失去了緩力神的狀態,即寸關尺某一部脈象,如右關部失去了緩力神狀態,這就是脾胃有了病態,或者邪氣盛在了局部。

對於局部脈象中邪氣脈之特點,鄭盧醫學對病氣脈有其獨到的認識之處,最有主要以下五個方面:

緊脈:歷代醫家都有所論述,但都不具體。而鄭盧醫學脈法中,把緊脈看成是最為重要的寒氣存在指征。

緊脈的出現,有三種情況:一是浮緊:提示外感寒邪的存在,是運用桂枝法的首選。二是沉緊:提示內寒邪氣的存在,是運用附桂法的首選。三是局部緊:既某一個部分寸關尺的脈中出現,如右寸出現緊脈,既肺有寒氣外邪,也是選擇桂枝法或附桂法的指征。

膀胱脈:即在左尺部腎脈部位,既浮中沉中沉取發現有緊或其他情況出現,就是膀胱脈。每當這個膀胱脈出現的時候,就提示出病人膀胱太陽區有寒濕之氣存在,既表裡都有問題,特別是出現膀胱脈緊的時候,顯示出病人長期外寒不去,膀胱氣化不利的現象。這也是運用桂枝法或附桂法的選擇。

膀胱脈出現病態有兩個情況:一是緊脈:既膀胱脈緊,這就是典型的太陽經脈有寒氣的存在,即太陽表證不開的狀態。二是滯脈:膀胱脈出現滯脈,多數是濕氣不化的表現,仍然是太陽氣化不利的病態。濕氣重,與太陽表證不開有直接的關係,這也是運用桂枝法的指征,不過化濕氣的藥物不可少。

滯脈:是鄭盧醫學中最為獨到之處。滯字,一個水,加上一個帶字。什麼意思呢?有水拉著一個帶子向前走,很不利索的樣子。

滯脈的出現有三種意思:一種是濕滯:濕滯,就是脈在流動過程中,不利索,有點托托拉拉的感覺。二是郁滯,是氣虛陽微,濕氣氣化過程中,有點艱難曲折的樣子,但還是能通過一點,只是感覺斷斷續續的樣子了。三是氣滯,也就是氣機或氣化過程中,氣機通行的過程中,有點困難或是阻力比較明顯;如同現人代所說的氣鬱,與此有類似之感覺;這只是我自己的看法,不一定正確。

勁脈:古今看法有多種,如芤脈、硬脈、石脈、豆脈等等,在鄭盧醫學裡都稱之為勁脈。勁脈,就像是我們走到鋪滿小石頭塊兒的路面,而且這些小石頭塊兒都是比較圓滑的,但是走在那就是有阻力感覺。

勁脈臨床意義是:一是提示有燥熱之象:如右關脈陽明不降,就會出現勁脈,我們可以選擇如白芷、天麻、厚朴、馬檳榔、膽南星等,以降陽明之燥熱。二是提示有郁滯現象:就像是水在較寬流河面突然遇到了狹窄的河面,水流無法完全通過而急劇回頭之意。三是寒凝陽衰之象:勁脈類似於阻力增加,而通過困難,只有寒凝陽衰之時,才會出現這種現象。勁脈是一個特殊的脈象,調整起來非常緩慢。因為現代研究提示,血管硬化、高血壓、高血脂等因素也夾雜其中。我們的臨床體會是:勁脈在臨床上往往有兩極表現或癥狀,即寒與熱兩極癥狀都有可能出現這樣的脈象。

尺脈浮:一般指的是左尺脈浮,有時候也包括右尺脈浮。尺脈應沉才是,一旦浮起來,提醒我們的是虛陽上浮,或是虛陽外越。這種情況完全是兩極觀點:久病不治尺脈浮,病情危重;輕病外浮,經治後下沉,病好轉。總之,但凡尺脈浮,不管任何時候,都是運用白通湯法的指征。

為什麼要獨重脈診

彭師在《傳道錄》中反覆強調的是「(四診)以脈為主」。為什麼鄭盧醫學要強調「以脈為主」呢?因為望、聞、問、切四診之中,望、聞、問三診之中,都有可能出現假象,而獨獨只有脈診,任何人也無法掩飾什麼,也不可能存在假象。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脈搏的跳動,一個人是無法用意識來控制的,也無法干預到其內部的變化與搏動。所以說,脈搏的跳動恰恰是能夠反映出人體內部最為本質的問題。因為脈搏的跳動,就是人活一氣,這一口氣在人體內運行的直接情況。脈搏跳動所反映的情況,就好比是現場直播一樣,所反映的就是當時病人即時的一個信息,而且其反映的信息乃是,最及時、最迅速、最確切。

正是因為如此,我們來看彭師的醫案就會發現,為什麼要求一周一診,而一診時往往幾張處方,吃幾付,加幾味葯,減幾味葯。因為診脈當時可能是這樣的情況,可能過幾天、幾周,甚至幾個小時,都會發現變化。而鄭盧醫學脈法,正是緊緊抓住脈診中細微的變化,而不斷的調整處方與用藥,才能與病情的發展變化完全吻合,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這就是為什麼看彭師醫案的治病過程,其處方每診藥物都非常類似,但仔細分析卻會發現其每張處方都有細微的差異,這是與當時脈診的情況相一致的結果。

鄭盧醫學脈法獨到之處,其認識的理論基礎,都是源於《內經》。如《素問·脈要精微論》中指出:「微妙在脈,不可不察,察之有紀,從陰陽始」,其最為微妙的,《內經》認為就是脈。況且,《內經》還說:「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內經》中所論述的意思是,脈診中能夠知道目前病人的陰陽情況。因為陰陽二氣合一的運行產生一氣,一氣的運行過程,通過脈診我們能夠分辨出其陰陽屬性來,即能夠弄清楚目前患者正氣與邪氣的情況。同時,《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中指出:「按其脈,知其病,命曰神」,即《內經》認為診脈不僅僅是能知其病在哪裡,而且還能夠判斷其神氣的情況。神是什麼呢?神就是氣,氣就是陽,陽氣就是一股子脈氣、一股子神氣,脈診能知道這股子神氣是否有毛病。

邪正始終交織一起

關於正與邪的概念,可能我們大多數人都可能會認為,正是正,邪是邪,正與邪不會交織在一起的。可事實卻不然,乃為邪與正始終交織在一起。這又是為什麼呢?為什麼說邪正始終交織一起呢?因為《素問·五運行大論》中指出:「非其位則邪,當其位則正」。這也就是李可老中醫所說的:「邪正是一家」。既正氣與邪氣,即如陰與陽始終是交織在一起的,既無法分離與分開。

人得病之後,體內是一種什麼狀態呢?人得病之後,在脈象上的感覺,也就是正氣與邪氣的拉鋸戰爭,就是這麼一個相互交持、如油裹入面一樣,難解難分的狀態。鄭盧醫學告訴我們,當我們浮取或中取的時候,我們所摸到到的脈象就是病氣或邪氣,而沉取或重取的時候,所感受到最多的是人體之正氣。因此說:浮或中取我們所感受到的大多是人體之邪氣的狀態,而沉取或重取所感覺到的乃是人體五臟之正氣狀態。輕取感覺邪氣,重取感覺正氣即五臟之氣,這是判斷正氣與邪氣的分水嶺。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我們所摸到的脈搏跳動,就是正氣與邪氣始終交織在一起、相互夾雜、相互柔和在一塊兒的這樣狀態。而我們所摸脈所感觸到的,就是去體悟這個正氣佔多少?這個邪氣佔多少?邪氣究竟在某個部位。我們的摸脈立法,就是針對正氣目前的強弱與多少、邪氣的強弱與多少,來處方用藥,通過藥物來解決正與邪雙方力量的對比狀態,達到扶助正氣、扶持陽氣,抑制邪氣、去除陰霾的最終目的。

所以,為什麼說鄭盧醫學要強調處方立法與治療是一個比較慢長的過程呢?就是因為正氣與邪氣交織在一起的狀態,所以我們是通過既扶助陽氣又抑制陰邪的過程,最終使人體的坎中一陽,得到很好的扶持與保護。正因為疾病都是人們自己一點一滴的折騰出來的,那我們處方用藥也就是一點一滴給折騰回去。怎麼樣把疾病折騰回去呢?就是通過脈診中的正氣與邪氣的關係,一點一點的扶持正氣,又一點一點的去除邪氣,這樣讓疾病最終達到治癒之目的。

這也就是我們所看到彭師的處方時,感覺這張處方怎麼看也不治什麼病,可就是用這樣的處方,一天天的,病人情況逐漸好轉,最終不管是什麼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腫瘤等等,過去認為無法可醫之病,現在都有把握與有信心治好。盧鑄之太老師曾言:「不去邪而邪自去,不治病而病自愈」(《傳道錄》)。正如鄭欽安所說:「是不治邪而實以治邪」(《醫法圓通》)。《靈樞·九針十二原》中云:「言不可治者,未得其術也」,因為我們得到了鄭盧醫學心法與精髓,所以說我們有信心治療過去認為無法治療之病。但是這還有一個基本的前提:就是需要反覆的這樣那樣的折騰,需要有足夠的時間,才能達到我們的治療目的。

結 語

為什麼鄭盧醫學始終把扶助人體陽氣放在首位,強調我們的處方用藥一定不要傷及人體的陽氣?因為人在生病的過程中,雖然我們用了認為很好的藥物,但是這並不能取決定性作用,能取決定性作用的乃是我們人體內的正氣與陽氣,藥物實際上是協助正氣去治病的,如果沒有人體陽氣的參與,再好的葯在人體內也是無法取得臨床效果的。所以說,藥物再好,其在人體內都是處在一個輔助的位置,不會處在主導地位的,而決定能否取得臨床療效的,並處於主導地位的,始終都是人體之正氣與陽氣。這就是為什麼說,鄭盧醫學始終把扶助人體正氣與陽氣,把左手尺脈的強弱來判斷人體正氣方法,做為重要的判斷指標之目的。

鄭盧醫學脈法不僅僅有其獨到之處,更難能可貴的是,給出了我們判斷正氣與邪氣方法,把千年以來邪正脈法無法分辨的困境給解決了。同時,鄭盧醫學脈法中有幾種特殊脈象的描述較為獨特,比如左手膀胱脈中取得到,證明其病人目前有太陽寒氣不化之癥狀,乃是運用桂枝法指征,這在所有脈診描述中是沒有的。鄭盧醫學脈法完全以為立法服務的,即以脈定法,以法選擇藥物,形成了所謂脈法葯三位一體的結構框架,緊密與臨床療效相聯繫,成為扶陽脈法中的一隻獨秀,很值得我們去花大力氣去傳承,學好這種脈法,才有可能進入鄭盧醫學高層次狀態,讓我們共同去努力吧!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鄭盧醫學 , 請長按識別海報中的二維碼,一起隨傅文錄老師解析盧鑄之醫案,深入學習鄭盧醫學脈法葯三位一體!

【真傳一刻】第219期:傅文錄-鄭盧醫學脈法學習感悟

整理校對:遊藝 陳劍城

審核:傅文錄老師

編輯:朱麗莉

聲明:

· 本文為傅文錄老師原創文章,授權中醫家編校發表。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

·歡迎投稿:bianjibu@zhongyijia.com.cn

搜索「私家健康先生"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中醫資料。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APP,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體,只專註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家 的精彩文章:

春天肝臟不好,百病生!1味中藥2個方,疏肝理氣,排出肝膽之毒!
郝萬山:苓桂劑三方新解

TAG:中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