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萬維網誕生記 科學史

萬維網誕生記 科學史

風靡世界的互聯網環球信息技術World Wide Web(簡稱WWW)的發明源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英國人蒂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於1989年成功地開發出世界上第一個Web伺服器和第一個Web客戶端軟體,把互聯網的應用推上了一個嶄新的台階,極大地促進了人類社會的信息化進程。因「發明萬維網、第一個瀏覽器和使萬維網得以擴展的基本協議和演算法」而授予了蒂姆·伯納斯·李圖靈獎(2016年)。

互聯網的雛形早在1960年代就誕生了,為什麼沒有迅速流傳開來呢?其實,很重要的原因是早年聯接到網路上需要經過一系列複雜的操作,並且不同的計算機具有不同的操作系統和不同的文件結構格式,使得跨平台的信息文件只能相互獨立地劃成孤島。蒂姆曾經用一副非常形象的圖畫表明了他的創意(圖1),即通過一種超文本方式,把分布在網路上的不同計算機內的信息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通過超文本傳輸協議(HTTP)從任意的Web伺服器轉到一台Web瀏覽器上進行無障礙的信息檢索。這個叫Web的軟體還能支持圖文並茂的信息,甚至還允許發布音頻和視頻。這就使得後來的互聯網遠程教育及在線購物等等得以實現!此外,互聯網的許多其它功能,如E-mail、Telnet、FTP、WAIS等內容也都可通過Web框架進行實現。

1990年12月25日,蒂姆和法國網路高手羅伯特·卡里奧(Robert Cailliau)在西歐高能物理中心(CERN)一起成功地通過互聯網展現了基於Web原理的HTTP代理與伺服器的第一次通訊。短短的時間內,這項技術推廣到了全世界。

圖1蒂姆·伯納斯·李用這張圖說明了WWW的創意,使原來不同計算機上的信息無法溝通,而現在可以用任何一台計算機對任何Web伺服器上的信息庫進行調用。

英國女皇伊麗莎白二世2004年向伯納斯·李頒發大英帝國爵級司令勳章。2009年4月,他獲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201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典禮上,蒂姆獲得了「萬維網發明者」的美譽,他本人也參與了開幕典禮。

根據有關資料介紹,蒂姆·伯納斯·李出生於英格蘭倫敦西南部,他的父母都參加過世界上第一台商業計算機的建造。1973年,他中學畢業進入牛津大學王后學院深造,1976年從牛津大學物理系畢業後曾經供職於一些高科技公司,從事集成電路和系統設計的研究。1980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蒂姆來到瑞士的日內瓦,進入到CERN的一個實驗室組裡。該實驗室組的首席是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教授。

享譽世界的實驗物理學家丁肇中教授在基本粒子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獨立發現了第四種夸克的束縛態,即J粒子,由此開拓了基本粒子研究的新領域。那段時期,丁教授在歐洲高能物理研究中心領導著L3的實驗,該實驗組首次邀請了由美國、前蘇聯、中國、歐洲等600名科學家共同參加大型國際合作研究。

在那裡,年輕的蒂姆接受了一項極富挑戰性的工作:為了使實驗組裡各國的高能物理學家能通過計算機網路及時溝通並傳遞信息,實驗組委託他開發一個軟體,以便讓分布在各國實驗組成員能夠把最新的信息、數據、設計圖資料等及時地提供給全體人員共享,隨時隨地猶如大家都在一起地方同步工作。早在牛津大學主修物理時蒂姆就不斷地思索,是否可以找到一個"點",就好比人腦,能夠透過神經傳遞、自主作出反應。以此為思路,蒂姆經過一段努力,終於編製成功了第一個高效局部存取瀏覽器"Enquire",並把它應用於數據共享瀏覽中。

1984年蒂姆作為正式成員重返歐洲核子物理實驗室,他恢復了過去的工作,並正式寫下了世界上第一個網頁瀏覽器(World Wide Web)和第一個網頁伺服器(httpd)的軟體源碼。這時蒂姆把目標瞄向了建立一個全球範圍的信息檢索系統,以徹底打破信息存取的孤立行為。1989年3 月,蒂姆向CERN遞交了一份立項建議書,建議採用超文本技術(Hypertext)首先把CERN內部的各個實驗室連接起來,在系統建成後,可以擴展到全世界。這個激動人心的建議在CERN引起軒然大波,但開始沒有被上司通過。

蒂姆·伯納斯·李

時值90年代初,中國建立了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工程,為推動我國高能物理網路環境的進一步發展,我到了位於日內瓦的CERN考察,在訪問期間就被安排在蒂姆原來的辦公室內,很幸運地接觸到這位WWW發明人。蒂姆在辦公室門口貼了一張大黑蜘蛛趴在網上的圖畫,他給我解釋說英文里Web也是網。他熱情推薦我參加當年(1994年)4月10日召開的第一屆國際WWW技術論壇大會,他做主題演講,我親眼看到會上會下群情振奮,所有人都感覺到一個重大的事件即將在世界上發生。那天他在屏幕上專門打出一張世界地圖,用顏色標明已經推廣了WWW技術的國家(當時主要集中在歐美各國),然後他刻意指著中國區域預言這裡也快了。因為他知道我已經在組織策劃國內著手啟用WWW這項技術。

那年我也曾經邀請蒂姆到中國做報告,但他當時在世界各國的報告都已經安排滿滿的了,便派了他的助手到北京介紹WWW。差不多二十年後的2013年蒂姆才第一次得以訪問了中國。

今天作為Web之父的蒂姆已經功成名就。但並不像大多數普通人都認為的那樣,WWW的建立是通向致富的捷徑。與那些依託互聯網一夜暴富之士相比,蒂姆仍然堅守在學術研究崗位上,那種視富貴如浮雲的胸襟,真正表現了一個獻身科學的學者風度。回顧過去,我們看到偉大的全球互聯網事業,正是由無數像蒂姆·伯納斯·李這樣的先驅們的無私耕耘才成長起來的。

在WWW誕生29周年之際,63歲的蒂姆發表了一封公開信,信中強調了目前互聯網發展似乎正面臨著一些威脅。蒂姆意識到了網路的無窮威力將給政府、企業和社會帶來的劇烈改變。他預見這個發明一旦落入不適當的人手中,將成為世界的災難。有人忙著打造一個接一個的社群網路、在線商業平台,很少會去設想他們可能帶來什麼後遺症。而蒂姆過去近三十年的時間裡卻都在努力保護互聯網的純潔,使自己的這項發明更好地造福人類,儘管他從未曾因為這個發明而直接獲利。

互聯網的安全問題日益顯示出許多弱點,尤其過去幾年裡,臉書外泄超過了8000萬用戶個人資料,更多的網路運營商在想方設法收集個人隱私。

今年初,蒂姆出席了美國華盛頓的全球信息網基金會(World Wide Web Foundation)年度會議,這個基金會致力於保障數字環境中的人權。他認為這是一項迫切的任務,因為據他的估計,到今年下半年全球網路人口將達到四十億。隨著越來越多人在網路上分享他們的履歷、政治傾向、DNA信息,網路將變得更加強大、更有價值,但同時也更加危險。

一開始,WWW技術確實是開放、自由、不受任何公司或團體所控制。不過,這種免費與開放的精神,卻也成了它的弱點。如今我們幾乎是自願地讓某些網路運營商控制著我們要去哪裡買東西、要看到什麼新聞、要對什麼人點贊。

在早年網路泡沫時期,有人評論在中國WWW網站的湧現率比人口出生率還高。實際上,我們有世界上最多的用戶,但是也有很多的問題。涉及到網路安全,不能不說我們用戶和運營商的安全意識還需努力提高。網路安全形勢不可小視,蒂姆給我們表示的憂慮不是空穴來風,它預示著互聯網新的一波挑戰又在開始。不管是加固WWW的系統,還是採用所謂「去中心化」的架構,我們都拭目以待。

來源: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科院之聲 的精彩文章:

科學家揭示幹細胞分化關鍵轉錄因子
研究揭示複雜光流運動視覺錯覺產生的腦神經機制

TAG:中科院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