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陸戰一師士兵:如果不是志願軍沒有冬裝,現在躺在這裡的就是我們

陸戰一師士兵:如果不是志願軍沒有冬裝,現在躺在這裡的就是我們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長津湖之戰是雙方都不願意回憶的一場戰鬥。如果要用兩個字來形容,美軍會說「慘烈」,志願軍會說「悲壯」。9兵團司令員宋時輪迴憶這一仗,老淚縱橫。他說:「艱苦程度超越了長征。」由於準備不足,大量的戰士凍死或凍傷,令人扼腕嘆息。

美國2016年拍攝的紀錄片《長津湖戰役》片斷

第一次戰役之後,美軍第8、第10集團分西、東兩線向北推進,兩軍之間隔了80公里,且有大山阻隔,麥克阿瑟此舉被彭老總笑批:指揮水平比我們的連長都不如。但一個現實卻擺在面前:聯軍東西兩線加起來超過了55萬人。

而志願軍首批參戰的6個步兵軍外加3個炮兵師總共才23萬人。就算單打其中一路,兵力都少於對方,更何況上我軍在火力上還處於絕地劣勢。面對這種情況,迅速增加兵力成為當務之急。原來就做為第二梯隊的9兵團接到命令,火速入朝參戰。

美軍在長津湖炮擊志願軍陣地

第9兵團由20、26、27軍組成,原部署於東南沿海地區。三個軍都是四四制甚至五五制,總兵力超過了15萬人。此時的他們,根本沒有做好高寒地區作戰的心理準備和物資準備。大多數是南方人的9兵團是在火車上接到直接入朝參戰命令,戰況緊急,連適應性訓練都免了。

原定於瀋陽更換冬裝自然也就來不及了。11月1日,他們離開駐地出發時,氣溫是22度,戰士們都穿著單衣單褲。火車準備渡過鴨綠江時,東北軍區副司令員賀晉年將他們攔了下來,他說:「你們這樣別說打仗,還沒遇到敵人就自己先凍死了。」

1951年,美軍拍攝的紀錄片《中美士兵冬裝對比》,可以看出志願軍冬裝的單薄

他將庫存的5萬件日軍留下的毛呢大衣先給了9兵團,又讓邊防軍戰士脫下自己的棉衣棉褲往火車上扔,雖然是懷水車薪,但好過一點禦寒都沒有。11月7日,第20軍越過鴨綠江時,氣溫已經降到了零下18度。

短短一個星期的時間經歷了40度的溫差,很多戰士都因為重感冒而無法動彈。20軍178團排長王學東回憶說:「我們以為這是最冷的時候,沒想到後來溫度會到零下30度。一個班只有兩床棉被,我們把這兩床棉被鋪在雪地上,十個人摟在一起取暖。」

美軍包裹的如此嚴實,也仍有7300人凍傷

戰士們沒有冬裝、沒有手套、沒有帽子,也沒有棉鞋。入朝第一天,就有800多人凍傷無法行軍。儘管遭遇到50年一遇的酷寒,凍得發抖的9兵團戰士們還是朝長津湖地區進發了。他們沒有補給,只能在夜間行軍,仍保持了連續18天每天在崎嶇山路中行軍60里的速度。

只是這個速度仍沒有達到預定要求。懸崖邊上那些覆蓋了積雪的羊腸小路,人可以小心翼翼地通過,馬卻死活不肯走。戰士們只得將圍巾和薄棉襖鋪在地上讓馬通過。11月25日戰鬥打響時,9兵團仍無法按時到達預定位置 ,志司不得不延期兩天。

從長津湖逃出的美軍陸戰一師士兵

在接下來的28天戰鬥中,9兵團更加艱苦了。為了避免敵軍的轟炸,他們白天不能見煙,晚上不能生火。做為乾糧的土豆凍得象石頭一樣硬,只能夾在腋下捂著,化一層啃一口。熱水更是別想,王學東說:「我們吃了28天的雪,就著餅乾一起吃。」

就是這樣,許多戰士仍然堅持戰鬥到最後一刻。11月30日,美軍陸戰一師7團A連在飛機的掩護下佔領了碣隅里以南14公里的一個小山頭上,A連下士海洛德豪森在日記里寫道:戰鬥並不激烈,他們火力分散,我們只要繞著走就可以避開,火箭筒根本沒派上用場。……山有上有一兩百具中國人的屍體,我從沒有一次見過這麼多。從他們鐵青的膚色和無血的肢體看,在轟炸前他們就凍死了。難道他們沒有過冬準備?幸好如此,否則這一兩百具都將是陸戰隊的屍體。

忙著撤退的美軍,看著倒斃在路邊的戰友

長津湖之戰,9兵團減員4.2萬人,其中戰鬥減員1.4萬人。因凍傷減員2.8萬人,其中4000人凍死。是我軍歷史上最嚴重的凍傷減員。戰後,陸戰一師師長史密斯稱,「長津湖根本不適合進行軍事行動,鐵木真來也束手無策。不過就算以任何標準來衡量,他們(志願軍)的軍事能力也是非凡出眾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沙場秋點兵 的精彩文章:

TAG:沙場秋點兵 |