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青光眼:可防可控可治

青光眼:可防可控可治

今年3月10日—16日是世界青光眼周時間,主題是「視神經一張照,青光眼早知道」。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青光眼之家於3月推出世界青光眼周系列活動,旨在普及青光眼知識,提高患者對青光眼的認識,發現潛在患者,指導患者進行正規治療,並堅持正確有效的用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青光眼的致盲率。

青光眼:可防可控可治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活動現場

防治青光眼關鍵是早發現

據了解,青光眼致盲率高,50%的青光眼患者在就診時已經處於晚期。全球約有60%的青光眼患者分布在亞洲。在我國,青光眼的患病率約為2%,致盲率為22.7%,占失明總人數的8.8%。40歲以上人群中,約有920萬人患青光眼,其中55%至少單眼失明,18.1%雙眼失明。

「青光眼的早期診斷主要是靠眼底照片,它是一個慢性疾病過程,需要重視管理。」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青光眼科教授、眼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名譽主任葛堅強調,按照現在的醫療水平、醫學發達程度,青光眼是完全可防可控可治,關鍵是要早發現。「通過早期診斷、早期干預、早期治療可以使絕大部分青光眼患者在有生之年看到美好世界,並不是患了青光眼就意味著瞎了,但如果失去治療時期,等到看不見了再就醫就無法晚了。」

青光眼:可防可控可治

所有年齡段都有發生青光眼的可能

葛堅提醒,所有年齡段都有發生青光眼的可能,小到剛出生的嬰兒,大到老年人都有患青光眼的可能,嬰兒的青光眼是屬於先天性的,老人年的青光眼是屬於原發性的。「但我們所講的青光眼主要指原發性的、年齡比較大的、45歲以上的人群」,葛堅表示,這一類人群患病率比較高,45歲以上人群原發性青光眼的發病率達到4%,「因此,建議45歲以上的人群定期做眼底篩查」。

青光眼:可防可控可治

活動現場

另外,青少年近視程度發展快的,比如一年增加一兩百度的也要做好眼底篩查,「近視是青光眼的危險因素,度數越高發生青光眼的概率越高」。葛堅提醒,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也要做篩查。

青光眼一定要通過手術治療?葛堅表示,治療青光眼講究個性化治療,治療青光眼有的不一定要通過手術,可以用藥物、激光治療,如果以上兩種方式都不行最後才採用手術治療。

這兩年青光眼患病人群呈現越來越低齡的現象,對此葛堅解釋,雖然有這種現象,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早期篩查手段有限,所以大部分患者都被漏診了,「比如,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早期是沒有癥狀的,有90%是被漏掉了,到了晚期才到醫院就診,但現在因為篩查體系比較好,在早期就就能夠診斷出來了。

廣東科技記者 王育煌 通訊員 邰夢雲

編輯 姚贊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養生周刊 的精彩文章:

術後疼痛不要一忍了之
想要家庭幸福,那勸架不能一味的順從

TAG:健康養生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