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順治通寶「雲·一厘」錢

順治通寶「雲·一厘」錢

順治通寶雲一厘(正)

順治通寶雲一厘(背)

順治通寶「雲·一厘」錢,是順治時期清政府在雲南所鑄,其面背錢文均為楷書漢文。它是明清易代之際,雲南官方制錢中樣式獨特的品類。從其錢廓、穿口和鑄工等方面來看,均帶有明顯的明末雲南銅錢鑄造工藝之遺風。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在於當時政權雖已改朝換代,但工場、工匠、設備和技術等方面幾乎都與前朝無二,甚至就是前朝全套設備和人員的延續使用。對於此種鑄造風格的影響,最遲在康熙時雲南官方鑄造的制錢中仍有所體現。本文結合相關史料,對順治通寶「雲·一厘」錢的鑄造情況進行探討。

▌「一厘」式制錢的頒行

順治十年(1653年)七月,「廷議疏通錢法,以(順治)八年增重一錢二分五厘為定式,幕左漢文『一厘』二字,右寶泉鑄一字曰『戶』,寶源曰『工』,各省、鎮並鑄開局地名一字,如太原增『原』字,宣府增『宣』字之類,錢千准銀一兩,定為劃一通行之制。」此後,順治通寶「一厘」式制錢先後在戶部寶泉局、工部寶源局及各省、鎮開爐鑄造。

清廷已規定千錢准銀一兩,嚴禁私鑄。但各府、鎮地方局卻在鑄行過程中陸續出現鑄錢重量、質量不一等問題,而且民間非法私鑄不絕,藉機謀取暴利。針對這種情況,戶部對幣制加強了監管,遂於順治十四年下令各省、鎮地方錢局停鑄各式順治舊錢,「專任寶泉、寶源,精造一錢四分重錢,幕用滿文,俾私鑄艱於作偽。」可以看出清廷下令各地方局停鑄舊錢,把鑄幣權收歸寶泉、寶源二局,並精鑄背滿文制錢的作法,旨在統一制錢標準,使民間作偽不易,以此杜絕私鑄。

順治十四年下令各省、鎮地方錢局停鑄之前各式順治舊錢,「一厘」式亦在其中。至順治十七年,戶部又商議決定讓各省、鎮地方局重開錢局恢復鑄錢,據《清史稿》載:「(順治)十七年,復直省鑄,今准重錢式,幕兼用滿、漢文。」此時由戶部重新頒布了制錢新樣,即制錢背文錢局名穿左為滿文、穿右為漢文。

▌「雲·一厘」制錢的開鑄

順治初年,雲南一度為張獻忠大西軍余部孫可望、李定國等長期踞守。後李定國至安隆迎永明王(永曆帝)朱由榔入滇後,南明小朝廷開始倚仗大西軍余部李定國等據守滇雲一隅,堅持抗清。順治十五年二月,清廷乘永曆政權內部遭受孫可望叛變之際,兵分三路大舉向貴州、雲南進發。次年正月,清軍「乃從普安州(貴州盤縣)間道入雲南,三路大師俱入省城(雲南昆明),李定國、白文選與偽永曆帝奔永昌(雲南保山)。」清軍於順治十六年正月初三攻陷雲南省城昆明。至此,南明政權遭受嚴重打擊,永曆帝流亡緬甸,清廷遂控制雲南。

清廷「詔自順治十七年,(雲南)開局鑄錢,以利民用。」故於同年平西王吳三桂在昆明錢局街「設立寶雲局,安爐七座。」鑄造「雲·一厘」制錢。清人唐與《制錢通考》:「順治十七年,戶部議准雲南亦令設爐鼓鑄,背鑄『雲』字。」由此可知,「雲·一厘」錢真正鑄造時間當在順治十七年。

大順通寶背工滇版(正背)

興朝通寶背壹分(正背)

永曆通寶折三(正背)

從順治四年四月孫可望入滇據昆明,至順治十六年正月南明永曆政權從昆明敗走,近十二年間,雲南相繼被孫可望、李定國和南明政權所佔據控制。這期間,孫可望曾於滇鑄行「大順通寶」「興朝通寶」錢,並規定民間禁用海(貝幣);此間南明政權亦在滇鑄行過「永曆通寶」錢。這正是清廷為何遲遲於順治十七年才在雲南設錢局鼓鑄的原因所在。所以,「雲·一厘」錢的最早鑄造時間當是順治十七年清廷在滇設立寶雲局之時。

▌「雲·一厘」制錢的停鑄

據《清實錄》載:「順治十八年辛丑八月乙卯,平西王吳三桂疏言:『遵旨鑄行滿、漢字制錢,其雲南厘字錢應請停鑄』,下部知之。」由此可知,「雲·一厘」錢是於順治十八年八月遵旨停鑄。

「雲·一厘」制錢自順治十七年始鑄,遂於次年八月後而停鑄,雖然其鑄造時間不足兩年,但它卻是清王朝平定雲南後一種帶有過渡、象徵性質的貨幣,在雲南貨幣史上佔有特殊地位。

▌結語

「雲·一厘」錢是順治十七年始鑄,順治十八年八月遵旨停鑄,其在滇鑄造時間總共不超過兩年。其樣式卻仍按順治十年所頒樣式鑄造。

就全國而言,因清初雲南政局的特殊性,致使雲南成為順治通寶「一厘」式鑄造時間最晚的地區。

「雲·一厘」錢的鑄行,是清王朝統一雲南後,官方所鑄造的第一批貨幣,同時也是明末清初雲南「廢貝行錢」後,銅錢最終取代貝幣成為通行於雲南市場的主要貨幣,在雲南貨幣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順治十七年戶部重新頒布了制錢新樣,即制錢背文穿左為滿文錢局名、穿右為漢文錢局名。雖然戶部於順治十七年已頒制錢新樣,吳三桂也在順治十八年奏言中提到:「遵旨鑄行滿、漢字制錢。」但實則官方並未在雲南真正鑄行過背文為滿漢文局名的新樣制錢,終順治一朝,雲南只鑄行過順治通寶「雲·一厘」制錢一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鑒定收藏 的精彩文章:

崇禎青花:一座由民窯主導築起的青花瓷藝術高峰
中國千古對聯

TAG:鑒定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